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0篇
  19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灌浆期弱光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选用粒重对籽粒灌浆期弱光适应能力不同的4个典型小麦品种(系),分析研究了籽粒灌浆期弱光和人为阶段性遮荫对各品种(系)千粒重、阶段灌浆速率、旗叶光合速率、花后14C同化物分配及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再分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弱光不敏感品种(系)的突出特点是,解除遮荫后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具有较强的补偿性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选用4个小麦品种(系)分别代表大、 小粒品种, 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植株光合速率、 14C同化物分配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 小粒品种(鲁麦14、 山农48—2)于灌浆中、 后期的光合速率提高, 大粒品种(鲁215953、 核生2号)则表现为降低; 灌浆初期14CO2的标记测定结果显示, 分配到穗部的14C同化物因去除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叶片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素利用效率较高的冬小麦品种临汾118叶片磷酸酯酶活性随生育期的变化在低磷条件下呈双峰曲线,和磷素利用效率低的冬小麦品种鲁麦13相比,其功能叶在灌浆期前酶活性较低,灌浆期后活性较高。鲁麦13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其活性随磷肥的施用而提高,对肥料反应敏感。低磷条件下小麦第3叶磷酸酯酶活性和磷素利用效率显  相似文献   
14.
水氮耦合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晓英  贺明荣 《作物学报》2007,33(1):126-131
在高肥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氮组合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籽粒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灌水。相同施氮水平下,各灌水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单体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不灌水处理,但不同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灌水次数增加,不溶性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谷蛋白(低分子量谷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谷蛋白聚合指数(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总量)降低,粉质仪参数(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也相应降低,表明灌水次数增加导致籽粒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是不溶性谷蛋白积累减少。施氮168 kg/hm2条件下,氮肥拔节期全量追施处理的籽粒产量不降低,而其籽粒品质显著优于分次施肥处理(50%基施、50%拔节期追施),且与240 kg N/hm2分次施用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高产水平下,氮肥全量追施可作为兼顾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推荐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高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氮肥对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作为籽粒蛋白质质量指标的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明显改善。与分次施用(50%作底肥,50%作追肥)比较,拔节  相似文献   
16.
合理运筹氮肥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重要措施。冬小麦氮肥依据施用时期,可分为播种前底施(基肥)和春季追施(追肥)2种方式。2种方式相比较,追施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基施。其中,基肥的氮素利用率一般在30%左右,追肥的利用率可达40%~50%。氮肥运筹模式必须与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品种类型和群体动态相适应,才能取得产量、品质和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效果。1.中低产麦田(常年单产低于400千克/亩),土壤养分供应与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穗数不足的问题。氮肥的运筹应以增加分蘖数(特别…  相似文献   
17.
外源钙离子对盐胁迫下小麦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耐盐和盐敏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外源Ca2+对盐胁迫下小麦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德抗961(耐盐品种)和济南17(盐敏感品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乳内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显著下降,盐敏感品种济南17下降幅度要大于耐盐品种德抗961。加入外源CaCl2则不同程度缓解盐胁迫对两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德抗961 0.2%CaCl2缓解效果最好,而对于济南17,0.3%CaCl2的缓解效果最好。这表明,外源钙离子对两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盐胁迫效应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盐胁迫下盐敏感品种济南17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显著好于德抗961。  相似文献   
18.
果粮间作条件下的土壤磷素营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给鲁中山区小麦的栽培选育及氮素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连续2年选用鲁中山区栽培面积较广的"泰农18号""临麦4号"和"汶农5号"3个优质小麦品种,设置0,120,240 kg/hm~2施氮水平,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增加小麦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与积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有利于小麦群体的构建,促进产量形成,3个小麦品种在N120和N240水平下的产量较N0水平分别增加0.67~2.10,0.97~2.62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对氮肥的响应度减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显著降低。品种差异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相同施氮量下,小麦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泰农18号""临麦4号""汶农5号","泰农18号"产量最高,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和利用能力,而"汶农5号"对氮素最为敏感,"泰农18号"在N0水平下的产量较"临麦4号"和"汶农5号"分别增加15.83%~26.42%和34.50%~42.43%,在N120水平下分别增加4.97%~5.05%和12.23%~12.54%,在N240水平下分别增加4.13%~5.75%和8.49%~11.08%。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鲁中山区小麦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泰农18号"为最适宜推广小麦品种,"汶农5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可为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麦棉套种条件下棉麦氮素吸收和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麦棉套作条件下,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利用率显著提高,且所吸收的氮素较多地分配到籽粒中。与此相反,棉花所吸收的氮量和肥料氮利用率均比纯作春棉降低,收获期有较多的氮素滞留于营养器官和铃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