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38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菜地和旱作粮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南京郊区菜地和早作粮地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特征,其菜地土壤是20年前从粮食作物改种为蔬菜的。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矿化率都显著高于相应的粮地土壤。改制对硝化作用没有固定的影响,其硝化作用是增强还是减弱主要取决于土壤pH是上升或下降。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壤的供氮能力及化肥氮的去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红砂岩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红壤以及施用有机或无机肥 1 0年以上培肥的红壤在不加外源氮肥条件下的自然供氮能力 ,以及施用1 5N肥源后肥料氮在土壤 -作物系统中的去向。结果表明 :红砂岩发育红壤 (红砂土 )的矿化量和供氮量显著高于第四纪红黏土 (红黏土 ) ,同一母质中轻度侵蚀红壤的矿化量和供氮量又显著高于重度侵蚀红壤。培肥后红壤的矿化量和供氮量显著提高 ,其中有机培肥红壤高于无机培肥红壤。侵蚀红壤的氮肥利用率低 ,土壤残留氮率较高 ,氮肥损失率不大 ,其中红砂土的氮肥残留率明显低于红黏土 ,而氮肥损失率却显著高于红黏土。培肥后红壤的氮肥利用率明显增加 ,其中有机培肥红壤的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显著高于无机培肥的红壤 ,而氮肥损失率却明显低于无机培肥红壤。  相似文献   
13.
李辉信  胡锋  郭和生  蔡贵信  范晓晖 《土壤》2001,33(3):135-137,141
用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碳源、磷和石灰石粉对第四纪红色粘土及红砂岩母质上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的红壤以及经培肥后红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述 3个因子对矿化作用的影响较大 ,添加碳源表现出土壤矿质氮的净生物固持 ;在低磷红壤上增施磷能有效地促进红壤氮素的矿化 ;添加石灰石粉也能有效地促进 pH较低的红壤氮素的矿化。培肥后的红壤矿化和硝化作用明显增强 ,添加磷和石灰石粉进一步促进了培肥红壤矿化率和硝化率的提高。但施用石灰石粉和磷并未提高未经培肥的侵蚀红壤的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长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贵信  朱兆良 《土壤学报》1983,20(3):272-278
淹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矿化是土壤有效积温的函数.用淹水密闭培养法,预测田间种稻下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过程时,其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水稻生长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季别的水稻在这方面的异同,我们进行了下述试验.  相似文献   
15.
露地蔬菜的氮肥效应与氮素去向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小青菜、大白菜和番茄3种露地蔬菜的氮肥利用率及其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青菜和大白菜上施氮增产显著(p<0.05),而在番茄上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施氮使3种蔬菜的吸氮量显著增加。用差值法和15N-示踪法测得的3种蔬菜氮肥利用率相当,且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小青菜生长期间土壤氮素总损失低于10%,而大白菜和番茄生长期间土壤氮素损失分别为41.9%~48.6%和34.2%~46.0%。试验中未发现小青菜生长期间有氮素淋溶,大白菜和番茄分别有9.2%~10.9%和10%~10.2%的标记尿素被淋溶到40cm以下土层。  相似文献   
16.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李辉信  胡锋  刘满强  蔡贵信  范晓晖 《土壤》2000,32(4):194-197,214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侵蚀红壤,培肥后的红壤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侵蚀红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很微弱,采用适宜的施肥措施培肥后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都有很大提高;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与土壤pH、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苏州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地区之一,向以稻麦两熟为主.近些年来,稻-稻-麦三熟制的面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社队的复种指数达到了240%左右.探讨在这种高强度栽培制度下,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及肥料效果问题,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是我们在1974-1977年间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中所获资料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石灰性稻田土壤上化肥氮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19.
蔡贵信 《土壤》1980,12(3):120-120
东京大学和田秀德教授于80年1月28日下午及29日上午分别在江苏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20.
黑土-春小麦中三种化学氮肥的去向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金翔  韩晓增  蔡贵信 《土壤学报》1999,36(4):448-453
用^15N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黑土-春小麦中作基肥施用的尿素、碳 和硝酸钾三种氮肥的氮素去向。试验设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郊区,氮肥用量为纯N75kg/hm^2,施肥深度为10cm。结果表明,硝酸钾和尿素的氮素利用率相当,分别为58.4%和55.9%,显著高于碳铵(42.6%)。硝酸钾的土壤中的残留率(28.7%)显著低于碳铵(38.8%)和尿素(38.2%),氮素总损失在5.8% ̄18.6%之间,碳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