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半干旱区流沙固定初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湿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科尔沁沙地奈曼生态网络研究站1983~1990年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植被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建立对沙地土壤湿度影响是显著的,与流动沙丘(多年平均土壤含水量3.56%,变异系数为0.074)相比,生长在沙丘顶和丘间低地的乔木树种小叶杨和樟子松,10~15年后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73%和3.08%,但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127和0.347,下降最明显的是生长在沙丘顶部的灌木、半灌木,如小叶锦鸡儿和差巴嘎蒿 樟子松等植被区,平均土壤含水量均低于2.5%,变异系数分别为0.179和0.262。半干旱土壤湿度除了受植被影响外,降水也是主要控制因子。欠水年,土壤旱化现象严重,在固沙植被区,特别是沙丘顶部会出现暂时性土壤干层,并且不同类型植被区土壤湿度差异显著;丰水年,土壤水分好转,干层消失。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大孔隙与水分入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大孔隙虽然占土壤总孔隙的极少部分,但影响着土壤水分入渗途径和过程。本研究以干旱区山前绿洲、老绿洲、边缘绿洲三种典型绿洲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染色示踪和CT扫描技术,定量研究了绿洲农田的大孔隙特征和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结果表明:绿洲农田的土壤大孔隙大多集中在0~20 cm土层,老绿洲农田的大孔隙三维结构较山前绿洲农田和边缘绿洲农田复杂,其土壤大孔隙度、分形维数、分支密度、连接点密度、连通性指数显著大于山前绿洲和边缘绿洲农田(P<0.05)。绿洲农田的稳定入渗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表现为:边缘绿洲(0.48 mm·min-1)>老绿洲(0.28 mm·min-1)>山前绿洲(0.16mm·min-1)。绿洲农田水分的入渗特征呈现异质性,入渗的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老绿洲的优先流长度指数、最大入渗深度显著高于山前绿洲和边缘绿洲(P <0.05),其优先流现象明显。在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大孔隙是影响优先流的关键因素,土壤的大孔隙度高,且连通性好,更容易产生优先流。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采伐干扰与恢复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以采伐干扰事件后形成的次生林的林分密度、林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年轮等为数据基础,采用地统计和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反演采伐干扰事件和森林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结果表明:采伐干扰事件后,林分密度呈指数曲线增加(Y=237e0.14x,R2=0.97),采伐30 a后,林分密度从256株·hm-2增加到1.697万株·hm-2;恢复过程中并无其他树种出现,只是青海云杉林的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林木生长速度发生变化,这表明对于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来说,采伐干扰事件并不会为其他树种成功入侵创造机会;树木年轮分析表明,在9-20 a的时间尺度上,采伐干扰事件诱发了林木的生长释放,但在26~45 a的时间尺度上,降水和温度控制着林木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童子坝河流域水文特征与降水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991-2005年张掖市民乐县童子坝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并运用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法,分别在年际和月份2个时间尺度上讨论降水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降水量对径流量的累加效应较弱,年际间的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极为显著,并呈线性回归关系;在月份尺度上,降水量对径流量有累加效应,表现在2个月的时间内.并由此讨论了民乐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甜高粱总灌水量不变的前提下,以每次灌水量相同为对照,设拔节期~孕穗期增加20%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20%灌水量、拔节期~孕穗期增加40%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40%灌水量两个处理,研究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处理对甜高粱生长特性、生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灌水量,甜高粱的株高和茎秆直径均有所升高,且茎秆直径显著提高;同时也显著提高了甜高粱的茎秆和地上生物产量,且拔节期~孕穗期每次灌水1 050 m3·hm-2和开花期~成熟期每次灌水450 m3·hm-2(拔节期~孕穗期增加40%,开花期~成熟期减少40%灌水量)处理下最高,分别为72.89 t·hm-2和89.04 t·hm-2。 甜高粱的糖分产量和乙醇产量也有所提高,拔节期~孕穗期每次灌水1 050 m3·hm-2和开花期~成熟期每次灌水450 m3·hm-2处理下也最高,其糖分产量为12.47 t·hm-2,乙醇产量为6 842.47 L·hm-2;水分利用效率在拔节期~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和开花期~成熟期减少灌水量处理下也显著提高。这说明在总灌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拔节期~孕穗期增大灌溉量40%,开花期~成熟期减少灌溉量40%有利于甜高粱生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也实现了水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奈曼沙区樟子松生长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奈曼铁路固沙区15龄樟子松生长状况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无地下水和灌溉补给的沙丘上部,樟子松高生长速生期15龄即趋于结束;而在有地下水补给的丘间低地,正值高生长旺盛时期。立地水分状况是导致该区樟子松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奈曼沙区樟子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状况依次是丘间低地>迎风坡上部>沙丘顶部,这与各立地0~200cm沙层含水量大小相一致;4月份均温、5月份降水量是该区樟子松高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河北坝缘简育干润均腐土耕种过程中的退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洪浪  赵雪  赵文智 《土壤学报》1998,35(1):129-134
