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6篇
  13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1.
【目的】基于CRISPR/Cpf1(AsCpf1/LbCpf1)技术构建人ABCG1和ABCG4基因敲除的人胚肾细胞(HEK293T)稳定细胞株,旨在研究ABCG1和ABCG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针对ABCG1和ABCG4基因作用的功能域,设计2对靶向ABCG1和ABCG4基因前7个外显子的sgRNA序列,分别克隆到AsCpf1和LbCpf1的载体上。将测序验证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T7E1酶切和测序验证敲除效率,对敲除成功的293T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基因双突变的敲除细胞株,对其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验证编辑结果,选择有正确编辑结果的PCR产物进行TA克隆,进而测序验证单克隆细胞株编辑效率。【结果】结果获得敲除ABCG1和ABCG4基因的稳定细胞株各1株(AsCpf1-ABCG1-sgRNA 1-1和LbCpf1-ABCG4-sgRNA 2-1)。【结论】通过利用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pf1系统,获得了永久性敲除目的细胞靶基因的细胞株,可为进一步探索和证实ABCG1和ABCG4在细胞中胆固醇代谢和调节作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2.
对33个不同来源的玉米基因型磷效率的遗传多样性进行AFLP分析,同时与表型性状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因型间磷效率的遗传距离小,在0.0215-0.1305之间,平均为0.07437;33个基因型的磷效率遗传相似系数按类平均法可聚为4类。33个玉米基因型中的26个基因型(79%)AFLP的分类结果与玉米基因型磷效率的表型性状的分类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滇东南101个玉米自交系的粗脂肪(CF)、粗蛋白(CP)、粗淀粉(CS)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了解自交系内在品质情况,并探讨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高蛋白和高淀粉玉米自交系较为丰富,但缺乏高油玉米自交系;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CF,CP,CS的含量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中CF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16.8 %,CP次之,为13.2%,CS变异较小,仅为2.7%;CF与CP为弱度正相关;CF与CS,CP与CS均呈中度负相关。根据品质育种的要求,该地区适合开展高蛋白玉米和高淀粉玉米育种,而不利于开展高油玉米育种。
  相似文献   
94.
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最适玉米品种类型 半紧凑型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3种行距(副处理)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出最适合重庆及西南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有板显著影响,对百粒质量有显著影响,对穗行数和秃尖长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株高、穗住高增大,茎粗减少;光合速率降低,穗住叶叶面积先增大后减少.行距配置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行距配置为0.9m时产量最高.行距配置对穗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光舍速率、穗位叶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产量相关性状、植株性状、光合速率、叶面积有调节作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m2,且行距配置为0.9m时,有效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产量最高,这可作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95.
以2003年参加玉米预试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秃尖长、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秃尖长与千粒重对产量表现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 25和0.406 49.穗行数与行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233 14和0.240 44,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重庆特殊气候条件下,玉米育种工作应该重点对秃尖长与千粒重进行选择,同时兼顾其他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96.
低磷胁迫对玉米自交系苗期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磷和对照盆栽试验,以磷高效04419和磷低效04065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二者在苗期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和对照2种磷水平下,04419和04065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随叶期而增加,4~8叶期二者根系分泌的主要有机酸是:草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乙酸;草酸是二者根系分泌的最主要有机酸。低磷胁迫下,04419根系在4叶期草酸和柠檬酸的分泌量、在5~6叶期苹果酸和草酸的分泌量、在7叶期苹果酸的分泌量、在8叶期乙酸和柠檬酸的分泌量较04065明显增多,因而04419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明显高于04065。可见,低磷条件下,04419和04065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耐低磷能力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9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STS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a共分离的RFLP探针BCD1231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含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b的小麦近等基因系VPM/7百农3217、抗病亲本VPM和轮回亲本百农3217为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在抗病池与VPM中扩增出一条约为410bp大小的特异带STS410,而在百农3217中无此特异PCR扩增带。进一步对144株VPM/7^*百农3217的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估算出该PCR标记STS410与抗病基因Pm4b的遗传距离为3.0cM。用设计这对STS-PCR引物对8个感病品种和17个含Pm基因的抗病亲本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410只出现在含有Pm4基因的材料中。因此,PCR标记STS410可方便地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98.
采用EMS,NaN3和苯甲酰胺复合剂、PYM 3种诱变剂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结果表明:EMS,NaN3和苯甲酰胺复合剂在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并出现了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PYM作为一种新兴的诱变剂对玉米的诱变效果并不显著,2个自交系品种对诱变剂的敏感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
玉米叶面积分布及估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卵株型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分布呈一单峰曲线,中部叶面积大,向上,向下叶面积逐渐减少,下层叶下降速度快于上层叶,16叶组的第10片叶,17号组的第11片叶,18叶组的第12片叶,19叶组的第12片叶,20叶组的第13片叶分别与该组单株叶面积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9022以上,决定系数超过0.8140。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叶片对单株叶面积的回归方程来估测单株叶面积,其估计值的准确性较高,估计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00.
热胁迫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相关抗性基因的挖掘和机制解析是进行玉米耐热品种培育的重要分子基础,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是缺乏。本研究鉴定到一个与热胁迫应答相关的核因子ZmNF-YC13,该基因受高温和渗透胁迫快速诱导表达。用拟南芥热胁迫诱导表达基因AtHSP70的启动子驱动ZmNF-YC13基因,转化玉米筛选出了热诱导表达的转基因材料HSP21Pro:ZmNF-YC13-myc。高温处理后的表型鉴定表明,叶长、叶宽、地上部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表达分析表明, ZmNF-YC13能增强下游热胁迫应答基因响应热胁迫的程度。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ChIP-qPCR实验表明,ZmNF-YC13可调控热应激转录因子ZmHsfA2c的表达。这些结果初步证实了ZmNF-YC13可通过调控下游热胁迫应答基因来提高玉米的耐热能力,可为利用该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