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0篇
  26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对一栋楼房中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区分所有建筑物包括共有部分和专有部分。共有部分涉及众多当事人间多重的权利义务关系。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范围、法律性质,明确区分所有人对共有部分的权利、义务,以使共有部分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筛选高活性的红茶提取物。[方法]以印度大吉岭红茶为原料,采用沸蒸馏水抽取后乙酸乙酯萃取,然后将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以EGCG、TP、TF、TFMG、TFDG作为对照,对红茶酯提取物进行总抗氧化、清除OH.、O2-.及DPPH.的活性实验;采用LSD法对红茶提取物与对照进行生物活性显著性比较分析。[结果]采用Sephadex LH-20,95%乙醇及不同浓度的丙酮可初步有效地分离红茶酯提取物。提取物中许多峰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极显著地高于EGCG及茶黄素类对照;不同峰组分的总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存在差异;相同峰组分总抗氧化和清除不同自由基能力也不尽一致。[结论]对于活性优于对照的红茶提取物,需要通过LC/MS、NMR等进一步明确其结构和其他性质。  相似文献   
73.
以多媒体和文本数据库形式面向"三农"提供权威、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农业实用技术,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满足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重要手段。本项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农业实用技术多媒体影视节目、编制文本农业实用技术数据资源、建设基于B/S模式的文本和多媒体数据库发布平台和数据库查询信息系统。对数据库的设计思想、结构功能与实现方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茶元素食品既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具有显著的健康功效。利用茶汤制备鸡蛋羹和米饭,探究茶元素食品的风味品质、蛋白质结构与升糖指数,为茶元素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冲泡法制备绿茶和红茶茶汤,再用茶汤替代纯水制备鸡蛋羹和米饭,分别以纯水制备的鸡蛋羹和米饭为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茶鸡蛋羹和茶米饭的风味品质和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体外消化模拟试验测定茶米饭的升糖指数。【结果】与对照相比,茶汤制备的鸡蛋羹口感鲜醇细腻,香气宜人,其中红茶鸡蛋羹口感最为嫩滑;SEM和FTIR结果显示,红茶鸡蛋羹颗粒粒径最小,表面更为均匀;绿茶和红茶鸡蛋羹的蛋白质酰胺Ⅰ带吸收峰显著增加,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升高,α-螺旋的相对含量降低,且红茶鸡蛋羹的无规则卷曲上升和α-螺旋下降的趋势高于绿茶鸡蛋羹。绿茶米饭口感清甜有嚼劲,且具有绿茶的清香和栗香香气;SEM和FTIR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绿茶米饭横切面的微观结构中孔洞数量减少,表面较平滑紧实;绿茶米饭在1 022~1 000 cm-1峰位置向低波段偏移,表明绿茶可提高淀粉的有序...  相似文献   
75.
不同马尾松种源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植硅体封存有机碳(PhytOC)在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干植硅体碳封存潜力存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植硅体碳封存潜力较强的马尾松种源。  方法  在浙江淳安姥山林场采集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样品,20个种源分别来自于全国11个省区的20个产地。以各样品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质量分数及树干生物量的测定结果来分析不同马尾松种源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的差异。  结果  20个马尾松种源树干的总有机碳、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分别变动于467.6~489.6、0.305~0.845、126.8~210.2、0.049~0.128 g·kg?1;马尾松标准株树干生物量和植硅体碳储量的变动范围分别为76.48~295.39 kg·株?1和4.83~31.58 g·株?1;种源聚类分析可以将20个马尾松种源划分为4类,以湖北通山84、广西恭城111、江西吉安63和广西岑溪115植硅体碳封存能力较强的种源为1类;以河南桐柏21、湖南安化72、广东信宜105为代表的7个马尾松种源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次之;以浙江淳安56、贵州都匀123、福建永定95为代表的8个马尾松种源为第3类;浙江庆元54为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差的一类。  结论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干的植硅体、植硅体封存有机碳和植硅体碳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广西岑溪115的植硅体碳封存能力最强,因此在马尾松生态系统中,可通过推广广西岑溪115来提高植硅体碳封存量。图3表2参35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适宜蝴蝶兰抽梗的温度,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难催花品种及低温替代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凤凰’蝴蝶兰袋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 5个温度处理,分别为 29/22、26/19、23/16、20/13、17/10 ℃(日 / 夜),每个处理温差均为 7 ℃,昼夜光周期10 h/14 h,相对湿度 75%。【结果】26/19 ℃处理后蝴蝶兰抽梗时间最早,处理后 30 d 抽梗,抽梗率为 100%,抽梗指数为 14.86;23/16 ℃处理后 36 d 抽梗,抽梗率达 100%,抽梗指数为 2.41;20/13 ℃处理后 40 d 抽梗,抽梗率为 95%,抽梗指数为 1.13。20~26 ℃处理抽梗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抽梗后显著下降。抽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结论】蝴蝶兰最适抽梗温度为 26/19 ℃;29/22 ℃处理未抽出花序轴,表明高温条件下蝴蝶兰不能诱导开花;17/10 ℃处理引起低温伤害,培育一段时间后转移到较高温度可以抽出花梗,但花梗质量偏差。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种子对大花紫薇生长发育中光合效率的影响,以大花紫薇种子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20、60、100、140、180 Gy)进行辐射处理,测量不同处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及光合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紫薇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20、60 Gy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叶绿素质量分数更高,更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60、100 Gy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潜在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合效率更好;各时期光合性能指数与综合性能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随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60 Gy较其他处理性能指数高。由此得出,60 Gy辐射处理有利于大花紫薇光合色素的产生与积累,较好的增加电子传递效率,有利于光合系统的运转和能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78.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复合益生菌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组成、小肠上皮组织结构及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只1日龄健康青脚麻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低剂量(50 mg·d-1)益生菌组(LP)和高剂量(100 mg·d-1)益生菌组(HP),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从1日龄开始...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鸡弓形虫感染情况,采用弓形虫抗体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对湖南五地区的鸡弓形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共检测样本350分,阳性样本118份,平均阳性率33.7%。不同地区鸡弓形虫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宁乡市与浏阳市鸡弓形虫感染情况最严重,分别为48.5%和54.5%,湘潭市和望城市稍低,分别为26%和24.2%,长沙市最低,为22.8%。调查发现湖南省地区鸡弓形虫感染普遍存在,本次调查为该地区制定鸡弓形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状为例,分析该区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关于引导农村居民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其他地区农村居民梯度转移有效开展的经验,提出完善农村居民梯度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