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19年在甘肃省通渭县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N0(不施氮)、N1(基肥20%+分蘖期追肥20%+开花期追肥60%)、N2(基肥20%+分蘖期追肥30%+开花期追肥50%)和N3(基肥20%+分蘖期追肥40%+开花期追肥40%)4个施氮制度;3种种植模式(燕麦间作豌豆、燕麦和豌豆分别单作)。结果表明:施氮制度和种植模式对燕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影响显著;随着燕麦生育期的不断推进,其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均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变化趋势,燕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分别提高了28.50%、15.00%、10.10%和19.10%。燕麦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干物质积累量都以N2制度下最高,灌浆期间作燕麦茎、叶和穗在N2制度下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分别提高了14.80%、29.10%和14.90%。间作系统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单作,间作燕麦较单作高47.33%~140.98%,间作优势明显。不同施氮处理下燕麦相对于豌豆的氮素营养竞争比率随生育期的延长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规律,抽穗期在N2制度下最大,竞争优势明显。总体而言,在N2施氮制度下燕麦/...  相似文献   
112.
两种悬浮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给种衣剂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两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种表剂以4~6 mL/kg种子剂量一次性包衣后,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均有较好防效,在燕麦扬花期对麦蚜的防效大于50%,成熟期对红叶病的防效也在43%以上,增产效果显著.相比而言,吡虫啉种衣剂防治效果优于噻虫嗪.  相似文献   
113.
化学杀雄剂CENESIS诱导早熟禾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桂琴 《草业科学》2000,17(3):20-22
试用美国新近生产的化学杀雄剂GENESIS对早熟禾进行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品种瓦巴斯草地早熟禾、思托佩草地早熟禾、天祝扁秆早熟禾与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在生育期Feekes标准8.0-9.0时,用GENESIS进行一次叶面喷施,在1.5kg/hm^2和2.5kg/hm^2的剂量下,天祝扁秆早熟禾的杀雄效果为95%和97%,其它品种均为100%。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干旱胁迫时间对不同燕麦(Avena sativa L.)材料萌发期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15%聚乙二醇对6份饲用燕麦种子分别进行干旱胁迫0,24,48,72和96 h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胁迫时间对各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72 h时达到峰值;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和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的变化因供试材料不同而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多在24 h和48 h时达到最大;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在24 h和72 h时达到峰值;各抗旱性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893。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可作为燕麦萌发期响应干旱胁迫的主要生理指标;6份供试材料中,‘DA92-2F4’和‘蒙燕1号’耐旱性较强,‘甜燕麦’最弱。  相似文献   
115.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Avenasativa L.)光合特性、激素含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燕1号'燕麦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0,180和300 kg·hm-2共3个播种量,每个播种量设0,45,90,135和180 kg·hm-2共5个施氮量,研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旗叶光合特性、衰老相关...  相似文献   
116.
为了明确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种类,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定西市通渭县、张掖市山丹县和民乐县、武威市天祝县和甘南州合作市大面积种植的燕麦田间叶斑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培养、分离、致病性测定及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燕麦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定西市通渭县最严重,平均病叶率为96.15%,平均病情指数为70.26;武威市天祝县的叶斑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5.07%和69.16;张掖市民乐县叶斑病较轻,平均病叶率为8.78%,病情指数为2.45。分离纯化获得的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发现发病症状与田间病害症状一致,经再次分离可得到相同的病菌。进一步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表明引起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的病原菌有10种,分别为燕麦内脐蠕孢(Drechslera avenae)、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德氏霉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芽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优势菌为燕麦内脐蠕孢和细交链孢,在各调查样地均能分离出。明确了燕麦叶斑病在甘肃省主要种植区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种类,除燕麦内脐蠕孢和燕麦核腔菌外,其他均为国内燕麦叶斑病新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7.
为探讨除草剂对燕麦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4种除草剂48%仲丁灵、40%二甲.辛酰溴、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处理下皮燕麦品种陇燕3号(Avena sativa cv.Longyan No.3)和裸燕麦品种燕2号(Baiyan No.2)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降低了皮、裸燕麦的SPAD、Pn、Gs、Tr和气孔限制值(Ls);4种除草剂对皮、裸燕麦的影响不同,其中48%仲丁灵和40%二甲.辛酰溴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小,72%2,4-D丁酯和75%苯磺隆危害较大;皮、裸燕麦间对除草剂的反应存在差异,皮燕麦对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于裸燕麦。  相似文献   
118.
荒漠灌木蒙古岩黄芪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重度、中度、轻度、对照,分别为15%、30%、50%、70%田间最大持水量)对荒漠灌木蒙古岩黄芪幼苗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除胞间CO2 浓度外,其余各光合指标均显著下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蒙古岩黄芪幼苗净光合速率、PSⅡ的潜在活性与对照相比上升了20.7%和5.7%。中度和重度胁迫下蒙古岩黄芪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细胞相对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无明显变化。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K+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在干旱胁迫处理中均显著下降。蒙古岩黄芪在干旱胁迫下采取协同升高叶片中SOD、 CAT、POD活性,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选择性吸收K+的策略来减小干旱对植株所造成的伤害。实验结果可为蒙古岩黄芪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保护利用以及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在燕麦Avena sativa拔节期喷施1%的矮状素和10%乙烯利,研究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燕麦品种株高、节间长度、分蘖成穗、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后,燕麦株高比对照降低了10~12 cm;品种4628基部节间受影响最大,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后其倒四节间长度有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58.2%和64.8%.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下燕麦干草和鲜干比变化也比较大,不同品种对2种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喷施生长调节剂后燕麦成穗有显著增加,但穗长、穗粒数有减少的趋势,对千粒重也有影响;种子产量有所增加.3个品种中以4628进行矮壮素处理的效果较好,有效穗数和产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0.
38份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抗病性差异,2015—2016年对38份燕麦种质进行了人工接种坚黑穗病菌(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8份燕麦种质中,17份材料对坚黑穗病表现为免疫,9份表现高抗,6份表现抗,6份表现中感,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4.7%、23.7%、15.8%和15.8%。通过鉴定获得的有效抗坚黑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