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设置4个NaCl浓度梯度(0、0.3%、0.6%、0.9%),对12份燕麦种质进行萌发期耐盐性研究和评价,以期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燕麦种质材料。结果表明:不同的燕麦种质材料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低浓度(0.3%)胁迫对青永久30、424、110的萌发、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大部分供试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芽长以及相对根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通过五级综合评价法,从12份材料中筛选出了5个耐盐性较强的材料,分别为青永久195、青永久30、白燕7号、126和474。进一步对这5份材料在0.9%盐胁迫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根、叶鲜重进行了测定,与其他材料相比,青永久195的水分利用效率、根、叶鲜重最高。最终筛选出耐盐性最强的燕麦材料为青永久195,为下一步挖掘其耐盐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分别对燕麦的3个种Avena nudibreri,A.hispanica和A.sativa的燕麦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ena nudibreri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五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第5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hispanica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4x=28=20m+8sm(2SAT),着丝点的位置有近中部着丝点和中部着丝点区,其中第10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sativa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4SAT),具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2对和第17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143.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除草剂二甲戊灵在燕麦田0~10cm土壤中60d的自然降解特性及残留量。试样经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二甲戊灵土壤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50和1.00 mg/kg时,其平均回收率为90.72%~96.59%,相对标准偏差为3.21%~5.46%。残留分析结果表明:二甲戊灵以900g/hm2(推荐剂量)、135 0g/hm2(1.5倍推荐剂量)施用于燕麦田后,其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580mg/kg、0.868mg/kg,60d时降解率分别为77.57%、75.07%。二甲戊灵在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方程可分别拟合为Ct=0.437 6e-0.0187t(R2=0.8079)、Ct=0.667 0e-0.0179t(R2=0.8222),半衰期分别为37.1、38.7d。  相似文献   
144.
为探讨添加玉米粉、乳酸菌制剂和玉米粉+乳酸菌制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6∶4)捆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设置对照、玉米粉(CF)、Sila-Max 200(S)和玉米粉+Sila-Max 200(CF+S)4个处理,在燕麦乳熟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捆裹青贮后第40,80和120d开包取样,测定青贮料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影响非常显著。添加玉米粉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其氨态氮、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在80d时为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72%,288.89%和91.49%。添加Sila-Max 200处理pH迅速下降,青贮80d后低至4.19,乳酸含量显著增加。复合添加效果最优,其pH在80d后较对照下降了9.96%,乳酸含量增加了219.61%,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青贮120d后乳酸/乙酸为对照的2.5倍。综上所述,玉米粉和乳酸菌制剂组合添加能更好地改善燕麦与箭筈豌豆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45.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红三叶ISSR-PCR反应较大的4个因素(Taq DNA聚合酶、Mg2+、dNTP及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筛选,建立并优化了适合红三叶ISS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40ng模板DNA,10×PCR-buffer 2.5μL,2.5 mmol/L Mg2+,2.5UTaq DNA聚合酶,引物1μmol/L,0.2mmol/L dNTP。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引物退火30s,72℃延伸1min,循环35次;72℃延伸7min,4℃保存。优化体系的建立为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红三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不同种类除草剂对燕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2,4-D丁酯、二甲·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和2甲4氯钠4种除草剂及其不同浓度对白燕2号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能引起燕麦叶片生理特性的改变,随着药后时间的延长,POD、S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变幅较小,呈现先略降低,再升高的变化;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且始终高于对照,高浓度氯氟吡氧乙酸(T9)处理在药后30d达到最高,分别为0.1540μmol/gFW和0.8277%。高浓度除草剂对燕麦苗期的胁迫作用显著大于低浓度。供试的4种除草剂中,2甲4氯钠对燕麦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高浓度使它隆对MDA含量有显著影响,高浓度2,4-D丁酯对CAT活性影响较大,低浓度2,4-D丁酯、二甲·溴苯腈胁迫较小,对燕麦幼苗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了解甘肃河西地区紫花苜蓿田间杂草的种类和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酒泉、张掖、武威、金昌的5个苜蓿种植区利用样方法进行了田间杂草调查和分析.【结果】5个种植区共有各类杂草11科33属37种,苜蓿田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占杂草总数的78.38%;一年生杂草有18种,占杂草总数的48.65%,远远大于多年生杂草.杂草的优势科为藜科、禾本科、菊科,占杂草总数的54.05%,其FDI值分别为117.25%、60.88%和52.83%.重要值大于5的优势杂草种类有灰绿藜、刺苋、稗草、苦荬菜4种,占杂草总数的10.81%,为优势种;其中灰绿藜重要值最大(34.96),为重点防除对象.【结论】在调查的整个地区中,金昌的杂草种类和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9.
为研究贮藏时间对燕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白燕2号和白燕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燕麦种子萌发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随贮藏年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燕麦种子发芽势等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贮藏8年时发芽率显著降低,白燕2号低于40%;而白燕7号仍有60%以上。在0~4年的贮藏期内,燕麦种子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白燕2号抗氧化物酶活性随贮藏年限的增加显著下降,白燕7号的则明显上升。贮藏8年后燕麦种子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下降,有毒物质积累增加,种子贮藏特性变劣。白燕7号的耐贮藏性明显优于白燕2号。  相似文献   
150.
根腐病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中的重要限制性病害,应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防治对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不同地区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95株真菌中筛选出了2株对根腐病病原菌抑菌率较高的菌株,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ZY56和GY37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对2株菌株的拮抗能力及盆栽防效的测定结果表明:2株菌株对4种镰刀菌(Fusarium spp.)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7 d抑菌率在54.9%~75.3%之间,其中ZY56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的抑菌率较高,而GY37对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的抑菌效果更好;ZY56对盆栽苜蓿根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多菌灵,达到66.4%,且促进生根效果明显,GY37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5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