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89篇
  3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应用15N研究小麦各部位氮素分配利用及施肥效应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赵广才  张保明 《作物学报》1998,24(6):854-858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对盆栽小麦的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小麦不同部位对氮素肥料的分配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主茎穗籽粒的NDFF为28.59%,分穗籽粒的NDFF为29.30%,茎秆的NDFF为26.02%,根系的NDFF为32.16%,而土壤的NDFF仅为1.88%。从氮肥的利用率分析,籽粒的氮肥利用率为19.552%。茎秆的利用率为3.490%,根系的利用率为0.674%,氮肥的回收率平均为41.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多点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结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根据当前小麦生产实际,提出冬小麦早春管理技术建议.主要内容为:因地因苗因墒适时开展冬季和早春镇压;适时中耕松土,促苗早发稳长;因地因苗分类进行肥水管理;清沟理墒,防止渍害;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3.
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品种和氮肥运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追施氮肥,产量显著提高。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各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除吸水率外,不同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B2和B3(增加追施氮肥)的拉伸度、拉伸面积、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显著优于B1(未追施氮肥)。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其它14项品质指标呈正相关。吸水率、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值、拉伸面积、面包体积、面包评分等11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品种并非各项品质性状均优于中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的冬小麦籽粒的蛋白组分以及加工品质的影响。[方法]在较高土壤肥力的条件下,以2个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和郑麦9023,两个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宝丰949为材料,设置三种氮肥用量(0、150和300kg/hm2),测量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组分含量和比例以及加工品质。[结果]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的含量。总蛋白质、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清蛋白含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氮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各组分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的影响不大,各蛋白组分在籽粒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相对稳定。增施氮肥能够提高面粉的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降低小麦籽粒的容重。[结论]为形成优质专用小麦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为保障石家庄市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优质、高产、稳产,立题研究吨田宝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吨田宝对冬小麦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与产量形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吨田宝可以促进冬小麦开花前的生长发育,灌浆初期喷施吨田宝可延长子粒灌浆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适当施用吨田宝对冬小麦增产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6.
剪叶对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下剪叶对不同品种小麦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黑土和土壤肥力较低的潮土条件下,以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8号和中筋春小麦农麦5号为供试品种,于小麦旗叶展开时,进行不同叶位剪叶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处理相同时,黑土条件下小麦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显著(P < 0.05)优于潮土条件下的小麦,其中产量提高44.8%,说明土壤肥力对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剪叶处理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低于不剪叶(CK)处理,其中剪旗叶的产量较CK降低25.4%,剪倒2叶的产量较CK降低21.8%,且差异显著(P < 0.05),说明剪叶对小麦产量性状有不利影响。黑土条件下籽粒总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均高于潮土,其中总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分别较潮土条件下高出1.88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说明土壤肥力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津强8号的总蛋白质含量、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高于农麦5号,其中谷蛋白含量显著高出1.38个百分点(P< 0.05);而农麦5号的清蛋白含量较津强8号显著高出0.68个百分点(P< 0.05),说明强筋小麦品种并非每项品质指标都优于中筋小麦品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深入考察和生产实践,科学分析相关资料,阐述了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潜力及实现途径,探讨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小麦生产的发展目标及主攻方向,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根据生产实际和农民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小麦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研究(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广才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6):1140-1147
为了使小麦区划更好地为中国小麦科学研究和生产服务,在前人和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春(播)麦区和冬春兼播麦区进行了研究和修订。结果表明,春(播)麦区和冬春兼播麦区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亚区:东北春(播)麦区、北部春(播)麦区、西北春(播)麦区、新疆冬春(兼播)麦区和青藏春冬(兼播)麦区。本文对各区的地理范围、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小麦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小麦生产技术要求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9.
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进一步研究中国小麦种植区划提供依据,在大量调查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气候和土壤特点、种植制度以及品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分布地域辽阔,全国各省区均可完成小麦生活周期,目前除海南省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小麦统计面积.中国小麦种植区域气候因素多样,从寒温带逐步过渡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小麦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复杂,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次为砂壤土和粉土,少有黏土和砂土.种植制度主要包括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三熟.中国小麦生产中主要以普通小麦品种种植为主,这些品种根据春化特性可分为春性、冬性和半冬性小麦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30.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增产的效果,采用秸秆带状覆盖(M)及无覆盖露地(CK)2种种植方式,其中秸秆带状覆盖设置59%(M3)、50%(M4)、40%(M5)、37%(M6)4个秸秆覆盖度,研究其对小麦小穗败育率、节间长度及株高、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