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0 毫秒
61.
棘孢木霉和超微粉腐殖质改善连作土壤微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1、超微粉腐殖质及其复配物(腐殖质-T1)对连作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旨在为设施连作土壤调理和土传病害防治提供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型的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分析棘孢木霉T-1对不同专化型(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萎蔫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在微宇宙土壤培养试验中设空白对照(CK-S),以及添加1%(质量分数)超微粉腐殖质(TS1)、0.5%(质量分数)T-1菌剂(TS2)和1%(质量分数)腐殖质-T1(TS3)4个处理,在黄瓜盆栽试验中设空白对照(CK-C)、添加1%(质量分数)超微粉腐殖质(TC1)和腐殖质-T1(TC2)3个处理,定期取样,利用平板计数法和荧光定量PCR测定分析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棘孢木霉数量,观察黄瓜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棘孢木霉T-1明显抑制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在微宇宙土壤培养条件下,TS1、TS2和TS3处理均可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拷贝数,其中TS3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超微粉腐殖质与棘孢木霉T-1的复合施用促进了棘孢木霉T-1在土壤中的定殖。黄瓜盆栽试验下,与CK-C相比,TC2处理显著(P<0.05)增加土壤中棘孢木霉和放线菌数量,较TC1处理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更长效,黄瓜病死株数量更低,且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效应。综上,棘孢木霉T-1、超微粉腐殖质及其复配物均可改善连作土壤微生态,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且以复配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2.
为了揭示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规律,提高其预测预报水平,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利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在浙江临海城郊蔬菜基地系统诱测烟粉虱成虫消长情况,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并分析了烟粉虱种群消长特性,以及与气象、耕作条件的相关性,建立了8种数学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可提前反映全年36个旬期的成虫数量变化动态,可进行全年灾变预警以及各旬期的预测预报,经检验预测吻合度达60%。对提高烟粉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稻田磷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水稻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稻田土壤磷形态转化特征的影响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贡献,该研究以杂交籼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设常规淹灌(Conventional Flooding,CF)、干湿交替(Alternate Wet and Dry irrigation,AWD)2种灌溉模式,以及不施肥(CK)、常规尿素(Ureal,100%PU)、常规尿素减氮20%(80% of Urea,80%PU)、缓控释复合肥减氮20%+生物炭(80% of Control-Released Fertilizer+Biochar,80%CRF+BC)和稳定性复合肥减氮20%+生物碳(80% of Stable Fertilizer+Biochar,80%SF+BC)5种施肥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下水稻产量、磷吸收效率、稻田土壤磷有效性及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1)与CF相比,AWD灌溉模式下80%CRF+BC和80%SF+BC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100%PU和80%PU处理(P<0.05);2)AWD灌溉显著增加了成熟期80%SF+BC处理水稻穗部磷累积量,且80%CRF+BC与80%SF+BC处理水稻各器官磷累积量、磷吸收效率与磷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80%PU处理;3)AWD灌溉显著提高80%CRF+BC和80%SF+BC处理土壤有效磷、无机磷、有机磷含量与磷活化系数,以及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和0~15 cm 土壤中活性有机磷(Moderately 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MLOP)、活性有机磷(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LOP)含量,且其含量均显著高于两组尿素处理;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稳态有机磷(Moderately Resistant Organic Phosphorus,MROP)、LOP、MLOP和Al-P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决策因子,O-P(闭蓄态磷)和Ca-P是有效磷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适宜的水肥管理提高MROP、LOP、MLOP含量可能是提高土壤有效磷的潜在有效途径。AWD灌溉模式下,生物炭配施稳定性复合肥/缓控释肥能通过调控土壤磷形态转化和磷素活化提高稻田磷有效性,进而提高水稻磷吸收累积和磷素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通过不同水肥管理模式提高水稻磷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成因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调查,浙江省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生时间长,有两个萌发高峰——播后5~10d和15~25d;杂草种类多——其中发生频度较高的有5科10种杂草;发生量大,种群组合复杂——发生总量比移栽稻田多3~5倍;部分恶性杂草由旱地向稻田蔓延,危害严重。分析成因主要是直播稻播种量少,生育期包括秧田期和本田期,干湿交替时间长,各种条件有利杂草萌发为害。针对该发生特点,提出了“前除,水控,后补”的杂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5.
香葱田甜菜夜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散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研究了甜菜夜蛾幼虫在香葱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菜夜蛾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及其混合种群在所有密度下都是聚集分布,并具聚集度的密度依赖性;低龄幼虫(1~2龄)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而高龄幼虫(3~5龄)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66.
通过3年调查研究,初步明确在浙江温州夏秋季节斜纹夜蛾喜产卵于毛芋上,毛芋上平均卵块量为0.162块/m2,青菜上为0.04块/m2,是青菜上的4.0倍;青菜套种毛芋与青菜田(CK)相比青菜上平均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减少39.13%和52.17%;青菜田套种毛芋控制斜纹夜蛾落卵的有效距离约20 m。青菜田套种毛芋并用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效果更佳,与青菜田(CK)相比,落卵量和幼虫量平均减少73.91%和83.23%,比单用频振式杀虫灯的控害效果提高21.74%。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不同播种期棉田棉铃虫产卵量的调查,明确了各代棉铃虫在早,中,迟不同类型棉田的产卵量随棉株生长发育而变化,提出了“弃治二代,挑治三代,狠治四代,补治五代”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化肥过量施用的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浙江省总结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化肥用量"六连降"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开展免费测土配方服务行动,建立"一户一业一方"施肥模式;并根据耕地地力、需肥规律、目标产量、种植效益等多重因素,率先研究制定了农作物化肥使用的最高限量标准,开展化肥定额制试点。本文客观剖析了实施化肥定额制的可行性、实施路径,提出了构建促进化肥定额制实施的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为全国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浙江方案"。  相似文献   
69.
根据单季稻不同移栽期处理“两迁”害虫与蜘蛛发生监测结果,表明稻飞虱种群数量时空变化特征呈时序推进,而不按水稻生育期推进;稻纵卷叶螟提早移栽处理高位数量大,走势为先高后低,适时移栽处理高位数量明显减低,走势相对较为平稳,推迟移栽处理高位峰值较大,走势为先低后高并持续上升。但田间蜘蛛种群数量消长随时序推进而上升、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加的发展趋势,但自控能力较弱,现有生态条件下自身难以达到控害目标。提出丰收54播移期以较常规推迟5~7d为适期,既有利减轻“两迁”害虫发生基数,又有利于蜘蛛种群数量增长,也有利超高产栽培实施。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