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林业   22篇
  34篇
综合类   5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植被群落的变化是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密切相关的。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梁地退化草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本氏针茅群落和牛心朴子群落中小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退化过程中没有灌木的侵入,但在两种典型群落中均存在着肥力岛的分布,其形成及发展的机制并非灌木侵入,而是由于植被覆盖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结果,因此灌木的侵入并不能作为鄂尔多斯高原梁地草场退化的评价指标。同时也证明了多变量指标克里格法在土地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2.
西沟水库流域融雪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沟水库流域不同地类上的积雪厚度、密度和融雪速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融雪速度与各种自然因子之间的关系,经主成分、多元回归、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融雪速度与各种自然因子之间存在着高度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3.
基于GIS的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例,以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数据源,结合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地形地势与自身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按照森林的功能类型,将研究区域的森林划分为商品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2个经营区,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4个一级林种和16个二级林种,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自动化,可视化及图形化。  相似文献   
84.
基于RS和GIS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程度定量估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东北部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RS和GIS信息为基础, 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定量估测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到影响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主要指标(因子).在对荒漠化程度量化分级后,建立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2个重要指标为影响因子的荒漠化程度定量估测模型,实现区域性荒漠化程度的定量估测.  相似文献   
85.
黑龙江省林区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当前所出现的“两危”是由于历经半个世纪的过量采伐。使森林一系列内在结构失调所致。提出治危兴林,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提出了土地复结构、林种结构,森林经营周期结构,森林起源结构和对策等。  相似文献   
86.
黑龙江省合理森林覆被率与林种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我国深入进行林业经营机制改革,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启动天然保护工程的几个重大实质性的问题,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初步确定了黑龙江省森林被率以51.56%为宜。林种结构确定为:生态公益林占63.20%,商品林占36.80%较为合理,有宜于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和天然林保护。  相似文献   
87.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地表覆被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时相的NOAA—AVHRR 8k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以决策树分类器为基础,辅以数字化地形数据(DTM)、历史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等辅助分类数据,综合运用非监督分类和基于知识挖掘的信息提取技术,对中国东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的地表覆被类型进行了分类,将研究区域最终划定为11种土地覆被类型,揭示了当时研究区域的土地覆被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88.
对大兴安岭山地樟子松天然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枯落物蓄积量和蓄水量均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为278.71~377.98 g/kg,平均值为327.67 g/kg;整个坡面土壤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29.08%和53.15%;枯落物蓄积量和最大蓄水量分别为16.72,53.24 t/hm2。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坡位降低有减小趋势,其平均值为0.84 g/cm3。土壤非毛管孔隙、土壤毛管蓄水量、有效蓄水量、最大蓄水量均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整个坡面平均毛管蓄水量、有效蓄水量和最大蓄水量分别为625.90,499.05,1 130.29 t/hm2。樟子松天然林林地蓄水能力也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坡下为1 358.51 t/hm2,坡上为1 102.09 t/hm2,坡中为1 058.85 t/hm2,平均蓄水量为1 183.54 t/hm2。由此可见,山地樟子松天然林蓄水能力受坡度和坡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9.
以黑龙江省鸡西矿区5种类型的人工植被恢复矸石废弃地为研究样地,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林下植被的调查,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林下植被群落生长状况、物种构成、结构组成等的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被演替过程的作用规律,为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0.
李奕  满秀玲  蔡体久  盛后财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13-1416,1420
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山地樟子松天然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得出:坡位对土壤速效养分影响较大。樟子松天然林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均有:坡上〉坡下〉坡中,二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4%和573.45mg/kg;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其含量平均值为2.504g/kg。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其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2.469、2.180和2.160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607.80、509.76和443.84mg/kg。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为:坡下〉坡中〉坡上,平均值为50.41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为:坡上〉坡中〉坡下,其值分别为:500.16、476.00和443.15mg/kg,平均值为473.10mg/k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其他养分元素含量呈正相关,除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相关性较差,其余相关性均较好。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全量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速效养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