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55篇
畜牧兽医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RY-盒包含蛋白9(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9,SOX9)基因在哺乳动物个体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但主要在睾丸组织表达,参与调控睾丸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本研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6月龄小尾寒羊(Ovis aries)体组织及其0、2、6、12和24月龄睾丸组织SOX9mRNA的表达规律,并运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发育期睾丸SOX9蛋白进行表达与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体组织中SOX9 mRNA表达无组织特异性,但垂体表达量最高,下丘脑和睾丸次之,肌肉组织9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几乎无表达;随着月龄的增加,SOX9 mRNA在睾丸中的表达量先降低后上升,其中6月龄睾丸表达量显著高于0和2月龄(P<0.05),但显著低于12和24月龄(P<0.05).SOX9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基本一致,0、2和6月龄睾丸中表达较低,少量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呈免疫阳性反应;12和24月龄睾丸中表达较高且呈增加趋势,支持细胞、部分间质细胞、极少量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呈免疫阳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SOX9基因在绵羊不同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下丘脑-垂体-睾丸生殖轴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睾丸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旨在探究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是否通过调节孕酮(progesterone,P4)、雌二醇(oestrogen,E2)和细胞凋亡参与影响绵羊子宫功能,以揭示其在绵羊生殖生理中的潜在作用。本试验以1.5岁左右的雌性小尾寒羊为试验动物,检测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子宫中DHT合成酶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变化。随后,体外培养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用DHT (10-10~10-7 mol·L-1)和AR拮抗剂氟他胺(Flu,10-8 mol·L-1)处理(n=3)。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4和E2水平、合成酶和受体表达。此外,还检测经DHT和Flu处理后,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凋亡因子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蛋白2(B cell lymphoma protein 2,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CASP3)和活化半胱天冬酶3(active-caspase 3,Act-CASP3)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绵羊子宫不同时期DHT的合成和AR的表达存在差异,妊娠期子宫DHT合成及AR表达显著低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10-10~10-7 mol·L-1DHT处理后,P4合成酶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10-8~10-7 mol·L-1 DHT时P4合成显著增加(P<0.05),在10-10~10-8 mol·L-1 DHT时孕酮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10-7mol·L-1 DHT时孕酮受体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10-8~10-7 mol·L-1 DHT时E2相关合成酶显著减少,并且E2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10-9和10-7 mol L-1 DHT时E2受体ERα蛋白显著下调(P<0.05),在10-10~10-7 mol·L-1 DHT时ERβ和GPER显著增加(P<0.05)。经Flu处理后部分解除DHT对P4和E2的调控。此外,10-10~10-7 mol·L-1 DHT显著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P<0.05)。本研究证实DHT至少部分通过AR调节P4和E2合成及受体表达,影响细胞凋亡,参与调节子宫功能,这为进一步阐明雄激素参与调节子宫功能提供了新的基础和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33.
测定了甘南州27个蕨麻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序列,共检测到14个单倍型的43个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45、0.007 17,表明蕨麻猪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合已报道的13个中国地方猪种mtDNA D-loop序列及15个国内外野猪mtDNA D-loop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蕨麻猪和贵州可乐猪、Moncai、贵州香猪及藏猪都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并且与东南沿海野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没有发现东亚与东南亚野猪对蕨麻猪的起源有贡献的证据。  相似文献   
34.
双峰驼具有独特的繁殖生理机能,是季节发情、诱导排卵的动物。文章对双峰驼繁殖特性和卵泡发育及诱导排卵因子的发现、分离和纯化、部分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5.
试验筛选6条种公藏獒在其繁殖季节9—12月份以不同pH梯度(5.5、6.0、6.5、7.0、7.5)稀释液和不同甘油平衡时间(10、20、30、40、50、60、70、80min和90min)对藏獒精液进行冷冻,检查冷冻前后活率变化。结果表明:藏獒精子在pH为6.5的稀释液中有较高冷冻前后活率;甘油平衡时间对藏獒精液活率有较大影响,以甘油平衡时间为20min所得藏獒冷冻精液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6.
抑制性消减杂交构建奶牛乳房炎抗性相关cDNA文库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以经产荷斯坦奶牛外周血白细胞为材料,分离Poly(A)^ RNA,反转录合成单链及双链cDNA,经酶切成平均大小为400~600 bp的片段,将患乳房炎奶牛cDNA分成2组,分别与2种不同的接头连接,再与健康奶牛cDNA进行2次消减杂交和2次抑制性PCR扩增,将第2次PCR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进行文库扩增,构建了具有高消减效率的奶牛乳房炎抗性相关cDNA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610个白色阳性克隆,随机挑选克隆进行PCR鉴定,插入片段主要分布在250~750bp之间。文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克隆与奶牛乳房炎抗性相关的基因奠定了基础,对研究奶牛乳房炎抗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乳房炎的综合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盐酸环丙沙星在子宫内膜炎奶牛乳腺排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子宫内灌注盐酸环丙沙星,采用内标法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乳汁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物浓度。研究表明,在奶牛给药后0 h~24 h,血药浓度大于乳药浓度,在24 h后,乳药浓度大于血药浓度。在48 h内盐酸环丙沙星的乳药浓度值均高于MIC值,所以仍具有抑菌作用,这对乳房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宁夏吴忠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采集56份罹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3.2%和14.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对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39.
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检测和分析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血浆蛋白,凝胶用硝酸银染色和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凝胶图谱分析后得到3个差异蛋白斑点,鉴定为2种蛋白质(结合珠蛋白前体和乳腺球蛋白)。结合珠蛋白前体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浆中表达量增加,可作为乳房炎诊断标记分子;而乳腺球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结论】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的血浆中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40.
选取健康的雌性双峰驼(5~6岁)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角和输卵管等组织,通过RT-PCR扩增CDS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β-神经生长因子(β-nerve growth factor,β-NGF)在各组织的表达。结果显示,双峰驼β-NGF基因的CDS区(783 bp)可编码26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式为C1219H1914N402O365S11,编码的原子个数为3 911,相对分子质量为28.393 74 kDa,理论等电点为9.57,β-NGF编码的为非跨膜可溶性蛋白,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构成,该蛋白有2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1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2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同源性分析显示,双峰驼β-NGF的核苷酸序列与单峰驼、羊驼、野猪、山羊、马、黄牛、人、犬、家鼠及家兔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