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19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腐植酸含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秋两季土壤腐植酸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及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单施NK或单施PK对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单施有机肥、施NPK化肥、1/2 OM + 1/2 NPK有机无机配施以及施NP等4种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土壤pH的升高,提高了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其中单施有机肥还显著提高了土壤腐殖质中胡敏酸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转化酶活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次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与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22.
在试验室CO3培养箱中模拟CO3浓度倍增环境,初步研究了CO3浓度倍增对AM真菌Glomus caledonium Nicoison& Gerdemann及其对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接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生长14d时,CO2浓度倍增对AM真菌及绿豆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绿豆生长28d和42d后,CO2浓度倍增显著增加了AM真菌的侵染率和产菌丝量;接种AM真菌增加了地上部生物量,且在正常CO2浓度条件下达到显著水平;接种AM真菌增加了地下部生物量,且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作用显著。绿豆生长28d和42d后。CO2浓度倍增条件下,接种AM真菌增加了根冠比,且在28d时达到显著水平。而在正常CO2浓度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根冠比的作用不明显。绿豆生长42d后,不论是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还是在正常CO2浓度条件下,接种AM真菌均增加了地上部分的总碳、氮含量。AM真菌和CO2浓度倍增的交互作用仅在28d时对地上部分总碳、氮含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的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3.
断奶仔猪腹泻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海燕 《饲料博览》2013,(12):58-58
断奶仔猪腹泻是由于仔猪机体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饲料营养成分和应激反应引起的,往往是由某一因素的影响而诱发其他因素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24.
温室盆栽条件下比较了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50至2000年)水稻生长与谷物产量的差异,以及无施肥条件下种植水稻对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转化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年限较长水稻土上种植的水稻植株相对较高(p 0.10),水稻秸秆、根系及谷粒的生物量均随水稻土利用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p 0.05);N、P、K等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异状况不同,其中秸秆的全P和全K含量均随水稻土利用年限延长而显著升高(p 0.05),而米粒的全N含量也趋于升高(p 0.10)。温室盆栽试验之后,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与利用年限之间的关系规律和种植水稻之前基本一致,且整体上又趋于下降,即无施肥条件下种植水稻转化利用了土壤部分微生物生物量,并减弱了与碳氮转化相关酶的活性,对保持水稻土的营养水平造成不利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的肥力质量历经两千年的长期稻作长盛不衰、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反增,而且是在作物有效养分可循环利用(如秸秆还田或外施肥料)的前提下实现持续利用的。  相似文献   
25.
不同硼利用效率甘蓝型油菜对钙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硼利用效率甘蓝型油菜钙的吸收、分配和钙硼幽会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在钙含量、累积量、繁殖器官中的分配及钙硼比值有差异:蕾期时品种钙含量小于低效品种,角果期则相反。在钙累积量上则为高铲品种大于低效品种。高效品种钙在繁殖器官的分配大于低效品种。硼促进钙向系列器官的运输且对高铲品种的促进作用大。硼不足时钙硼比值为高效品种小于低效品种,随着硼水平的提高,钙硼比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6.
全球气候变化是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一方面,气候变化正在重塑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诱导某些共生微生物转变为病原微生物,提升植物真菌病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降低植物的免疫力和抗病性,导致植物更严重的真菌病害。本文将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共生真菌与作物的互作,如何驱动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以及采取何种调控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病原真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27.
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硝化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据考证,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昆山市正仪镇绰墩山古水稻土遗址的地下42~57cm与100~116cm均为古水稻土层,历史耕作时间分别距今约3320a和6280a。硝化细菌在耕作土中的数量及其硝化强度被认为是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在土壤氮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氨氧化细菌在硝化作用过程中将铵氧化为亚硝酸盐,实现亚硝化作用,是硝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同时也是其限速反应。本试验比较研究古水稻土与现代水稻土硝化活性的差别,观察氨氧化细菌沿土壤深度的分布规律,对揭示古水稻土在长期埋藏于土壤深层后的硝化功能演变具有积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是全面评价大气CO2浓度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文章简要回顾了人工控制微域生态环境CO2浓度增高的研究技术及其发展,并着重介绍了新兴的FACE(Free-air CO2enrichm ent,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研究手段,进而从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和酶活性、菌根菌侵染和根瘤共生、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四个方面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影响土壤微生物的试验报道结果,最后结合新兴的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手段论述了该领域今后应关注开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9.
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基因型镁的吸收、分配以及硼镁关系.结果表明,镁的吸收、分配及镁硼比值等存在基因型差异,硼对镁有一定影响.镁含量高效品种<低效品种,镁吸收量高效品种>低效品种,提高硼水平,镁含量下降,吸收量增加.在镁的分配、运转能力上,高效品种>低效品种,且硼对高效品种的促进作用较大.镁硼比值为高效品种<低效品种,镁硼比值B1>B2>B3.  相似文献   
30.
不同水分含量对潮土和火山灰土硝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含量对取自中国的潮土和日本的火山灰土硝化动态的影响。潮土在土壤硝化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含量以田间持水量的60%~90%较为适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引起土壤硝化力降低。火山灰土在土壤硝化中的土壤水分含量以田间持水量的75%~90%较为适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5%引起土壤硝化力降低。潮土在硝化培养中有亚硝酸盐出现,火山灰土没有亚硝酸盐被检出。土壤亚硝酸盐含量在低水分含量下峰值低,持续时间较长,在高水分含量下峰值高,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