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6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吕华军  刘秀梅  王辉  董元华  刘德辉 《土壤》2012,44(5):747-753
长期连作以及大量化肥尤其是化学氮肥的投入导致农作物连作障碍严重,中药材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为寻找一种绿色无污染、环境友好、可持续的防控连障方法,我们在连作药用菊花十余年的田块进行小区试验,设置当地施肥育苗(D)和优化施肥育苗(T)2种育苗;当地施肥(CK)、优化施肥+减氮20%(T1),优化施肥+减氮40%(T2)3种施肥,共6个处理,研究减氮配合优化施肥种类对连作药用菊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①T育苗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叶面积优于D育苗,TCK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分枝数分别是DCK的2.26倍和3.5倍,差异显著;DCK与DT1处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现花蕾期叶面积差异均不显著。②T育苗各个施肥处理的菊花单株花蕾数高于D育苗相应施肥处理,在CK施肥处理差异极显著,T1 施肥处理中差异显著,DCK与TT2 处理的花蕾数无显著性差异;单株产量和花蕾比均以T育苗较高但不显著。③小区产量以T育苗和优化施肥的处理较高,TT1处理小区产量是DCK的1.88倍,差异极显著。优化施肥模式提高了药用菊花株高、分枝数以及现蕾花期叶面积,改善了连作菊花的生长状况,从而提高了地上部生物量;优化施肥模式有增加花数、提高开花整齐度的趋势,从而提高产量,优化施肥模式可弥补减氮的影响;优化施肥在育苗阶段的效果优于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2.
长江三角洲绰墩遗址埋藏古水稻土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绰墩遗址古水稻土的基本性质,阐明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机理。【方法】以绰墩遗址埋藏的古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和考古学方法确定了土壤成土年龄和分布;按照中国土壤学会编汇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土壤pH,有机碳、营养元素含量。【结果】碳化稻和土壤有机质中14C分析证实绰墩遗址最古老水稻土为距今6 000年马家浜时期,该时期古稻田位于表层以下1 m左右,平均每块稻田面积5.2 m2。古水稻土(每克土中水稻植硅体含量>5 000颗)有机碳平均含量9.7 g·kg-1;N、P、K、Ca、Mg、S、Fe、Mn、Cu、Zn的全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8、1.58、18.2、7.6、6.3 、0.1、22.、0.51 g·kg-1和40.9、80.8 mg·kg-1。【结论】古水稻土的有机碳、全氮含量、C/N比显著大于同期种植强度较弱的古水稻土(水稻植硅体含量<5 000颗/g),其它元素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强度古水稻土有效态养分含量和pH差异不显著。古水稻土N、S、Cu全量含量显著低于现代表层水稻土,而有机碳、P、Fe、Mn全量含量则相反;现代表层水稻土有效态养分含量一般大于古水稻土。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生菜及其土壤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施肥模式(即不施肥、当地施肥、当地施肥减量20%、当地施肥减量50%、当地有机施肥)对生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施肥处理之间生菜硝酸盐的累积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生菜的硝酸盐含量以当地施肥量处理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10.2%,且施化肥处理显著高于有机施肥和不施肥处理(P<0.05);有机施肥处理和化肥处理的3种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有机施肥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比不施肥处理的提高了39.3%、48.6%、47.6%。因此可见,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使生菜有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硝酸盐含量,而且还能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高;生菜产量并没有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减少而下降,但硝酸盐含量随化肥使用量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4.
绰墩遗址古水稻土孢粉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1998年以来,绰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马家浜时期的水稻田.对遗址Ⅵ工作区两个剖面P01和P03进行植硅体和孢粉分析,P01的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家浜文化中晚期、马桥文化时期、宋代直至现代,研究点都有水稻生长.孢粉分析还显示,在植硅体浓度较高土壤沉积物中,水生植物花粉在整个孢粉谱中所占比例较小,与现代水田相似.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可能已将杂草除去.绰墩遗址孢粉分析的结果可能为判断古水稻土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刘洪  彭俊伟  孙阳  胡洋  李建刚  董元华 《土壤》2023,55(1):122-131
为明确不同土壤来源下番茄植株的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的变化特征,以番茄青枯病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和两种施肥模式研究了抑病和感病土壤对番茄生长情况、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结构以及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抑病土中有机碳、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能促进番茄生长,抑制土传病害发生,其中抑病土中进行有机无机配施(SCOF)处理的番茄地上部鲜重最高,为28.99 g/株,与感病土中进行有机无机配施(CCOF)相比,地上部鲜重显著增加了37.90%;(2)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其中SCOF与CCOF处理中病原菌的生长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4.53%与22.23%;(3)有机无机配施与病原菌接种改变了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其中SCOF处理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较强,利用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物类等碳源的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总之,抑病土中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有助于帮助宿主植株耐受土传病害胁迫,维持宿主植物的健康生长,这为探索土传病害的发生及防控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6.
彭俊伟  申民翀  董元华  李建刚 《土壤》2021,53(2):321-328
本文利用十字花科白菜型和芥菜型籽粕作为土壤绿色熏蒸剂,研究了籽粕对哈密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该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群落在哈密瓜整个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籽粕对病害有显著防控效果,与化学熏蒸剂棉隆效果相似,但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扰动以及根际微生物的富集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白菜型和芥菜型籽粕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真核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有选择性的促进土壤中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恢复和富集,使得有益微生物在根际定殖。在整个过程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主导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且在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群落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下属曲霉属(Aspergillu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中的慢性曲霉(Aspergillus lentulus)和未知物种(OTU_213)与发病率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抑制了病原菌群在根际的定殖。而棉隆处理对根际有益微生物的富集方面影响较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