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9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571篇
农学   274篇
基础科学   362篇
  342篇
综合类   2380篇
农作物   259篇
水产渔业   374篇
畜牧兽医   1078篇
园艺   590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明确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弱毒菌株JPG250303的诱导抗病作用、弱致病性及诱导抗病作用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其诱导抗病性表达、诱导接种浓度及诱导间隔期的研究,明确该弱毒菌株具有较好的诱导抗病效果。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该弱毒菌株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 tolaasii),将弱毒菌株经平菇子实体连续5代培养后均具有弱致病性,说明其弱致病性可以稳定遗传;同时对5代菌株分别进行了诱导抗病活性的验证,5代菌株对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诱导抗病效果分别为67.2%、66.3%、69.1%、68.6%和65.0%,说明该弱毒菌株诱导抗病活性也具有稳定性,这一研究为该弱毒菌株作为生防菌株防治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2009-2012年,以柑橘8个多胚性二倍体品种为母本与近年始花的5个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和1个同源四倍体分别杂交,培育三倍体新种质。连续4年共配置15个杂交组合,授粉4 442朵花,坐果1 484个,平均坐果率33.4%;用于幼胚挽救的果实1 075个,共培养幼嫩种子12 578颗,经生芽、生根诱导获得再生植株2 832个;以流式细胞仪对所有再生植株倍性检测,15个组合共获得三倍体401个,四倍体121个;移栽成活三倍体349个,四倍体98个。对W. 默科特 × NH组合89个株系的三倍体的SSR分子鉴定表明,所有三倍体后代均为双亲的有性杂种。  相似文献   
993.
宿根矮化病菌对甘蔗品质及茎、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 RSD)是由Leifsonia xyli subsp.xyli (Lxx)引起的,是目前世界所有植蔗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病害之一。本实验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健康植株为对照,感染RSD植株为处理,观察和测定RSD侵染甘蔗引起的蔗株农艺性状、蔗糖分以及茎、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感染RSD种茎的出苗率比对照减少2.94个百分点;株高比对照下降28.85 cm;茎径比对照减少0.28 cm;节间长度比对照减短3.50 cm;单茎重比对照低0.36 kg。(2)感染RSD植株的蔗糖分低于对照0.9个百分点(绝对值)。(3)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感染RSD植株茎、叶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叶片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及茎细胞内的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与健康叶片相比,叶绿体变形,叶绿体基质片层大部分消解,基粒结构消失,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剥离。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并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核膜破裂,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态。在感染RSD甘蔗茎维管束导管细胞内积累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物质,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溶解和断裂,这可能和RSD病原细菌侵染有关。以上结果表明:RSD侵染甘蔗后,可能导致光合效率下降,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94.
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国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4):223-230
为全面了解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存在问题,为科学管理有限的耕地资源提供依据,利用近期(2007—2008年)获得的耕地地力调查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杭州市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重要肥力指标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杭州全市耕地主要由酸性(pH 4.5~5.5)、微酸性(pH 5.5~6.5)和微碱性(pH 7.5~8.5)土壤组成,强酸性和碱性土壤的比例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以中量水平为主,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分别在20~40 g/kg和1~2 g/kg之间,但仍约有1/4(27.00%)和1/8(12.06%)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偏低。全市耕地土壤有效磷高低差异非常明显,缺磷与富磷土壤并存;土壤速效钾的变化也较大,且多数土壤钾素明显不足。除滨海平原土壤以微碱性和中性为主外,其他区域的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土壤酸度以丘陵区为最高,其次为河谷平原区,而水网平原区相对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以水网平原最高,其次为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滨海平原最低。土壤有效磷以丘陵区为最高,其次为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水网平原的最低。土壤速效钾以水网平原最高,滨海平原最低,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居中。不同县(市、区)因地貌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水平等的差异,其土壤肥力指标也有较大的差异。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在空间上的高度变异性及氮磷钾养分之间的不均衡性要求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995.
"十一五"期间,我国"东桑西移"工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茧丝绸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和推动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解决耗水、耗能及环境污染等瓶颈问题.目前,各蚕区使用的蚕茧烘干设备除烘茧机,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工艺技术产品,烘茧设备科技水平与蚕业发展状况极不协调.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体外加酶预消化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与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8日龄断奶杜长大仔猪80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颗粒料(Ⅰ组)、基础饲粮预消化颗粒料(Ⅱ组)、普通加酶饲粮颗粒料(Ⅲ组)、加酶预消化饲粮颗粒料(Ⅳ组),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Ⅳ组仔猪日增体质量(P<0.05)和饲料转化率(P<0.05)显著高于Ⅰ和Ⅱ组,腹泻率极显著低于Ⅰ、Ⅱ和Ⅲ组(P<0.01);Ⅳ组仔猪能量和钙表观消化率均高于Ⅰ和Ⅱ组(P<0.05),但与Ⅲ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仔猪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和Ⅱ组(P<0.01),Ⅳ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虽略有提升,但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加酶预消化饲料可提高断奶仔猪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进而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997.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从中国绿茶中提取的一种成份,是绿茶茶多酚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素类单体物质.它是绿茶主要的活性和水溶性成份,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占绿茶毛重的9%~13%.因为具有特殊的立体化学结构,EGCG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至少是...  相似文献   
998.
分娩是养猪生产中最繁忙的生产环节,也是解决猪源的关键。其任务是保障母猪安全分娩,尽可能提高仔猪存活率。分娩后,母猪进入哺乳期。泌乳是母猪重要的生理功能,母乳中含有仔猪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它是仔猪出生后20日龄前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提高母猪的泌乳力,既能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的哺育率。  相似文献   
999.
大白菜根肿病已成为大白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介绍一种简易的药剂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山地李园树盘覆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山地李果园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条件下,对土壤水热变化规律、土壤理化性状、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3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提高了果园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了果园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增加了植株根系数量和根系活力。对叶片数量、质量、叶片大小以及枝条抽生数量、质量和树冠大小、叶面积系数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优化作用。秸秆覆盖有降低生长季节土温和增加冬季低温的作用,地膜覆盖有增加土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