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4篇
  42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71.
河西地区农田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2.
选取典型黄绵土种植区域,通过自然降雨径流小区田间实测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及施肥量下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特征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横坡平作的产流量和产流系数高于垄作,平作不利于遏制坡耕地地表径流;施肥增加了地表径流中氮、磷的质量浓度,优化施肥的4个处理地表径流中流失的总氮和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2.421和0.253 5 mg/L,较对照分别增加38.52%和102.80%;优化施肥的4个处理中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免耕(OPT+TR+FM+NT)处理总氮、总磷流失量最小,分别为2.756 3和0.051 3 kg/hm2,氮、磷流失系数也最小,分别为0.229 4%和0.028 1%;OPT+TR+FM+NT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达到6 907.78 kg/hm2,较对照增产19.53%。综合考虑,陡坡地种植稀播作物的最佳模式为OPT+TR+FM+NT。  相似文献   
73.
在泾川县旱塬区对引进的9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庆豆105、中黄39、中黄41、小康1号、中黄42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产量表现优,较对照品种晋豆19增产幅度大。其中以庆豆105折合产量最高,为3388.9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32.51%;中黄39折合产量为3277.8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415.05%;中黄41折合产量为2914.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357.90%;小康1号、中黄42较对照晋豆19分别增产296.01%、251.57%。这5个大豆品种可在泾川县旱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4.
两种配方肥和长效剂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甘肃省漳县盐井镇研究了"飞天"马铃薯专用肥两种不同配方和长效复合添加剂NAM和PAL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处理比较,各处理组合差异显著,其中"飞天"马铃薯专用肥(N-P-K:15-8-7)中加入0.6%NAM时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提高产量39.1%,产值提高41.2%;两种配方肥均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且"飞天"马铃薯专用肥(N-P-K:15-8-7)比"飞天"马铃薯专用肥(N-P-K:12-8-10)提高马铃薯产量8.5%,增加产值12.4%;在两种配方肥中加入NAM和PAL均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但是随着肥料长效剂NAM和PAL含量的增加,各处理组合马铃薯产量并无显著性增加。  相似文献   
75.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因种植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探索选用了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2种种植模式,和常规的单作小麦和单做玉米从产量、经济效益、耗水量和灌水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油葵/复种冬油菜和制种西瓜/复种油葵在灌水量分别与单做玉米和单作小麦一致的情况下,前者与小麦和玉...  相似文献   
76.
浅谈现场施工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利  薛亮 《林业科技情报》2004,36(3):38-38,41
本文从现场施工管理的几个问题入手,阐明了科学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7.
【研究目的】探讨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氮肥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达到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监测小麦/玉米间作不同生育期土攘水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31 ̄1.53,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CRwm)约为1;在小麦收获时,间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39.0 ̄46.7kg/mm.hm2)远远高于玉米(1.28 ̄4.81 kg/mm.hm2),也高于单种小麦(25.43 ̄30.75 kg/mm.hm2);在小麦收获后,间作玉米(除N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当玉米收获时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2.49 ̄47.46kg/mm.hm2,明显高于单种玉米(27.30 ̄38.77 kg/mm.hm2);【结论】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小麦玉米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布时间上的错位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78.
土地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重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治理引发土壤碳转变并对陆地碳循环产生影响。然而,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还不明确。选取典型石漠化区梯田嵌套鱼鳞坑(NL)、鱼鳞坑(FSP)、梯田(TR) 3种水土保持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以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退耕还林地(CK)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鱼鳞坑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是梯田嵌套鱼鳞坑和梯田的1.4,6.2倍,有机碳储量分别比梯田嵌套鱼鳞坑和梯田提高30.78%和444.44%,活性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大于其他2种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固碳效果最好。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碳、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易氧化碳与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可溶性碳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情况。鱼鳞坑和梯田措施土壤全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增加会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存。鱼鳞坑可作为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中优先考虑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9.
小麦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为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小麦育种的持续发展,总结回顾甘肃省小麦育种成效及发展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小麦育种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小麦育种方向与目标、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加强种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民勤蜜瓜相对于同类产品的存在优势,促进民勤蜜瓜的健康快速发展。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果品安全质量和果实品质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民勤的气候生态符合蜜瓜最适宜生产区条件,土壤、灌溉水中有害金属含量均符合标准规定。果实样品中11 种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未检出或小于最低检测临界值,果实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民勤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7.4 g/m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81.7 g/kg,蛋白质含量为38.0 g/kg,维生素C含量为2.43 mg/kg。民勤蜜瓜成熟阶段糖酸比较高,且富含钙、镁、锌等元素。综合民勤蜜瓜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果实安全质量、品质营养等,综合评价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