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8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羊卵巢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卵巢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芮荣张涌李裕强(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室,陕西杨陵712100)ColectionofPreantralFolicularOocytesfromGoatOvariesRuiRongZhangYongLiYuqian...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猪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的细胞骨架分布。结果发现,猪新鲜GV期与MⅡ期卵母细胞的微管、微丝和染色体结构与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在GV期卵母细胞,结构完整的微管尚未形成;染色体未发生致密化,仍存在于生发泡内;而微丝则分布于质膜下及整个胞质中。MⅡ期卵母细胞的微管,主要存在于纺锤体上,少量微管出现在第一极体周围;染色体排列于纺锤体赤道板上;微丝均匀分布于质膜下。本研究表明,微管、微丝和染色体三者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卵母细胞成熟与发育进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南京地区犬被毛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调查真菌在该地区犬体的分布。采用分点采毛法,分别从80只健康犬的8个部位采集毛样,进行真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供试犬的真菌检出率为100%。在全部640份被毛样本中,共分离真菌598株;未检出真菌的样本152份,占样本总数的23.8%。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马拉色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9%(59/598)、6.4%(38/598)和6.0%(36/598)。  相似文献   
14.
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镜研究表明,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7d时,其超微结构基本与发育速度一致。在培养后期(16d),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了不同的发育阶段,试验中观察到GVBD期,核膜开始部分消失的现象,并记录到1枚成熟卵子老化后的结构特征。但大多数卵母细胞培养结束时,未观察到CGs质膜下的排列现象,有的卵母细胞线粒体仍为椭园形,板状嵴,细胞器迁移不完全正常。推测该时期有的卵母细胞部分代谢机能失调,从而导致某些合成(如CGs)障碍或某些细胞器的迁移发生障碍。因此,培养后期可能是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极光激酶A(Aurora A)是一种参与体细胞中心体复制、纺锤体组装与胞质分裂等生物学事件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为了探讨AuroraA在猪(Susscrofa)卵母细胞向胚胎转换这一特殊时期的动态表达及其相关功能,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检测AuroraA在转换过程中动态表达与亚细胞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异性抑制实验分析Aurora A在该特殊转换时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AuroraA在猪卵母细胞向胚胎转换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并与α-微管蛋白(α-tubulin)具有相似的亚细胞定位;使用AuroraA特异性抑制剂MLN8054处理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且纺锤体异常率显著升高(P<0.05);将经MLN8054处理且排出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猪卵母细胞向胚胎转换过程中,AuroraA 的表达与α-tubulin分布密切相关,且呈现阶段性分布特点;AuroraA主要通过调节纺锤体组装及其稳定性参与猪卵母细胞成熟分裂的调控;MLN8054抑制AuroraA后,对所获得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Ⅱ,MⅡ)卵母细胞顺利向胚胎期转换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AuroraA在猪卵母细胞向早期胚胎转换这一特殊时期的调控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猫属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 ,在繁殖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规律 ;猫繁育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猫科动物繁殖功能的认识。猫首次发情时间受品种、季节、体况等因素的影响 ,其发情周期可分为发情期 (发情前期和发情期 )和非发情期 (间情期、乏情期、假孕和妊娠 )。要引起母猫足量的促黄体素释放与排卵 ,交配次数需 4次以上。通常认为 ,猫是诱发性排卵动物 ,但事实上也频繁出现自发性排卵。猫配种时 ,一个有效的方案是在发情的 2~ 3 d,每天配 3次 (每次间隔 4h) ,这个方案能使 90 %以上的母猫诱发排卵。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猪受体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第1极体(pbⅠ)与细胞核相对位置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去核效率的影响,准确判定受体卵母细胞去核"窗口期"提供试验依据。将体外采集的GV(Germinal vesicle)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3组,分别成熟培养42~44 h、44~46 h、46~48 h,并采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对成熟过程中pbⅠ与细胞核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判定。结果显示,随着体外成熟时间的延长,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pbⅠ与细胞核的位置发生偏离的比率逐渐增加,而去核率则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pbⅠ偏离率与去核率之间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体外成熟44~46 h,既能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成熟率(80.2%),又可以保证理想的去核率(81.2%)。说明延长体外成熟时间所造成的去核率显著降低与pbⅠ发生偏离有关,体外成熟44~46 h是该试验条件下猪受体卵母细胞去核的最佳"窗口期"。  相似文献   
18.
Aurora-B是一种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定位与功能研究较少,相关猪的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特异性抑制剂处理猪(Susscrofa)卵母细胞,研究其减数分裂过程中Aurora-B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与功能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明,Aurora-B均匀分布在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质中;生发泡破裂后,Aurora-B主要集中在浓缩染色质的周围,并随纺锤体的装配和染色体的分离而发生相应的迁移。使用Aurora-B特异性抑制剂AZD-1152处理后,阻滞在Pro MⅠ-AITI期卵母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MⅡ期卵母细胞显著降低(P0.05),同时MⅡ期卵母细胞染色体的排列发生紊乱、纺锤体形态异常,并出现一定程度的微丝断裂和分散。抑制猪卵母细胞Aurora-B的表达,其孤雌胚胎的发育将受严重影响。本研究表明,Aurora-B可能在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对于微管装配、染色体分离等,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猪的冷冻精液,以不同的激活方法进行猪单精注射(ICSI)胚胎的生产.结果表明,联合应用电激活和化学激活所获ICSI胚卵裂率(79.28%)明显高于单纯电激活组卵裂率(58.77%),但两组桑囊胚发育率无统计学差异(31.58%对22.67%),电化学联合激活较单纯的电激活更有利于ICSI胚胎的发育.通过比较孤雌电激活胚与ICSI胚胎的发育情况,发现孤雌激活胚与ICSI胚在卵裂率、桑囊胚发育率上均无显著差异,表明现有实验电激活参数完全适用于猪ICSI胚胎的体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猪卵巢卵泡选择性闭锁机制,采用Real time PCR和HE染色方法,检测猪各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Fas和FasLmRNA表达和形态学变化;分析比较不同发育阶段卵泡中颗粒细胞Fas和FasLmRNA表达差异及细胞凋亡程度。结果表明,健康的大(5 mm)、中(3~5 mm)、小(3 mm)卵泡,早期闭锁的大、中、小卵泡以及晚期闭锁的大、中、小卵泡壁层颗粒细胞都有Fas和FasLmRNA表达。早期闭锁卵泡颗粒细胞Fas和FasL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卵泡与晚期闭锁卵泡。早期闭锁小卵泡FasLmRNA相对表达量与大、中、小健康卵泡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状态相同的大、中、小卵泡间Fas与FasL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Fas/FasL系统在猪卵巢卵泡选择性闭锁过程中,对颗粒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