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178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68篇
  109篇
综合类   897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480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设施和露天栽培方式下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与硝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培养第1d外,设施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矿化率在整个培养期间都显著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硝化量、硝化率在培养前两周内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矿化与硝化作用总体比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强烈。矿化作用可能与全氮、C/N、微生物活性关系密切,而硝化作用强弱可能与微生物活性有关。无论施肥与否,设施有机菜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在培养期间总体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前者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后者,这可能与土壤C/N有关。  相似文献   
72.
通过生物质炭与不同肥料配施的方法研究水稻田面水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风险。结果表明:除不施肥外,其余施肥处理水稻田面水总氮、可溶氮、铵态氮、可溶性钾浓度均于施肥第2天达到顶峰,并逐渐趋于稳定,1周后分别降为顶峰值的9.2%~15.5%,11.0%~38.5%,16.6%~42.8%和30.4%~68.0%;总磷、可溶磷浓度于施肥第3天到达顶峰,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1周后为顶峰值的29.2%~64.8%,33.5%~59.6%;硝态氮浓度在施肥第2天达到顶峰,随后下降,但在1周内又有间歇性上升,出现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的过程,最后下降至不施肥水平。施肥时添加生物质炭能够适量吸收田面水中氮、磷、钾等养分,降低养分的流失风险;适量有机肥的加入可大幅度提高田面水中磷素浓度,同时也可提高田面水中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是仅施无机肥的124.4%~181.7%。因此,在单一施加无机肥时适量添加有机肥与生物质炭可优化田面水中养分比例,更加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73.
通过研究减氮施肥及施用生物质炭对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和水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田面水总氮、溶解性氮、铵态氮浓度均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并于7d后趋于稳定,稳定后浓度分别是顶峰值的5.6%~16.3%,8.4%~23.7%和25.0%~46.1%;不同施肥处理田面水总磷浓度在施肥后第3天达到最高,而后迅速下降,一周后趋于稳定;可溶磷浓度在施肥后4~5 d内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而后平缓下降至施肥前水平.氮磷浓度在减氮(20%)施肥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相比均降低.减氮施肥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减氮施肥结合生物质炭处理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提高了24.6%,达到7 391.5 kg/hm2;减氮施肥降低了氮素流失风险,但减氮施肥结合生物质炭处理则明显提高田面水中总磷的浓度,增加磷素流失的风险.在施肥后1周内是控制氮磷流失风险的最佳时期,此时若遇暴雨,将导致氮磷随径流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74.
土壤有机质与水分反射光谱响应特征综合作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质与水分均对土壤反射光谱特征有显著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难以定量描述。通过对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土壤野外高光谱反射率的测定,研究了该区土壤的光谱反射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以土壤有机质与水分数据作为输入层,以土壤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作为输出层,建立黑土有机质与水分的高光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表层0~20 cm含水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9;1570 nm波段处的一阶微分为输出层的模型精度最高,RMES达到0.017,平均绝对误差为0.014,平均相对误差为0.110;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土壤有机质、含水量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的综合作用得到较准确的描述,可以用于野外土壤有机质与水分的速测。  相似文献   
75.
晋谷4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以糯谷87—151为母本,晋谷21号为父本,利用化学杀雄杂交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代号为2012。2001—2005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晋谷40号。  相似文献   
76.
张时钢  裴玉凤 《果农之友》2009,(8):31-31,45
夏季既是葡萄果实膨大旺长时期,又是高温、雨水、病害、虫害大量发生的季节。加之肥料、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常给葡萄的正常生长造成各种危害。实践证明,要想秋季葡萄产量高、品质佳、效益好。搞好夏季葡萄的管理,加强对各种病、虫危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7.
通过研究总结国内外籽粒损失传感器普遍存在适应性差、价格高等问题,在国内首次提出PVDF型籽粒损失传感器的设计方案.通过研究PVDF材料的特性与应用现状,讨论了PVDF在籽粒损失传感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实验室制作工艺的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在实验室中利用PVDF 压电薄膜制作籽粒损失传感器的主要过程,为进一步设计、制作经济、实用的籽粒损失传感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8.
对恰拉水库斜墙复合防渗体进行了稳定分析,发现施工期复合防渗体自身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考虑阻滑墙作用时,复合防渗体安全系数显著提高。运行期考虑风浪作用时,护坡设置排水孔对防渗体稳定性影响较大,排水孔排水效果越显著,复合防渗体抗倾稳定性越高,所要求的砼护坡板厚度也越小。  相似文献   
79.
正爱宕梨是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1999年开始在齐河县试种,表现良好,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400~450g,最大900g。果形端正,近圆形,果形指数0.85~0.9。果实品质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萌芽率高,自花结实,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为进一步促进爱宕梨提质增效,笔者总结提出了爱宕梨品质提升关键技术。1架式栽培与传统的直立式栽培模式相比,架式栽培能够有  相似文献   
80.
硒胁迫对紫花苜蓿硒积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硒胁迫对紫花苜蓿硒积累及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以3种苜蓿阿尔冈金、大叶苜蓿、维多利亚为试材,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硒胁迫对紫花苜蓿不同组织的生物量、转运系数、耐性指数、硒积累量、硒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紫花苜蓿对硒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施以100μmol/L硒时,硒处理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苜蓿根、茎、叶片的硒含量、耐性指数、硒积累量和K、P、Ca、Mg元素的吸收,当硒浓度为900μmol/L时,则降低了阿尔冈金和维多利亚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大叶苜蓿根的生物量积累,且降低了阿尔冈金和维多利亚不同器官及大叶苜蓿根和茎对Zn吸收积累量。不同品种间相比较,大叶苜蓿生物量、硒积累量和K、P、Mg元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2个苜蓿,且差异显著。综合评价表明,大叶苜蓿对矿质元素和Se有较好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