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81篇
  170篇
综合类   719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14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选用两个品种的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大卡"和"海牛"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平铺穴播的方式,以8.33万、12.50万和16.67万穴·hm-2 3个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比较了各处理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草产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品种间从孕穗期开始后差异明显。在农艺性状方面,"海牛"两年的分蘖数和全株叶片数均高于"大卡",其他各性状均以"大卡"最高;两个品种的茎粗、分蘖数、全株叶片数、节间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和单株茎重连续两年均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主茎叶片数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产草量方面,连续两年"大卡"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海牛";鲜草产量均在8.33万穴·hm-2处理下最高,且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鲜草产量下降的趋势;干物质产量丰水年2014年在16.67万穴·hm-2处理下最高,欠水年2015年在12.50万穴·hm-2处理下最高。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覆盖方式种植光敏型高丹草时,品种应选择"大卡",在有灌溉条件或降水较多的地区,以16.67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而在降水较少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12.50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42.
饲用高粱营养价值及人工瘤胃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甘肃河西盐碱地区海牛、大卡、大奖1180、大奖3180四个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各生育期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模拟发酵产气技术测定了4种饲用高粱品种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的主要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产气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4个品种饲用高粱株高、鲜重、茎叶比在显著增加,其中海牛鲜重和茎叶比最高,大奖1180鲜重和茎叶比最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粗蛋白含量也不同,大致为茎秆全株叶。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植株内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海牛和大卡全株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较另外2个品种低,使得饲草的饲喂价值也相对较高,同时海牛和大卡茎秆、叶及全株也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糖。海牛和大卡的72h体外发酵产气量、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及干物质消失率较其他2个品种高,甲烷产量在4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来看,海牛和大卡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饲喂价值,是优良的饲草品种,很适合在甘肃河西干旱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玉屏风散多糖对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抗氧化力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仔猪12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饲养期21 d。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Ⅴ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00,200,400,600 mg/kg的玉屏风散多糖。试验结束的第2天对仔猪称重、采血,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率,检测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个试验组均可明显提高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各试验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玉屏风散多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玉屏风散多糖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添加量为100 mg/kg时即可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玉屏风散多糖添加量的增加,仔猪的抗氧化力逐渐增强。试验Ⅱ、Ⅲ、Ⅳ、Ⅴ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与试验Ⅰ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Ⅲ、Ⅳ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CA)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正向效应的趋势。说明在日粮中添加玉屏风散多糖可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同时可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添加量以400 mg/k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动物产地检疫对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源头上保证了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维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分析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
正1魔芋种植技术模式1.1广集有机肥种植魔芋需要大量的农家有机肥,有机肥种类很多,可用各种秸秆、枯草、树叶进行堆制。1.2选地及轮作倒茬魔芋适应性广,喜温怕冷、喜阴怕晒、喜湿怕渍、喜肥怕瘦、喜酸怕碱。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透气良好、中性微酸,地势平坦或小于25°的缓坡地。魔芋忌连作,每两年轮作倒茬1次,并坚持不与茄科作物套种,就可减轻魔芋病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究盐胁迫下不同抗性水稻氮代谢的变化,以抗性品种东稻4号、盐敏感品种日本晴为材料,测定NaCl胁迫下水稻根和叶中氮含量、氮代谢相关酶活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0.3%的NaCl胁迫后水稻根和叶中NO~-_3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NH~+_4含量、依赖Fd的谷氨酸合酶(Fd-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均升高,东稻4号氮含量及氮代谢酶活性比日本晴稳定,根和叶中变化一致。检测氮转运及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发现,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OsNRT1;5、OsNRT1;8、OsNRT2;1,铵转运蛋白基因OsAMT1;1、OsAMT1;2及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OsGS1;2、天冬氨酸转氨酶基因OsAS盐胁迫后在2个品种中均升高,在高表达部位升高显著;谷氨酸合酶基因OsFd-GOGAT在两品种叶中升高显著,根中稍有下降;谷氨酸合酶基因OsNADH-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基因OsGDH在日本晴根中升高显著,在叶中及东稻4号中升高但不显著。OsNR1在NaCl胁迫后两品种叶中表达量显著降低,根中无差异。东稻4号OsNRTs及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总体上高于日本晴,而日本晴OsAMTs升高幅度大于东稻4号。研究表明,NaCl胁迫下,东稻4号相比日本晴更能保持氮代谢稳定性,这可能是水稻抗性品种耐盐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皖稻199单产650kg关键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獭兔和伊高乐肉兔杂交后代生长发育的规律,并为其杂种后代的选种选配和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选用獭兔和伊高乐肉兔作为亲本,测定正反交F1代的体重和体尺,并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lanffy模型拟合正反交后代0~17周龄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獭肉杂交(TR组)在75日龄、90日龄及120日龄的体重均高于肉獭杂交(RT组)(P<0.05),在11周龄后2组体重增长趋势开始发生变化,TR组生长速度相比RT组更快;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lanffy模型对正反交F1代体重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93),其中Logistic模型对正反交后代的拟合效果最佳;在120日龄时,TR组与RT组的胸围差异显著,2组体尺的生长模型拟合度均在0.978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獭兔和肉兔的杂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水分是魔芋精粉交易、储藏中监测的重要质量指标,常规干燥法耗时较长。建立了红外快速测定方法,并与国标GB/T 5009.3-2010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外干燥法测定的最佳程序为温度140℃,快速干燥方式,分析精度0.1 mg,自动终止加热。在该条件下,样品质量1.000 g,用时约11 min,测定的水分含量与国标法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红外测定法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