研究区位于中国干草原干润均腐土的东南缘,农牧交错带,荒漠化严重发区。农业的大发展仅数十年历史,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形式下,土壤资源过度利用导致了耕种简育干润均腐土成为区内严重退化的类型、并集中地表现在养分,质地和保水性三方面。在肥力退化过程中,养分剖面构型向干旱土类演替;表土粗化,平耕地粒度向风沙沉积特征发展;随耕种年限的增加,耕地在养分,质地以及容量退化的同时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地面节肢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至今尚缺乏对黑河中游沙质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季节变异规律的研究.文中以黑河中游沙质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5月上旬、7月和9月中旬三个典型时期采用陷阱法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多元方差分析和群落排序等方法定量研究了沙质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异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黑河中游沙质荒漠生态系统主要的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7月和9月地面节肢动物群落较为相似.(2)从5月到9月,地面节忮动物群落活动密度逐渐降低,而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加;地面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接近,7月和9月显著高于5月,优势度指数变化规律刚好相反.(3)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的季节变异规律不同.如从5月到9月拟步甲科活动密度逐渐降低,蚁科活动密度在7月显著高于9月,而9月蚁科的活动密度又显著高于5月.  相似文献   
19.
高温事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高温事件的响应成为全球变化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2010年7月20-30日河西走廊临泽地区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为案例,初步探讨了高温期间该地区水面蒸发、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植物蒸腾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蒸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气温与蒸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期间水面蒸发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增加42%,参考作物蒸散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增加19%。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增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回归分析表明,在2005-2009年7月20-30日平均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 ℃时,水面蒸发距平值增加0.58 mm;最高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 ℃时,水面蒸发距平值增加0.39 mm。而对于参考作物蒸散而言,在2005-2009年7月20-30日平均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 ℃,参考作物蒸散量距平值增加0.11 mm;最高气温距平值每升高1 ℃,参考作物蒸散量距平值增加0.06 mm。荒漠灌木沙拐枣蒸腾速率在2010年高温期比2008-2009年同期平均值增加373%,在2008-2009年7月20-30日,相对湿度距平值每增加1%,蒸腾速率减少0.39 g•cm-2•d-1。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赵文智 《土壤学报》2002,39(1):113-119
选择植被状况基本相同而坡位不同的样地 ,坡向和坡度基本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样线及沙丘上部样地 ,在生长期调查其土壤水分状况 ,探讨植被类型、坡位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沙丘背风坡 (东南坡 )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状况按差巴嘎蒿、杨树、樟子松的次序依次变差。以 0 5m为间隔取样分析表明沿沙丘下部到沙丘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有下降趋势。在水平格局上 ,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在0~ 8m ,杨树林地在 0~ 4m ,流动沙地在 0~ 9m的尺度上近似同质 ,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 ,异质性加强 ;差巴嘎蒿土壤水分状况在 0~ 4m的范围内异质性较高 ,4m以上近似同质。在垂直格局上 ,流沙在 0~ 60cm ,樟子松在 0~ 80cm ,差巴嘎蒿在 0~ 1 2 0cm的尺度上异质性很强 ,大于该尺度近似同质 ,而杨树林地在 0~ 30 0cm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异质性。无论水平格局或垂直格局 ,人工植被的建立增强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