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甘薯茎尖收获机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填补中国菜用甘薯茎尖机械化收获技术空白,该文研制了菜用甘薯茎尖收获机。在分析整机机械结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菜用甘薯茎尖收获机工作原理,开展了切割装置、拨禾装置、输送装置和收集装置等关键部件设计。为了提高茎尖完整率,降低漏收率和留茬高度,提升菜用甘薯茎尖收获机收获作业质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菜用甘薯茎尖收获机的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前进速度、拨禾轮转速以及往复割刀线速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响应面模型,研究并分析了各因素对于机器作业质量影响,最后实现对工作参数的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茎尖完整率影响显著顺序为拨禾轮转速往复割刀线速度前进速度;各因素对漏收率影响显著顺序为前进速度往复割刀线速度拨禾轮转速;各因素对留茬高度影响显著顺序为拨禾轮转速前进速度往复割刀线速度;田间试验数据显示:最优工作参数组合是前进速度为0.38 m/s,拨禾轮转速为26 r/min,往复割刀线速度为0.60 m/s,此时茎尖完整率为97.10%,漏收率为12.11%,留茬高度为62.09 mm,与理论优化值对比误差控制在了5%范围内。相较于单个人工采摘效率仅为0.001 hm2/h,本机作业效率一般为0.1 hm2/h,作业效果较人工有明显提升,较好地满足菜用甘薯机械化收获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中国菜用甘薯茎尖收获装备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HSV彩色模型的自然场景下棉花图像分割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棉花成熟度和空间位置的识别是采棉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解决此问题必须对棉花图像进行分割。选取HSV模型中与亮度无关的S通道作为棉花图像的特征,排除了图像明暗变化对分割效果的影响。文中分两种情况对图像信息未缺失的棉花提出了成熟度判别的策略:正面时利用成熟棉花棉瓣的分散性和单朵棉花面积较大等特征进行判别;侧面时通过成熟棉花棉瓣相对棉荚面积比较大的特征进行识别。根据提取分割后棉花图像的几何信息,可确定棉花的重心位置。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将成熟棉花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较好地保存了棉花的轮廓信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联合收获机发展现状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硝烟,群雄逐鹿。”这是自1993年以来我国联合收获机发展的基本状况。我们看到,随着这场角逐的不断扩展和延续。一些企业败下阵来,而另一些企业则发展壮大。这场竞争将会始终持续下去,并且会愈来愈激烈。在这个时候回首过去的脚步,也许会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艰难的脚步综观我国联合收获机的发展历史,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曾出现过一场科研热潮,紧接着文化大革命使许多科研机构和组织被迫解散,一些经过科研人员艰苦努力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付之东流,这场热潮也随之迅速中断。直到70年代中后期才又逐…  相似文献   
14.
介绍国内外工业大麻的种植分布与生产概况,以及工业大麻机械化收获应用技术工艺及其机械装备的研发现状,着重分析我国丘陵山区对于工业大麻微型收获机械的客观需求和现有技术基础,指出针对我国工业大麻机械化收获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丘陵山区微型机具重点研究内容,最后分析微型工业大麻收获机械的发展前景。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大麻微型收获机械在我国目前仍是一片空白,存在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主要市场是在西南和西北丘陵山区,需求量大约在2 000~3 000台上下。  相似文献   
15.
16.
刷辊式采棉机刷棉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  王云霞  石磊  袁建宁 《农机化研究》2016,(6):106-109,115
介绍了刷辊式采棉机采摘装置的结构和采摘机理,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采摘装置的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刷棉辊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和振型,为避开共振区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纵向刷板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计算出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为采摘部件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备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菜用甘薯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目前,甘薯菜用茎尖的收获方式主要采用人工采摘,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高、采收标准不便统一等问题突显。为此,在分析菜用甘薯发展概况以及菜用茎尖收获农艺的基础上,阐述国内外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备发展现状和可以借鉴的茶叶收获、茎叶类蔬菜收获等相关成熟技术,研究得出农机与农艺配合的重要性,分析菜用茎尖收获装备亦可用作甘薯育苗时剪苗的技术途径,提出甘薯菜用茎尖收获装备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