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罗非鱼湖病毒对吉富罗非鱼和E-11细胞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非鱼湖病毒在吉富罗非鱼体内和敏感细胞E-11中的感染特性,实验首先从人工感染罗非鱼湖病毒的吉富罗非鱼脾脏中获得罗非鱼湖病毒第4片段基因组,其cDNA全长1 250 bp,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通过进化树分析,该蛋白是罗非鱼湖病毒血凝素—酯酶融合蛋白(HEF)。随后通过在大肠杆菌大量表达和提纯GST融合HEF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兔抗TiLV-HEF多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获得的抗血清效价高于1∶51 200,并且获得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病毒的TiLV-HEF蛋白。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TiLV的感染造成鱼体表面溃疡、全身性出血以及眼晶状体混浊等症状。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形成合胞体,脾脏中含铁血黄素增加和部分细胞空泡变性。头肾出现淋巴细胞坏死,体肾蛋白质沉淀和肾小球坏死等病理症状。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该病毒在所有组织中均有分布,其中脾脏、头肾和鳃中的病毒丰度高于肝脏、体肾和脑组织。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发现TiLV感染E-11细胞后,HEF蛋白在细胞质中。TiLV可以通过感染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肝脏、脾脏、头肾、体肾、鳃和脑等组织而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252.
为了推动奶业振兴,2016年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发起实施了推动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专项研究项目——优质乳工程,它涵盖了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3个方面。其中优质乳标识制度提出了以活性酶类、活性蛋白和糠氨酸为核心的优质乳制品品质的评价方法。目前,在糠氨酸和乳铁蛋白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前处理时间长且过程复杂,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灵敏度高,但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毛细管电泳质谱法对生物大分子具有较好分离检测效果,但是毛细管电泳和质谱接口还存在一定缺陷,维护成本较高,检测重复性差。本文阐述了优质乳中糠氨酸和乳铁蛋白的检测方法,比较了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优质乳中糠氨酸和乳铁蛋白检测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3.
马唐是世界上公认的18种恶性杂草之一,在马唐的田间防控中,化学农药仍占据主导地位。从化学防控、生防菌利用、化感作用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马唐的防控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以期为马唐的综合防控研究和田间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4.
龙麦8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麦26/河北白硬冬//龙麦26/3/龙94-4081)/石4185的F1为母本,以龙03-372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配置杂交组合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品质性状稳定、多抗、广适性好,2018-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科研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适合种植小麦的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55.
香蕉虫害严重制约着香蕉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污染环境、农残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性增强,防治成本提高。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残,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实现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对提升香蕉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香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6.
对比分析生茸期公鹿尾、生茸期母鹿尾、发情期公鹿尾和发情期母鹿尾7类化学成分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定氮仪、气相色谱同采收时期和性别的鹿尾中核苷、粗蛋白、水解氨基酸、脂肪酸、激素、无机元素和总多糖含量。结果发现,核苷含量分别为3.69 g/kg、4.00 g/kg、4.02 g/kg和3.77 g/k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为发情期母鹿尾(77.00%)>生茸期母鹿尾(75.10%)>发情期公鹿尾(74.40%)>生茸期公鹿尾(73.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解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3.71%、60.36%、49.16%和54.11%,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脂肪酸含量为生茸期公鹿尾(19.10 g/kg)>发情期公鹿尾(7.79 g/kg)和生茸期母鹿尾(7.51 g/kg)>发情期母鹿尾(3.11 g/kg)(P <0.01)。激素含量为发情期母鹿尾(100.23 ng/g)>发情期公鹿尾(92.41 ng/g)>生茸期母鹿尾(35.38 ng/g)>生茸期公鹿尾(28.89 ng/g),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  相似文献   
257.
为加快小麦品质改良进程,本文对面筋蛋白组分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通过在集聚优质高、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的基础上,合理调控优质醇溶蛋白基因表达量的方式来确定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最佳比例,以达到提高面筋蛋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8.
以6个云南山地香蕉主栽品种为试材,用多元分析法分析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明确香蕉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为该地区香蕉品种选育、评价和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云南山地香蕉农艺性状有丰富的变异性,新植蕉的变异系数为1.67%~25.52%,宿根蕉的变异系数为0.60%~17.68%;叶片数(0.64)、叶长(0.54)、叶面积(0.46)、假茎高(0.89)、假茎围(0.75)、穗柄长(0.66)、果穗长(0.80)、果穗宽(0.75)、第3梳果指数(0.53)、果指总数(0.87)、果指周长(0.83)与株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方程表明,假茎高、穗柄长、果指总数、果指长和果指周长是决定株产的主要因子,它们决定产量95.9%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果指总数(0.382)、果指周长(0.283)、果指长(0.258)是构成香蕉产量的直接因素,假茎高、假茎围、叶片数、叶面积等农艺性状通过影响果指总数和单果大小间接调控香蕉产量。可见香蕉产量构成是一个多性状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9.
为了探索芒市地区适宜的稻鱼共作模式,文章对芒市地区6种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种稻鱼共作模式的稻谷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投喂饵料有利于提高鱼的增产率,但是增加了生产成本。Y2模式(投放225 g·尾-1鱼苗600 kg·hm-2,不投喂鱼食)和Y4模式(投放375 g·尾-1鱼苗600 kg·hm-2,投喂鱼食)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与对照相比,Y2模式稻谷增产29.15%,经济效益增收93.34%,Y4模式稻谷增产16.12%、经济效益增收64.91%。这2种稻鱼共作模式适合当地推广应用,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60.
龙麦8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研究室2009年根据亲本互补原则配置杂交组合克02-850/AMAZON//龙麦33,F1~F6代的选择采用生态派生系谱法,并于2015年获得稳定品系,代号为龙15-5233。2016-2017年参加所内产量比较试验及黑龙江各生态区异地鉴定试验,2018-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名称为龙麦81。于2021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21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