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262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262篇
  240篇
综合类   1202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145篇
畜牧兽医   551篇
园艺   240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991.
992.
为研究采后外源性褪黑素处理对鲜切花椰菜货架期间品质及生理的影响,试验以"雪白"花椰菜为材料,拟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使用浓度,进而从生理、细胞和基因表达水平解析褪黑素对鲜切花椰菜保鲜品质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探索鲜切花椰菜保鲜和衰老调控的有效途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0.05、0.10、0.50 mmol/L褪黑素溶液浸泡鲜切花椰菜样本15 min,分析货架期间(0、4、8、12、16 d)样本的失重率、硬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值、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色泽、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内源性褪黑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s, LOX)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0.10 mmol/L褪黑素处理明显延缓(P<0.05)了失重率、硬度、色泽和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下降,提升(P<0.05)了样本中内源性褪黑素的含量。同时,0.10 mmol/L褪黑素处理最有利于提高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延缓抗坏血酸的降低。此外,0.10 mmol/L可抑制细胞结构的损伤,降低PG和LOX的基因表达,延缓PG和LOX的活性。由此可知,对鲜切花椰菜进行外源褪黑素处理可能是延长其采后寿命和提高品质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993.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沙金杏成熟度判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实现对不同成熟度沙金杏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目的,该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400~1 000 nm)对沙金杏的成熟度进行了判别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分别采集了处于4种不同成熟阶段(七成熟、八成熟、九成熟和十成熟)的沙金杏共480个样本的高光谱数据。首先,对不同成熟阶段所有样本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值进行测定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与成熟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386,可用该指标对沙金杏的成熟度进行划分。然后,对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提取得到9个特征波长(434、528、559、595、652、678、692、728、954 nm),对图像数据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到6项图像纹理指标(均值、对比度、相关性、能量、同质性和熵),并对图像数据采用RGB模型提取到6项图像颜色指标(R、G、B分量图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将这三类指标进行最优组合并分别建立关于沙金杏成熟度判别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结果表明:使用特征波长与颜色特征融合值建立的ELM模型的判别正确率最高,达到93.33%。该研究为沙金杏的成熟度在线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海参最佳对流干燥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对海参在不同温度(30、45、60、75、90℃)下的对流干燥过程及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干燥完成后复水海参的流变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以得出干燥效率高、干燥后复水品质均较优的海参干燥条件。结果表明:海参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起主导作用,因此干燥过程仅经历降速阶段;30℃条件下海参干燥效率最低,消耗时间最长;在45~90℃之间,海参干燥速率较高,完成干燥所需的时间较短且相差不大。从干燥后海参的复水效果、流变学性质及感官评价的结果分析,温度高于45℃,海参复水倍数相对较高,且45~75℃条件下得到的海参感官评价结果较佳。综合考虑到海参品质及能耗的要求,以45℃为最佳的干燥条件。  相似文献   
995.
通过人工低温环境,对某些鱼类乳酸脱氫酶(LDH)同工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同工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同工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对LDH-A,LDH-B亚基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探索鱼类酶系统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和抗低温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利用RS的实时动态监测功能、GIS的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GPS的空间定位功能,对湖北房县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价。以TM资料、实测资料、专题图等为资料源,分别提取了地形、土壤、降雨、植被、土地利用等土壤侵蚀因子,并经模型计算得到土壤侵蚀分类图及统计数据。研究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97.
以小浪底水库库区6种主要坡地景观类型(免耕农田、传统耕作农田、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为例,研究了坡地不同景观配置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雨季末期农田景观配置(免耕、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的增量是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景观的1.51、2.32、5.63、2.66倍,蓄水效率比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分别高7.06%、11.92%、17.23%、13.07%。土壤水分的垂直梯度变化可归纳为增长型、降低型和波动型和增长降低4种类型;径流和泥沙总量林地最少,农田传统耕作最多,其径流量是林地的13.9倍。  相似文献   
998.
组合喷枪是 “高效宽幅远射程机动喷雾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主要用于水田病虫草害防治作业,要求喷枪具备射程远、雾量分布均匀的工作特性,该研究从分析远射雾、圆锥雾、扇形雾喷嘴的工作原理入手,在试验基础上,根据不同雾化器件的工作特性,确定了构成组合喷枪的各雾化器件的最佳组合方式,工作参数满足:①在规定的流量、工作压力下,射程达10m;②在整个射程范围内喷洒分布均匀,变异系数≤0.35。  相似文献   
999.
肉桂枝枯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致病性和形态鉴定,引致肉桂枝枯的病原菌,属于毛色二孢属的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theobromae(Pat.)Griff.&Maubl。此菌的生长温度为12~39℃,以25~35℃比较适宜。分生孢子在水滴中的萌发率为90.82%,而在1%葡萄糖和蔗糖溶液中均为96%左右。菌丝体的致死温度52℃。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53℃。病菌生长的酸碱度范围是pH2.5~11.7,以pH5.5最适宜。在连续光照的OMA培养基上,该菌产孢较快较多。  相似文献   
1000.
京北山区板栗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北京北部山区板栗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22年生板栗林的生物量为38638kg/hm2,生物量在干、枝、叶、花、果、果苞及根中的分配比例为52.18∶21.82∶3.70∶2.26∶2.65∶2.07∶15.33。板栗林5种主要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贮存量为315.38kg/hm2,不同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贮存量排序为干>枝>根>叶>花>果苞>果。土壤层中5种养分元素贮存总量为206427.59kg/hm2,有效养分元素贮存量为16188.29kg/hm2,板栗林5种养分元素贮存量占土壤层5种养分元素贮存总量的0.15%,占有效养分贮存量的1.95%。板栗林对N的富集能力最强,各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为N>P>K>Ca>Mg。板栗林生态系统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养分元素总量7.17kg,其中对Ca元素的需求量最大,P的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