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9篇
  55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喷灌中,灌溉水是以亿万水滴的形式浇灌作物和降落地面的。所以喷洒水滴的特性是影响作物生长和水向土中入渗的重要因素。这样,喷洒水滴特性的测定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2.
三川河和无定河流域的基本农田建设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3.
降水在凸—凹形坡上再分配规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地面倾斜度大,降水常在坡面上发生再分配。通过研究,已得到几点结论: 1、坡面接收雨量与坡度的关系式为P_a=Pcosasinβ〔见文中式(1)〕;2、坡面上降水不发生再分配的临界值,7°坡面为7毫米,15°坡面为4.3毫米,27.5°坡面为3.2毫米,30°坡面为2.8毫米;3、土壤蓄水量沿坡的变化规律是,旱季,在坡的中部土壤湿度最大,雨季末,自山顶至坡脚,土壤湿度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44.
45.
46.
试论黄土地区水土保持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河是我国著名的害河。河害的根源是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根源又在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任意掠夺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伐成风,固砂、保土植被被彻底破坏,非但加速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漠化扩展,而且地面又被割切得支离破碎,土壤透水性能严重破坏。这样就不断削弱其保蓄降水和调节地面径流的作用,促使旱涝日趋严重,河流暴涨暴落。祸害下游。有史以来,黄土高原大量肥沃土壤都是凭山洪暴发的形式注入黄河,而黄河又一直是靠频繁的决口改道来维持泥沙冲淤平衡,这给黄淮海平原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长期的痛苦。历史记  相似文献   
47.
目前,绥米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不下20种。在播种面积的结构上,增加那些对光、温、水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的作物比重,对于夺取农业稳产高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在评价农作物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根据产量指标、单位面积上出产的饲料单位、可消化蛋白、纯收入或者是每毫米水所生产的粮食多少等。然而这种评价方法,没有完全清晰地反映作物的生产力,因为这里没有考虑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以及作物在形成产量过程中对降水资源的消耗。考虑到本区光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但是90%左右的农田分布在山地上,没有灌溉条件,水分  相似文献   
48.
一、前言农作物的产品y可以看作是许多生产因素的函数: y=fX1,X2,…,Xn),(1)这里:y—农作物的产量或者别的任何出产物,譬如糖、蛋白质等等; X1,X2,…,Xn一外界环境因素。农作物产品形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目前,生物科学还不可能根据环境参数来计算植物的生物合成物。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可以把作物产品形成过程看作一个“黑箱”,而把农作物在外界环境影  相似文献   
49.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稳定入渗速率空间变异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土壤降水入渗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自身的性质如土壤质地、容重、含水率、地表结皮、水稳性团粒含量、利用方式等。土壤质地不同[1],土地利用方式不同[1,2 ],土壤入渗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周国逸等人的研究认为 ,地表结皮的形成能很快降低土壤入渗速率 ,使裸地土壤入渗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50.
略论延安市降水资源的潜力与高效利用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在甘肃子午岭,安塞墩滩和延安燕山沟的试验观测资料,研究了梢林区植被对降水的拦蓄和消耗情况,分析了农区基本农田上和退耕还林(草)坡地上作物和植物对降水的拦蓄和土壤水分季节动态;计算了本区主要农作物和几种有代表性的乔、灌、草植物的生生育期内需水量和降水资源补给的盈亏状况,并提出了几种利用降水资源和河川径流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