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比较了蜕皮激素溶液中β-蜕皮激素含量的两种仪器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采用对照品法和吸收系数法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aters Symmetryshield RP18(4.6×250mm,粒径5μm)色谱柱,以乙腈-甲醇-水(1:2: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2nm,流速1.0mL/min,外标法定量。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广东省罗坑镇野生型与栽培型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特异性香气成分, 采用顶空固相微 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芦溪野生红茶、 花蕉岩野生红茶、 上坑野生红茶、 上斜野 生红茶、 奖公茶红茶等的红茶香气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广东罗坑红茶中共鉴定出 66种 香气化合物, 主要种类包含醇类、 酯类、 醛类、 酮类、 烯类和烷烃类等, 其中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物质, 占香气物质的 70%以上。香气化合物中香叶醇、 苯甲醛、 β-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是 4种最主要的成分, 加上苯乙醛、 脱氢芳樟醇及β-紫罗酮共同组成野生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 其中苯甲醛是特异性香气成分, 也是杏仁香气特征的重要体现。感官审评的结果与香气物质的分析结果一致。罗坑野生红茶杏 仁香特征明显, 带甜香。  相似文献   
73.
简述天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情况,为害症状及传毒特点。通过PCR分子检测技术鉴定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提出以抗病品种和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采用播期避病、治虫防病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4.
75.
副猪嗜血杆菌是革拉泽氏病的病原菌,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主要从病原的生物学特征、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检测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76.
温州龙港称为"中国印刷城",温州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引入"工匠精神"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包装印刷专业,探讨从专业课程、综合实训、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对福建省华安县瓜多竹开展引种试验,研究其生长情况、出笋期、出笋量、病虫害情况、越冬受冻情况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等。结果表明:瓜多竹一年四季均有出笋,4月下旬至8月下旬出笋最多;新长竹子的竹高和地径均随竹龄增长而增大,竹林栽植第3年可逐渐郁闭成林;瓜多竹生物量大,竹材产量高,其地上部分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7.15%~83.58%,其中以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最大,为58.26%~71.16%;瓜多竹长势高,根浅,容易被风吹倒,无明显病虫害影响,但受寒冷低温天气影响大,建议在试验地以南、受台风影响较少的地区进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78.
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酸化是其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且易引发诸多问题,如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重金属迁移性增强、生物活性降低、作物产量与品质下降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高强度人类活动持续干扰,加之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土壤酸化趋势有所加剧,已严重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质量,严重制约土壤生产力.生物炭具有pH值较高、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巨...  相似文献   
79.
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部分菌株耐药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情况,为预防及治疗动物性大肠杆菌类疾病提供参考。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及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初步鉴定、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二倍肉汤微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PCR相关技术对部分菌株的三十余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广西某地区采集的猪源病料中共分离得到65株猪源大肠杆菌,其均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且多集中于六重耐药与七重耐药。按所耐抗菌药物的种类分析发现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98.46%、90.77%及84.6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较为敏感。对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进行整理发现,其多含有四环素类(tetA、tetM)、β-内酰胺类(CTX-m-u)及磺胺类(Sul2)耐药基因。综上所述发现广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所含耐药基因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联合用药等相关措施进行疾病治疗以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叶面降尘对大气环境状况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同时也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为调查湛江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ICP-MS测定了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d、Cu、Zn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湛江土壤背景值,As、Cr、Pb的平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标准值.Cd为严重污染、Zn为中度-严重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Pb主要来源于交通活动,Zn、Cd、Cu和Cr主要与工业活动有关.由此可知,东海岛农田叶面降尘污染情况严重,靠近钢铁石化区的农田的叶面降尘重金属污染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