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5篇
  88篇
综合类   27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浑水含沙率对膜孔灌肥液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研究浑水膜孔灌条件下含沙率对膜孔灌肥液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膜孔入渗试验,设5个含沙率水平(0、3%、6%、9%、12%),观测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内水分以及NO-3-N和NH4+-N运移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浑水含沙率越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小,相同入渗历时内湿润体体积和高含水率区域越小,湿润体内同一位置处土壤含水率越小。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符合Kostiakov模型(R2>0.9,P<0.01);随着浑水含沙率的逐渐增大,入渗系数逐渐减小,而入渗指数基本不变。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和减渗率均与入渗时间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含沙率对减渗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减渗系数的影响来实现。湿润体土壤NO-3-N和NH4+-N含量随着浑水含沙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在膜孔中心附近区域其含量均较高。土壤NO-3-N主要集中分布在湿润半径10 cm范围内,湿润体水平方向及膜孔垂向土壤NO-3-N含量均随着距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NH4+-N主要集中分布在湿润半径5 cm范围内,湿润半径5~10 cm范围内的土壤NH4+-N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浑水膜孔灌肥液入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模型。减渗量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参数和减渗量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分段函数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各阶段入渗模型均为幂函数的条件下,增渗率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清水多向交汇入渗增渗率和清水入渗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减渗率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肥液自由入渗的减渗率、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的减渗率和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参数已知的条件下。经实测资料验证,所提出的4个模型计算精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83.
通过连续和间歇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波涌灌灌施尿素下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特性,表明波涌灌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有保肥和减小地下水污染等优点,可以有效缓解农业施肥带来的地下水环境污染。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溉水氮运移特性和波涌灌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 546~3 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 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相似文献   
85.
区域尺度内畦沟灌溉灌水技术要素组合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杨凌区进行的大田灌水试验为基础,采用SRFR软件对大田灌水试验的灌水质量进行模拟,将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RFR软件模拟畦灌和沟灌灌水质量可靠。以SRFR软件为基础,通过改变不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提出了研究区域内不同条件下畦灌和沟灌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该研究结果可提高现有畦灌和沟灌技术的灌水质量,达到常规地面灌溉的节水目的,同时也可为其它地区制定地面灌溉灌水方案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6.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一项公益性工程,水土保持效益突出。本文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分为两类:一是保护森林,涵养水源的效益;二是减少土壤侵蚀的效益。并分别探讨了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及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的效益量化计算方法,以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为例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的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87.
涌流畦灌合理畦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以连续畦灌的合理长和涌流畦灌的节水率为基础,提出了确定涌流畦灌合理长的方程,并提出利用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该方程可得到涌流畦灌的合理畦长,实例计算表明,该涌流畦灌合理畦长方程不仅正确,且求解简便,这一研究为推广应用涌流灌溉技术而进行灌区规划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膜孔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将膜孔灌分成3种入渗形式。通过对3种入渗试验结果研究,揭示了膜孔入渗的机理,并根据试验分析,分别建立了3种膜孔入渗模型。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膜孔入渗规律和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分为两个方面:一为使用清洁能源所产生的效益,二为保护森林植被所产生的效益,并以山西省陵川县马圪当项目区为例,综合应用机会成本法、防护支出法等对这两个方面的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估,初步给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环境效益量化评估的计量模型和计量方法,为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效益的科学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水氮运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涌泉根灌模式下水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流失与深层渗漏,通过涌泉根灌肥液入渗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液质量浓度涌泉根灌入渗湿润体及其水氮运移特性,揭示了涌泉根灌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不同肥液质量浓度涌泉根灌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经验模型;分析了入渗湿润深度范围内肥液质量浓度分别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液质量浓度增大,单位面积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增加而增大,并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均与入渗时间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8和0.96,均大于临界相关系数rα(0.605 5);入渗再分布阶段,肥液质量浓度41.7 g/L能更好地保证枣树根系水分的吸收,而不同肥液质量浓度对土壤氮素转化率影响有所不同,硝态氮转化率基本不明显,而肥液质量浓度为33.3 g/L时铵态氮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