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4篇
  42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为研究茶叶中的皂素结构与含量,利用水提取,大孔吸附树脂AB-8分离,采用ODS、MCI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茶叶皂素单体,以HPLC法对茶叶中茶叶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将茶叶皂素与茶叶多糖、茶多酚分离,得到1个茶叶皂素单体,并检测出在茶叶中的含量为4.7nlg/g。经核磁共振法鉴定,茶叶中皂素以3-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4)-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16-羟基-21,22-双-O-乙酰基齐墩果烷为主。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固定灌溉次数和时间、调整不同生育期灌水定额的方法,研究了亏缺灌溉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春玉米、制种油葵、色素辣椒和小麦/玉米等5种作物的产量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春小麦、制种油葵和色素辣椒进行亏缺灌溉时,可以在少量减产(4.1%~10.1%)的情况下,分别减少耗水量118.9 mm6、6.4 mm和142.3 mm,提高水分利用率27.4%、15.9%和24.7%,提高灌水效益24.7%、22.6%和36.4%。对春玉米和小麦/玉米带田进行亏缺灌溉时,分别减少耗水量121.9 mm和207 mm,提高水分利用率-6.6%和0.2%,提高灌水效益21.7%和28%,但会造成大幅减产,与充分灌溉相比,产量分别减少30%和20%。  相似文献   
103.
人源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 HuNoVs)是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病原微生物。贝类为滤食性动物,是HuNoVs污染传播的重要媒介。本研究搜集了我国贝类污染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文献,综合评价了贝类中HuNoVs的污染现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从所获得的600篇关于贝类污染HuNoVs相关文献中筛选纳入37篇。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贝类中不同基因型HuNoVs的混合检出率达15%(95%CI:11%~18%)。亚组分析显示,GⅡ基因群检出率(11%)高于GⅠ基因群(4%);地理位置对贝类中病毒污染水平影响显著(P<0.01),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的检出率分别达到19%、17%和11%,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则分别为4%和9%;此外,季节差异明显,其中,冬季的病毒检出率最高(25%),而夏季仅为10%,春季、秋季则分别为16%和12%;不同品种贝类的病毒污染同样存在差异,其中,牡蛎(Ostreidae)(16%)、贻贝(Mytilusedulis)(10%)和蛤(...  相似文献   
104.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分析了分布于青海大通东峡林区金露梅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等基本群落特征,并将金露梅样方以及上层无乔木覆盖灌木为建群层的金露梅样方归为7个群系。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面芽占优;垂直分化明显;7个群系地理位置不同,生态环境特点各异、种类组成不一,因而各个群系中主要灌木种群的分布格局也有特点,不很一致;各群系中主要灌木种群的分布格局一般为集群型,少数随机型。  相似文献   
105.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探讨高密度栽培下的合理灌溉定额对保障玉米高产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4 — 10月在河西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高密度栽培条件下不同灌水量(270.0、390.0、510.0、630.0 mm)对玉米群体质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干物质量、产量呈增加趋势,高灌水量(630.0 mm)下的干物质量和产量均最高,中等灌水量(510.0 mm)下干物质量、产量分别高达32 013.36、16 000.31 kg/hm2,仅比高灌水量处理分别低2.89%、3.13%,而在390.0、270.0 mm灌水量下显著降低。各处理的光合势、生长速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吐丝期后20 d达到最大,且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吐丝期后20 d至灌浆中期,510.0、390.0 mm灌水量下的光合势下降幅度为0.38%、2.40%,生长速率下降幅度为26.16%、30.19%,均低于高灌水量处理和低灌水量(270.0 mm)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耗水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390.0、510.0 mm灌水量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6.21、25.14 kg/(hm2·mm),差异不显著;而产量最高的高灌水量处理及耗水量最低的低灌水量处理仅为22.77、23.98 kg/(hm2·mm),均低于390.0、510.0 mm灌水量处理。综合考虑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在种植密度为11.70万株/hm2 条件下,510.0 mm为玉米生育期适宜灌水量,可实现增产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106.
探究了食用百合根际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对百合鳞茎产量的影响,为食用百合在生产过程中克服连作障碍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钾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不同组合,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各不同处理对食用百合0~20 cm土层土壤酶、土壤养分、植株养分及产量的影响。首先,在钾肥与有机肥的配施处理下,食用百合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酶活性均在高量钾肥与高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为最高,并且钾肥对酶活性的提高作用强度高于有机肥的作用。特别是在百合植株生长后期,配施的肥效更明显,而且土壤酶活性对有机肥的响应也更活跃。同时,土壤硝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对钾肥与有机肥配施梯度的响应表现为增长差异持续递减的态势,有效磷的含量与前两者不同之处表现为,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高而降低。此外,钾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中以双高施肥量下对鳞茎产量的提高最显著,土壤酶、硝态氮、速效钾与鳞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有效磷则与之弱相关。钾肥与有机肥处理能够提高个体发育水平,改善土壤环境,为下一年百合的继续生长储备好丰富的物质,调节好良好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07.
玉米的耗水特性及节水增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8.
农业部总经济师、财务司司长薛亮撰写的《关于当前农机化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对当前农机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等五个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我们农机化系统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把握重点,开创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该文摘要刊登如下,供各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9.
来到新疆兵团农一师二团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口两块巨大的企业形象宣传牌,向人们展示着加工厂的企业精神。走进大门,郁郁葱葱的葡萄长廊散发出的清凉扑面而来,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丝丝清爽。穿过葡萄长廊,国旗在空中迎风招展,让人止步仰望,无限的崇敬由心而发。"连心亭"里张  相似文献   
110.
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矿山开采破坏环境、挤占耕地,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十年来,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热点,然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废弃地工作存在土地复垦比率低与复垦质量差的特点.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主要包括3方面:土壤重构、生物恢复和废水控制与处理.土壤重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工程措施,目标是重构适宜的土壤剖面和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去除技术也是土壤重构的重要内容.生物修复可以划分为植物修复、土壤动物修复、土壤微生物修复以及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就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内涵、目标、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展开评述,并指出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资金来源对矿山废弃地复垦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应当加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影响机制机制研究,采用3S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监测、评估和监管复垦工作,努力实现矿山废弃地环境损害减缓技术突破,建立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体系与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