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0篇
  17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本试验采集泌乳期奶牛的瘤胃液,按2×4×2因子设计,用体外尼龙袋发酵技术研究了60:40和50:50两种精粗比日粮,棉籽油作为能源在奶牛日粮中分别添补0%、2.5%、5%、10%和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0.5%的酵母培养物及其互作对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产泌乳期奶牛而言,精粗比为60:40的奶牛日粮其干物质降解率高于50:50的精粗比日粮;奶牛日粮中添补植物油和酵母培养物均能显著提高体外干物质降解率(P<0.05);日粮精粗比与能量的互作对6小时的干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1);日粮能量添补与酵母培养物添补亦对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有显著互作影响(P<0.05);而日粮精粗比与酵母培养物添补的互作影响则不明显;植物油作为奶牛日粮能源其添补量不宜超过10%。  相似文献   
172.
测定了谷物籽实、豆类籽实及根茎三类共计15种饲料的磷含量,并应用尼龙袋法测定其在山羊瘤胃内的降解率。结果表明:三类饲料的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豆类籽实最高,谷物籽实其次,根茎类最低。饲料种类间磷的瘤胃降解率差异极显著(P〈0.001),谷物类、豆类和根茎类饲料中快速降解磷(A)分别以玉米(88.82%)、豌豆(92.66%)和红薯(94.69%)最高,而以大米、赤豆和木薯为最低。除大麦、大米和小米外,其他饲料的快速降解磷均在60%以上。除小麦外,慢速降解的磷(B)都低于40%。磷在瘤胃中的降解速率(C)都超过10%/h以上,仅大米、小米和土豆的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低于10%/h。不同种类精饲料总的可降解磷(A+B)都在80%以上。不同种类饲料磷的有效降解率都随外流速率的增大而下降,除大米和小米外,其他饲料磷的有效降解率都超过了80%。饲料中磷的含量与磷的有效降解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磷的降解速率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淀粉含量则与磷的有效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磷的含量与粗蛋白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显示,饲料中磷在瘤胃中绝大部分都可释放出来,故配制反刍动物日粮时必须考虑饲料原料中磷的含量及其有效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3.
界面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多相体系中的表面特征和表面发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环境学、土壤学、高分子化学、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和药学等领域。针对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饲料底物、消化道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生存媒介(如瘤胃液)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和汇总饲料降解或消化过程中底物、微生物,以及媒介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对饲料消化与发酵的影响文献,总结和分析了饲料底物、微生物及瘤胃液环境的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饲料底物界面物理特性(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与饲料消化密切相关,优化媒介(瘤胃液或消化液)表面张力可提高饲料干物质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产量;微生物表面电荷、通透性及表面疏水性通过影响微生物对饲料底物的粘附过程及其生理学功能进而影响对饲料营养的消化。然而目前对饲料消化过程与界面物理化学特性间关系的研究还相当缺乏,今后应加强对界面物理化学特性评价指标的发掘、测定方法的优化,以及界面物理化学特性评价指标在营养消化与利用中作用的研究,进而建立营养消化利用过程中界面物理化学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动物营养学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7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排气压力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特征的影响。选用3只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系统,选用6种发酵底物进行48 h体外发酵,研究9、14和19 k Pa 3种排气压力对总产气量、甲烷产量、产气参数、干物质消失率、发酵液p H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等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底物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参数影响显著(P0.05);排气压力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参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排气压力由9 k Pa增至19 k Pa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特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5.
试验以绵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控制原虫的种类和数量对瘤胃内纤维物质降解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原虫的种类和数量对绵羊日粮中DM在瘤胃内降解无明显的影响。部分驱组和全驱组可以提高日粮中NDF,ADF和HC的降解率,但部分驱组和全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6.
本文就仔猪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早期断奶后仔猪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改变,寡糖对仔猪肠道内环境的调节作用及其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7.
日粮中添加混合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谭支良邢廷铣陈惠萍混合糠(指市场上28、37米糠)是我国南方饲养畜禽的主要饲料原料之一,年产量约5000万吨。但是,由于其中含有较高的戊聚糖,影响畜禽对其利用率。因此,...  相似文献   
178.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其储量、开采量均居世界首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稀土元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减少死亡率、增强免疫等生理作用,在动物营养中应用的前景广阔。论述了稀土资源的分布、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9.
选择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T形瘘管的荷斯坦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以铬染纤维和Co-EDTA为食糜固相和液相指示剂,研究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日粮对瘤胃食糜稀释率及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等养分的进食量、十二指肠流量及消化道不同部位表观消化量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奶牛对DM、OM、NDF和ADF的进食量,且DM进食量与日粮水分含量呈负相关;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食糜液相和固相稀释率均没有显著(P>0.05)影响;日粮精粗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DM、OM、NDF和ADF的十二指肠流量及瘤胃和全消化道表观消化量,而对其后肠道表观消化量没有显著(P>0.05)影响;日粮精粗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DM、OM和ADF的瘤胃表观消化率,而对NDF的瘤胃表观消化率及DM、OM、NDF和ADF的后肠道和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P>0.05)影响.  相似文献   
180.
本文用BSF01戊聚糖酶制剂处理米糠,考查其营养价值的变化特性及其酶解作用效果,继在日粮中添加米糠饲养生长猪和肉仔鸡,分析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及其对机体消化代谢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米糠经酶解后,可去除70%—80%的戊聚糖,在日粮中添加10%以上的米糠饲养生长猪和肉仔鸡,能降低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这是由于戊聚糖能影响营养物质代谢,从而降低饲料利用率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