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为探明长期施钾对大田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东北三省的代表性土壤上连续13年的定位施钾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东北3个定位试验点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长期施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辽宁13年间(1993~2005)施钾效应不稳定,吉林自第3年(1995年)开始施钾显著增产,黑龙江自定位开始施钾显著增产;辽、吉、黑3点长期施钾条件下作物产量13年平均分别增加9.9%~10.3%、12.6%~13.6%和17.5%~21.7%。辽宁、吉林两点施K2O 112.5 kg•ha-1时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处于较明显的亏缺状况,而施K2O 225.0 kg•ha-1时3个定位点钾素均有较多的盈余。长期施钾均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且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长期施钾对3个定位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基于产量、效益和土壤钾素状况,3点的适宜钾(K2O)用量为112.5 kg•ha-1左右。  相似文献   
72.
以‘大梧桐’大葱及‘济麦22’小麦为试验材料,在多年大葱/小麦轮作种植地进行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即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菌渣有机肥+不施氮肥(MN_0)、菌渣有机肥+氮肥减施50%(MN_(140))、菌渣有机肥+OPT(MN_(280))、菌渣有机肥+氮肥增施50%(MN_(420))、菌渣有机肥+控释氮肥(MN_c),研究了菌渣有机肥与化肥氮配施对大葱、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渣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大葱株高4.45%~7.74%,提高大葱维生素C含量14.19%~22.06%;除高氮处理MN_(420)外,各处理可降低大葱硝酸盐含量17.48%~22.85%,显著增加大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76%~29.25%;在化肥施用量一致的基础上,增施菌渣有机肥可提高大葱平均产量1455.55 kg/hm~2,提高小麦平均产量164 kg/hm~2;大葱和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均以处理MN_(140)最大;有机无机肥配施使大葱的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了91.19%。综上,菌渣有机肥与280 kg/hm~2化肥氮配施对大葱产量、品质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在干热风胁迫下含木醋液水溶肥(简称木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以济麦22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清水、木肥、市购水溶肥(简称市购)、含海藻酸水溶肥(简称海肥)4个处理,研究了干热风胁迫3 d情况下,木肥对小麦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木肥处理使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提高24.22%、8.85%、9.95%和6.07%;秸秆、根生物量分别增加16.58%和11.84%;叶绿素含量提高2.41%~8.92%;籽粒氮含量提高6.28%;干热风胁迫处理后第1天(5月7日)所取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6.14%、105.32%、45.91%,丙二醛(MDA)含量降低6.76%。市购、海肥、木肥处理间相比,海肥处理的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和根重均最高,木肥处理的穗数、秸秆重最高,海肥、木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基本显著高于市购处理,干热风胁迫处理后第9天(5月15日)所取叶片海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木肥处理;海肥、木肥处理的秸秆钾含量高于市购处理,海肥处理的根钾含量高于市购处理,海肥、木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市购处理;海肥、木肥处理的SOD、POD、CAT活性、5月7日所取叶片的MDA含量均高于市购处理。综合各项结果,在轻干热风胁迫3 d情况下,含木醋液水溶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穗粒数,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小麦籽粒氮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累积,提高了小麦叶片合成叶绿素的能力,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进而提高了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基肥施用方式对小麦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设置种肥混播条播、条播侧方施肥、条播下方施肥、种肥混播宽幅撒播4种播种施肥方式,同时每个播种施肥方式下设置225、375、600 kg/hm2 3个肥料用量水平。结果表明,种肥混播条播方式对小麦的出苗影响极为明显,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出苗率明显降低,条播侧方施肥、下方施肥以及种肥混播宽幅撒播方式对于小麦的出苗率影响不大。在种肥混播方式下,无论条播还是宽幅撒播方式均表现出了随着施肥量增加小麦株高和根系增加的趋势,其中种肥混播宽幅撒播方式下小麦株高和根长数值相对较高。同一播种施肥方式下,小麦地上部生物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等量肥料投入的情况下,地上部生物量均表现为种肥混播宽幅撒播>条播侧方施肥>条播下方施肥>种肥混播条播。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小麦基肥采用种肥混播宽幅撒播的方式,以降低化肥用量、保证出苗安全和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75.
一次性施肥是农业轻简化生产的迫切需求,一次性施肥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上的短期应用研究较多,但缺乏长期效应分析,探明一次性施肥长期施用对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土壤肥力、氮肥利用率及环境效应的影响,可为我国农业轻简化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支撑。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三大粮食作物上进行一次性施肥的所有文献(截至2021年12月20日)进行检索,分析一次性施肥连续施用5 a及5 a以上对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一次性施肥连续施用3 a及3 a以上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普通尿素分次施肥相比,一次性施肥连续施用5 a及以上使小麦、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分别提高 4.9% ~ 19.6%、0 ~ 14.4%、0 ~ 17.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 24.2% ~ 52.0%、14.3% ~ 80.3%、4.4% ~ 80.7%,土壤全氮、有机质、无机氮(NO3--N、NH4+-N)含量分别提高 0 ~ 8.7%、0 ~ 6.7%、0 ~ 23.8%,3.8% ~ 11.8%、0 ~ 6.4%、0 ~ 16.6% 和 0 ~ 77.2%、0 ~ 66.3%、0 ~ 42.4%;一次性施肥连续施用3 a及以上的小麦、玉米和水稻农田N2O排放、NH3挥发分别降低 16.9% ~ 43.3%、5.1% ~ 56.0%、5.6% ~ 43.2% 和 18.6% ~ 37.6%、6.1% ~ 52.4%、37.2% ~ 66.0%。一次性施肥在三大粮食作物连续应用可长期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和降低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