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能源植物分类及其转化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能源植物及其生产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基础,也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在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外能源植物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系统法、光合途径、生活周期和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等方法对能源植物进行了分类。如以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利用可将能源植物分为糖料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含油微藻植物和木质纤维素植物5类,各类能源植物各有其主要特点。对能源作物的转化利用技术及其产品现状和前景进行系统的分析,目前由生物质转化的液体燃料主要包括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裂解油,由生物质转化的气体燃料包括生物质燃气、沼气和氢气,生物质经压缩成型或炭化工艺可生产生物质颗粒,生物质以热电联产技术经直燃可大规模发电和供暖。  相似文献   
82.
我国秸秆资源管理政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1949年—2015年7月国务院和各相关部委发布的有关秸秆资源管理政策文件共计51份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早期(1949—1978年)的政策文件主要是促进秸秆还田、改善农村能源;中期(1979—2007年)开始着重于促进秸秆资源的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其中,于1999年发布了第一份禁止秸秆焚烧的文件;近期阶段(2008—2015年)中央政府对秸秆资源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坚持秸秆还田利用与产业化开发相结合,引导农民自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鼓励企业进行规模化和商业化生产。当前,我国秸秆资源的管理亟待解决大量焚烧引起空气严重污染和巨大循环利用潜力之间的问题,开展农村调研以掌握现有秸秆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85.
我国各地栽培的仙人掌 (Opuntiaficus indica) ,尤其是保护地仙人掌 ,主要病害有细菌斑点病、软腐病、密环菌茎腐病、基腐病、交链孢金黄色斑点病和茎片肿大病。目前 ,杀菌剂的使用仍然是防治仙人掌病害的主要措施。一些菜农盲目用药的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农药的严重浪费和病菌产生抗药性 ,增加了防治难度 ,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将笔者自2 0 0 0年以来对我国菜用仙人掌病害发生和防治的调查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以期为菜用仙人掌的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1 仙人掌细菌性斑点病1 .1 病原  仙人掌细菌性斑点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  相似文献   
86.
华北地区播种量不同时旱稻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旱稻新品种旱稻297在华北地区的产量形成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2003年120 kg/hm2播种量基础上,2004年增设更为节约的60和90 kg/hm22个播种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构成。结果显示:2004年60、90和120 kg/hm2播种量的产量分别为3.8、3.5和3.4 t/hm2;成熟期3个播量地上部生物量(单位面积内旱稻植株茎、叶、穗的总干重)在1 005.0~1 283.4 g/m2范围内无显著差异;收获指数分别为0.36、0.34和0.26,随播种量增大而依次降低,且120 kg/hm2播种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播种量。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颖花数少是本试验旱稻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受环境影响,年际间差异较大。总之,2004年60 kg/hm2播种量表现出较好的群体结构,在单株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上都优于其他2个播种量;而90 kg/hm2播种量在相同条件下单位面积的颖花数最高。因此,60~90 kg/hm2播种量的旱稻群体在生产中具有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的潜力,是比较适宜的播种量。  相似文献   
87.
中国宜能非粮土地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近年来中国不影响粮食安全的适宜发展能源植物生产的土地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分析相关的概念定义,确定宜能非粮地或宜能边际地作为同义词是最合适的术语,其定义为经济上或生态上不适宜生产粮食,但具备能源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于规模化种植或天然生长非粮能源植物的土地。讨论并确定宜能非粮地包含的土地种类,即不适于粮食作物和果树的耕地和园地、宜能林地、荒草地、可复垦工矿废弃地、坑塘水面、水利设施林带、盐碱地、沙地和裸地。总结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宜能非粮地的面积包括林地在3 420~16 374万hm2,不包括林地在700~6 473万hm2,在各省市区分布上的结果差异也很大。进一步研究方向是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以更准确地确定宜能非粮地资源分布和生产潜力,建立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规范,并加强政策性管理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
杨农复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效应及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海河低平原贫水区的杨农复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消耗规律及生产力进行研究,从水分角度为该模式在该地的可持续性提供论据。【方法】用中子仪测定土壤水分,对作物及杨树进行产量测定。【结果】(1)5年林龄杨农复合种植模式耗水量高于常规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模式达24%;0~4 m土壤贮水总量年平均下降32.1 mm,相当于总贮水量的3.3%;2~4 m土壤层次因无水分回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2)土壤水亏缺及杨树遮荫等其它原因造成复合系统农作物减产趋于严重,其中林龄3年的杨农复合系统的小麦玉米产量减产平均达到35%。【结论】海河低平原区大面积推广的杨农复合种植模式威胁着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9.
中国畜禽粪便资源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畜禽粪便资源量及理化性质的研究方法的行业标准,已有研究对中国畜禽粪便产量的估算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首先通过对1995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述评,明确畜禽粪便的定义及其计算相关系数的定义,明确年出栏量、年末存栏量和常年存栏量的具体选择,确定了畜禽养殖规模化系数的应用指标,总结并改进了畜禽粪便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在公式中强调了含水率的因素,加入了规模化系数。其次,提出了以猪、肉牛和羊的种群结构比例为依据估算常年存栏量的方法,对相关系数进行取值,避免肉牛重复出栏的问题。再次,讨论了近年来关于中国畜禽粪便资源量的已有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认为耿维等对2010年中国各种畜禽粪便的鲜重产量(总量22.28亿t)的可靠性高,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量以田宜水的2009年鲜重结果(总量8.37亿t)可靠性高,若以干重计则以贾伟报导的2009年畜禽粪便产量(总量6.23亿t)可靠性高。最后,提出应在正确的定义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中国畜禽粪便资源量、空间分布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中国畜禽粪便资源量评估相关参数取值商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畜禽粪便是重要的有机废弃物资源,但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关于畜禽粪便资源量评估参数取值的系统性研究,因此该文旨在研究确定各种畜禽的年饲养周期、粪便含水率、养殖规模化系数的合理取值。该研究通过搜集1995年以来的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获得这3个系数的取值,讨论并分析了前人取值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纠正了可能存在的取值误区。最终确定了猪的年饲养周期为179 d,兔的年饲养周期为147 d,肉鸡、肉鸭和鹅的年饲养周期分别为59、59和80 d,而役用牛、肉牛、奶牛、羊、马、驴、骡、骆驼、蛋鸡以及蛋鸭的年饲养周期为365 d。各类畜禽粪便的含水率在51.0%~84.2%之间,其中鸭粪便含水率最低,猪粪便含水率最高。2015―2016年各主要畜禽的平均养殖规模化系数在28.1%~74.1%之间。该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中国畜禽粪便的资源量,促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