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篇
  55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2020年12月3日,江西省水利厅依法发布了由江西省水保院承编的《江西省水土保持公报(2019)》(以下简称《公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组织编制与发布水土保持公报是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法定职责和工作,江西省自2008年起已连续12年发布了全省水土保持公报,以满足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及公众需求,《公报》的及时发布对于全省全面贯彻水保"强监管、补短板"工作总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省实现水土保持现代化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有效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2.
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江西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的技术要求,对全省进行了有史以来首次全面的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数据,从其与水土流失变化面积的对比、与历年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面积的对比、与森林面积的对比等方面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分析,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几十年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实践,为水土保持实践中合理应用相适宜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已有试验成果总结,以江西省为例,根据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综合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治理工程实践和水土保持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模式。[结果]对于南方红壤区难于治理和危害较大的侵蚀地类,系统总结了坡耕地"一控二保"治理模式、坡地果园"一高双低"治理模式、崩岗"三型"治理模式、林下水土流失"两类"治理模式、强烈侵蚀"两荒"地治理模式等5套可行的技术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2类工程实践模式,以及农户帮扶模式、大户治理模式、以奖代补模式、精品园区模式等4项政策引导模式。[结论]结合江西省长期以来效果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与内涵。治理模式的提出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在分析修水县大桥小流域现状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线,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实现当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为目的,探讨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体系,并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体系、群众参与体系和流域运行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内容进行了解析,以期为同类型的流域综合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径流垂向分层输出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都是坡地径流的组成部分,对流域径流产生、养分流失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红壤坡地各层产流特征,利用大型土壤渗漏装置,通过2010-2012年的连续3 a观测试验,对覆盖、敷盖和裸露3种处理下红壤坡面径流垂向分层输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总径流量敷盖处理最大,裸露处理次之,覆盖处理最小;覆盖和敷盖处理的地表径流远小于裸露处理,分别为裸露处理的7.9%和9.8%;壤中流量最小的为裸露处理,分别为覆盖处理和敷盖处理的56.4%和35.6%;覆盖和敷盖处理3 a的地下径流量占总径流量90%以上,裸露处理占68.4%;在小尺度上,不论是年度还是月份的径流量,3种措施下红壤坡地径流输出主要途径是地下径流,而壤中流和地表径流则与地面有无覆盖直接相关;采取覆盖和敷盖措施可以使地表产流量减小,增加入渗,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该研究可为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利用红壤坡地水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通过赣北典型的第四纪红壤坡地16个小区资料的分析,得出土壤侵蚀量(A)与降雨量(P)、降雨强度(I)以及两者乘积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拟合曲线的最优回归方程均为幂函数方程。其中降雨量、降雨强度两者的乘积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在第四纪红壤坡地,幂函数方程:A=b0(PI)b1可以很好地揭示降雨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7.
江西省水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资料收集和输出系数模型的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水环境污染来源和水环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水体中COD、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工业点源污染和农村养殖业面源污染,其中面源污染的贡献率明显大于点源污染,并且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投入运行,城镇生活污水中的COD和氨氮负荷将得到大量削减,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将进一步加大,成为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8.
2020年11月25—29日,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派出信息化项目组赴新余、抚州等市,开展了2020年生产建设项目水保信息化区域监管成果现场复核工作。项目组对已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解译了项目区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防治责任范围图叠加和合规性分析、复核等前期工作,对照图斑组织开展了现场复核,补全了相关属性信息,取得了高质量外业复核成果。  相似文献   
49.
生产建设项目需要大量使用土地资源,同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挖填和堆弃边坡容易引发严重水土流失,常常对建设项目周边景观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二期工程)边坡防护试验示范区的设计思路及进展进行阐述,提出开展边坡防治措施效益研究的方法,为定量监测和评价生产建设项目边坡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行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复核和划分,为科学编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在继承江西省原"三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按照统筹考虑水土流失现状防治需求,与已有规划成果相协调,集中连片,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以及等级从高等原则的要求,采用"2+1"和"双达标"的模式,进行了复核划分。[结果]复核划分确定了10个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地总面积66 562.6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9%,并提出了江西省水土流失防治总体方略及不同重点防治分区的防治途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