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摸清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准确定位,在豫北平原进行网格取样(20km×20km),同时进行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43%,65.38mg/kg、17.7mg/kg和74.23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施肥调查表明:90%以上农户采用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氮、磷肥,而忽视施钾肥,存在所施肥料养分单一、养分配比、施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豫北平原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少磷肥用量、注重补施钾肥,采用复合和缓/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应重视宣传和加大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32.
33.
缓/控释氮肥对夏玉米氮代谢、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缓/控释氮肥和不同施氮次数对夏玉米氮代谢、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百粒重,增产20.93%~27.04%。与习惯两次施氮相比,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和"苗肥30%+大口肥30%+吐丝肥40%"三次施氮的灌浆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高2.77 mg g-1和4.07 mg g-1,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4.18%和9.74%,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95和6.88个百分点,产量分别增加了4.88%和5.05%,实现了夏玉米增产和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34.
钾对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磷吸收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潮土上钾对两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磷吸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供钾水平下,温麦6号的的增产效果好于兰考906-4;钾与氮和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效应,而且耐低钾小麦品种更具有促进氮的吸收效应,使得氮、钾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物高产对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35.
两个超高产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潮土上两个超高产小麦品种吸钾能力、钾利用效率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超高产小麦品种在吸钾量、施钾效应、钾肥利用率、利用土壤钾素的能力以及钾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 ,温麦 6号是一个耐低钾、钾营养高效基因型品种。  相似文献   
36.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磷(P0)和施0.15 mg P2O5/kg土(P1)两个处理,研究了33个河南省地方性大豆品种磷素营养特性的差异,旨在为磷高效大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根据大豆品种不同磷营养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磷胁迫条件下供试大豆品种分为3类,其中第一类品种(产量高、磷吸收量大、磷利用效率中等)综合磷营养性状值最优;磷充足条件下供试大豆品种可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品种(籽粒产量高,磷吸收量大,磷利用效率较高)综合磷营养性状值最好。相关分析表明,大豆苗期与成熟期的磷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以上水平(P0,r=0.5096**;P1,r=0.3596*);大豆苗期,磷素吸收总量和植株生长量的相关性较高(P0,r=0.8124**;P1,r=0.8724**),对生长起决定作用;成熟期,磷素利用效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有所增加,但是磷素吸收总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仍大于磷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7.
不同施钾量对潮土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及钾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潮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量和钾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能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增产率为4.68%-14.35%;夏玉米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到灌浆期植株钾积累量持续增加;钾生理效率、钾素吸收效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当季回收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从钾肥增产增收和钾素利用效率方面综合考虑,以施钾量150 kg·hm^-2效果相对最佳,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080 kg·hm^-2,增收949元·hm^-2,产投比为2.76,每公斤K2O增产7.09 kg夏玉米,钾肥当季回收率为37.26%。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相似文献   
39.
高产麦田磷酸二铵种肥与基肥配合施用效果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种肥与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播种前采用 75kg/hm2 磷酸二铵作种肥 ,其余部分作基肥 ,较磷酸二铵全部作基肥可以促进冬前及春季小麦次生根发育 ,增加冬前群体和春季最高群体 ,提高亩成穗数 ,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健全,是发展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造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的目标,也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制不够健全,存在着缺乏市场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土地的定级及价格评估机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身的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达到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