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在分析辽河三角洲地区1989~2009年小叶杨春秋两季的物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物候期差异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变化和界限温度通过日期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21年辽河三角洲地区春季物候期略有提早,但趋势特征不明显,春季物候期的变化主要受气温波动的制约,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秋季物候期呈明显推迟趋势,秋季物候期的早晚主要是由气温降到一定指标的时间决定的。  相似文献   
32.
根系互作对间作玉米大豆氮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来实现根系互作效应,共设3个处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间作玉米大豆。处理13、31、45、57 d时采样分析植株各部位的氮、磷含量。[结果]根系互作提高了玉米各器官与地上部氮、磷累积量,而大豆各器官及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则表现出了根系互作劣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在处理13和31 d分别提高了224.6%和24.0%(P0.05),但是在后期,与单作相比有所降低。在处理13和45 d时,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磷累积量提高了145.8%和46.4%(P0.05)。与单作相比,处理13、45、57 d时,间作大豆地上部氮累积量分别降低了47.5%、34.9%、46.0%(P0.05),处理13、31、45、57 d时,间作大豆地上部磷累积量分别降低了17.5%、24.9%、14.5%、40.1%(P0.05)。[结论]根系互作提高了玉米各器官及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因此,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具有明显的氮、磷吸收利用优势。  相似文献   
33.
氮磷钾硼配施对油菜泌蜜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中熟品种油菜泌蜜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的泌蜜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磷素和钾素是影响油菜泌蜜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油菜泌蜜量的最佳施肥方案N 150 kg/hm2,P2O5 126 kg/hm2,K2O 157.5 kg/hm2和H3BO3 7.5 kg/hm2。  相似文献   
34.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果实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较难识别,受害严重时果实会提早脱落,有些幼果会出现萼筒流褐水现象.培期主要表现为心室霉变和果心腐烂.病果近成熟时表面发黄,着色较早,颜色较暗.受害较重的果实较轻,敲击有异声,发病严重的果实畸形,偶见粉红色霉状物,易出现采前落果.贮藏期内的果实,果心霉烂发展更快,果面可见褐色、湿腐斑块,斑块可连成片,致全果腐烂,果肉味道极苦.  相似文献   
3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品种小麦[云麦42(YM42),云麦47(YM47)和绵阳29(MY29)]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 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麦42与蚕豆间作处理(YM42//B)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处理(YM47//B)使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7.6%和33.3%,而绵阳29与蚕豆间作处理(MY29//B)对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无显著影响。与蚕豆单作相比,YM42//B和YM47//B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了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显著提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强度,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且YM42//B处理的影响大于YM47//B; 而MY29//B处理对碳源利用强度、 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 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YM42//B处理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比YM47//B处理多,同时YM42//B和YM47//B处理利用的糖类、 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种类完全不同。表明云麦42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通过增加有机酸含量,从而提高根际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促进了根际微生物利用更多的碳源,同时云麦42和云麦47与蚕豆间作抑制了氨基酸和总糖的分泌,而最终控制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表明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系统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是影响蚕豆枯萎病抗性的重要原因。小麦与蚕豆间作控病效果受小麦品种的影响,以云麦42与蚕豆间作效果最好,其次为云麦47与蚕豆间作,而绵阳29与蚕豆间作无显著控病效果。  相似文献   
36.
大灰食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恒温条件下用甘蓝蚜饲养大灰食蚜蝇,得到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求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69 ℃,12.39 ℃,6.97 ℃,2.03 ℃和2.35 ℃,对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0.17 d·℃,27.85 d·℃,30.98 d·℃,78.55 d·℃和149.54 d·℃.  相似文献   
37.
K营养对烤烟叶片中几种抗性物质及野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中部地区不同生长状况、不同发病程度的34个烤烟样品的钾、总酚、类黄酮含量分析和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烟叶一般K含量为1%~4%,K含量高于4%的较少,无低于1%的样品;在K含量为2%~4%的范围内,随钾含量的增加,总酚、类黄酮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烤烟野火病病情逐渐减轻; K含量>4%及<2%时,总酚、类黄酮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野火病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38.
为确定棉蚜(Aphis gossypii)ATP合成酶B亚基基因在棉蚜不同组织和日龄,以及取食不同植物的表达情况,以棉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AgoATPb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Expasy、Sig-nalP-4.0 Server等在线工具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相似文献   
39.
奶牛(Bos taurus)的繁殖性能与机体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是由PPARG基因编码的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调控动物能量稳态、繁殖生理和免疫应答等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PPARG是奶牛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并结合测序,检测中国荷斯坦牛PPARG基因exon7区Q448H错义突变,并分析其对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PPARG基因exon7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G/T在低代杂种、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群体中的频率分别为0.65/0.35、0.75/0.25和0.69/0.31,优势基因型为GG型;3个实验群体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测序结果显示,与普通牛PPARG基因序列(NC_007320.6)相比,T等位基因在64 947位核苷酸处发生了G→T的碱基突变,导致第448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组氨酸,而G等位基因与NC_007320.6序列相同。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GG型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days to first breeding,DFB)显著低于GT型(P0.05)和TT型(P0.01),标记对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的表型贡献率为3.82%;GG型空怀天数(days open,DO)显著低于GT型(P0.05),标记对空怀天数的表型贡献率为2.55%;GG型第1胎次配妊次数(number of services per conception,NSC)显著低于GT型(P0.01),标记对第1胎次配妊次数的表型贡献率为2.24%;第2胎次NSC显著低于GT型和TT型(P0.05),标记对第2胎次配妊次数的表型贡献率为3.46%;各基因型之间初产月龄(age at first calving,AFC)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G等位基因,DFB、DO和NSC(第2胎次)的加性效应分别为-6.97 d、-11.2 d和-0.215次。基因替代效应分别为-8.83 d、-15.70 d和-0.25次,即每个G等位基因替代T等位基因会导致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提前8.83 d,空怀天数缩短15.7 d,配妊次数降低0.25次,等位基因G为高繁殖性能优势基因。PPARG基因Q448H突变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2BYCF系列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是陕西省农家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生产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已列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该机具与13.2~51.5 kW拖拉机配套作业,主要用于非耕地或已耕地玉米穴播,同时施晶粒状化肥。该机具突出的特点是排种器采用仓转式圆盘排种器,不伤种子;增设防缠绕机构,不易缠草堵塞,通过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