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38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菜地土氮素的主要转化过程及其损失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雪霞  范晓晖  蔡贵信 《土壤》2005,37(5):492-499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了土壤N素的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这3个主要转化过程及其氨挥发、反硝化损失和淋洗损失这3个损失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探讨菜地土壤N素转化过程和损失途径与粮田土壤的差异。  相似文献   
32.
一种直接测定硝化—反硝化气体的15N示踪—质谱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5N示踪—质谱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15N丰度气体样品的测定中,用两种方法(反硝化作用源的15N丰度法和气样的15N丰度法)计得的反硝化损失量基本一致,故建立起来的15N示踪—质谱法是可靠的。该方法的测定偏差随气样15N丰度的降低而增大。此外,回收率结果表明,(N2+N2O+NOx)-15N累积释放量占加入NO3-15N量的94.1%。因此,这一方法可用于直接测定氮肥的硝化—反硝化损失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3.
蔡贵信  朱兆良 《土壤》1983,15(6):201-205
据统计,太湖地区水稻土耕层土壤全氮含量一般变动于0.10%-0.19%之间,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149%和0.052%。  相似文献   
34.
露地种植大白菜的氮肥效应与氮素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在露地大白菜上的氮肥效应和氮素损失。氮素总损失用15N示踪法测定,氨挥发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增产显著,用差值法计算得到的氮肥利用率在25.3%4~7.2%之间,相应的示踪法氮肥利用率为18.1%2~4.6%。化学氮肥显著增加了氨挥发、反硝化和N2O排放等气态氮损失;其中氨挥发占施氮量的0.97%1~7.1%,反硝化占4.33%8~.55%,N2O排放在1.09%1~.63%之间变化。大白菜收获时9.2%~10.9%的标记尿素被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试验期间尿素的氮素总损失达41.1%4~8.1%,以表观淋洗损失最为严重,其次是氨挥发,而反硝化损失最低。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衣尿素明显降低了氨挥发。  相似文献   
35.
水田氨挥发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中国丹阳练湖农场进行的田间试验中,研究和比较了稀疏幼小稻苗生长下测定水稻田氨挥发的三种简化方法.其中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分别测定水面以上0.8米处的风速和氨的浓度,以计得氨挥发量.用专门设计的氨采样器测定某一固定高度处氨的水平迁移量的方法,准确性略差一些,但由于它不需要电源、抽气泵、流量计和风速计,因而适于在偏僻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36.
李辉信  胡锋  蔡贵信  范晓晖  马建宏 《土壤》2004,36(6):678-681
在南京市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10年和20年后的田块采集土样,以未改制的水田和旱坡地土样为对照,分析了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耕层(0~20 cm)pH有降低的趋势; 有机C、全N、NO3--N、全P、有效P、缓效K和有效K等养分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旱坡地改制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幅更大一些。水田和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剖面0~70 cm-土层中有较多的NO--N积累。  相似文献   
37.
旱作冬小麦施氮肥与地膜栽培的水肥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旱作冬小麦施氮与地膜栽培水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氮肥在小麦生育前期连续干旱年中仍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小麦地膜栽培未表现良好的增产作用。施用氮肥有利于0-1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改善,明显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增加小麦的N素吸收,并促进小麦对P素和K素的吸收总量。地膜栽培在小麦生育前期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膜际与膜下栽培土壤剖面水分无明显差异,表层土壤湿度的日变化观测表明地膜具有明显的提水保墒作用。  相似文献   
38.
蔡贵信  朱兆良 《土壤》1991,23(2):106-106
已有的研究表明,氮肥施入稻田后,其中约有50%的氮将以气态而损失(包括氨的挥发损失和氮的反硝化损失)。目前,在田间已能用微气象学法测定稻田氨的挥发量。  相似文献   
39.
黄土旱塬黑垆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去向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区陕西省长武县的黑垆土上 ,用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的增产效果 ,水分利用率以及尿素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氮肥的增产效果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 ,施N量为 1 0 0和 1 5 0kghm- 2 时每kg肥料N分别增产小麦 1 2 .1kg和6.4kg。施用氮肥亦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无氮区和施肥区的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7.6kghm- 2 mm- 1和 9.7~ 1 0 .5kghm- 2 mm- 1。15N微区试验结果表明 ,尿素作基肥混施入耕层后 ,小麦利用率为36.6%~ 38.4% ,土壤残留率为 2 9.2 %~ 33.6% ,标记氮肥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迅速降低。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在 33%~ 40 %之间 ,来自土壤氮素的比例在 60 %以上  相似文献   
40.
俞金洲  蔡贵信  朱兆良 《土壤》1984,16(3):106-107
我们曾在无锡黄泥土上,进行了15N标记硫酸铵在早稻返青后表施的氮素平衡的研究[1],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不同施用方法下,15N标记硫酸铵的氮素平衡情况,又在无锡黄泥土和竖头黄泥土上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