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近年来,地被植物被广泛应用与园林设计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对地被植物以及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原则进行分析,并对园林设计中如何运用地被植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2.
为探索无梗五加种子形态后熟的影响因素,以无梗五加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多因子交叉重复试验对无梗五加种子形态后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梗五加种子形态成熟的最优条件是将种子用2.10~2.30 mg/LGA3和3.40~3.50 mg/L 2,4-D 混合溶液浸泡60 h,将种子与河砂(1∶4)混合,进行150~160 d 的变温处理,变温幅度和时间为白天温度(24±2)℃,处理12 h,夜间温度(15±2)℃,处理12 h,心形胚发生率99.7%,子叶胚发生率98.9%,播种后发芽率97.5%。  相似文献   
7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栽插密度对不同水稻品种(杂交稻和超级稻)稻曲病(Ustilaginoidea oryzae)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均会显著提高稻曲病的发病程度。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施氮处理杂交稻植株发病率、发病穗数及发病粒数分别提高9.7%、4穗和5粒,超级稻分别提高35.8%、16穗和12粒;与低密度处理(D1)相比,不同增密处理杂交稻植株发病率、发病穗数及发病粒数分别提高7.5%、3穗和5粒,超级稻分别提高13.9%、9穗和8粒。两个品种的稻曲病发生程度均有随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索番茄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对三种基质、两种不同灌水量条件下以及三种基质、两种不同灌水量、两种施肥量条件下番茄根区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育苗箱育苗以及盆栽定植情况下,各基质处理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增大的趋势;各基质高灌水量下各土层土壤水分及土壤盐分均比低灌水量下大;灌水后底层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略高于表层。而育苗阶段S1基质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均匀,S2与S3基质在垂直方向土壤水分分布均匀,但土壤盐分分布不均匀,同时盆栽定植阶段S1与S3基质土壤盐分累积要多,淋溶风险较大,S3基质具有良好的储水作用。  相似文献   
75.
氨基寡糖素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0.5%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增强番茄的抗病能力,使用剂量在14~18.8g a.i./hm2时,防效均在80%以上,优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嘧菌酯250g/L悬浮剂。由于氨基寡糖是从海洋生物外壳提取而来的安全、无毒、无残留的多糖类天然产物,在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抗药性等问题凸显的今天,氨基寡糖素是一个很有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绿色环保型农药,可以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配套药剂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2015年在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蔬菜科技示范园进行了20%呋虫胺SC防治萝卜黄条跳甲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条跳甲成虫初发期,用20%呋虫胺SC 20m L、30m L、400m L/667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3d的平均防效为71.77%、73.16%和74.71%,与生产上常用药剂45%毒死蜱EC 50m L/667m2的防效相当,施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84.49%、85.69%和86.25%;药后15d的防效分别为75.68%、77.15%和78.07%,显著高于45%毒死蜱EC 50m L/667m2。从生产上考虑,建议使用20%呋虫胺SC 20m L~40m L/667m2,喷药量45L~50L/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77.
对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m L、20m L、25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7d和三次施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73%、70.01%和70.21%,79.07%、80.84%和81.60%,相当于单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 L/667m2和常用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0m L/667m2,略高于单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g/667m2,两次防效在三个处理剂量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建议使用制剂量15m L~25m L/667m2。  相似文献   
78.
根据2009年11月28~30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结果,结合今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冬前基数及2010年气候长期趋势,预计2010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将出现病虫并重的局面,其中鄂西马铃薯晚疫病,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将大发生;小麦条锈病在鄂北、鄂西呈偏重流行态势;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在江汉平原、鄂东等地仍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棉花盲蝽象、棉花烟粉虱中等偏重发生;此外,小麦全蚀病、水稻褐条矮缩病、水稻基腐病、水稻旱育秧根蚜等非常发性病虫害发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害有加重趋势.主要预测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辅助提取七叶一枝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提高七叶一枝花总黄酮提取量,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微波功率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筛选七叶一枝花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建立了七叶一枝花总黄酮提取量(Y)与乙醇体积分数(A)、液料比(B)和微波功率(C)的回归模型:Y=4.90+0.30A+0.51B+0.48C-0.19AB+0.44AC+0.24BC-0.85A2-0.83B2-0.55C2(R2=0.9734),拟合程度较高.3个影响因素及乙醇体积分数与微波功率的交互作用对七叶一枝花总黄酮提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微波辅助提取七叶一枝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17:1、微波功率528 W,在此条件下七叶一枝花总黄酮提取量为5.28 mg/g,与预测值(5.18 mg/g)的相对误差为1.93%.[结论]以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七叶一枝花总黄酮工艺参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80.
1、本刊旨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我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技的发展;帮助提高各级植保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主要刊登大田作物、特种经济作物、果树林木、蔬菜、花卉、绿地、粮食及其他储藏农产品的无公害标准生产新技术;以及病、虫、草、鼠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药、农械的应用研究,为适应市场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还将刊载有关农业产品的贮藏加工、产、供、销及涉农行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