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3篇
  97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黄淮海地区淡水资源匮乏,而咸水微咸水资源丰富状况,为解决本地区水资源危机提供一项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持,通过冻融技术,利用盐水融离原理,可降低融水盐分及危害性离子Na+、Cl-等含量,为城市生活或农业灌溉提供水源;依据此原理进行咸水结冰灌溉,可促进表层土壤的脱盐作用,淋洗主要危害性离子Na+、Cl-等,保持土壤根系分布密集层较低盐分水平和盐基离子平衡,缓解或消除盐分和盐基离子对作物生长的危害。因此,淡水资源不足而咸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可把充分开发咸水资源作为解决本地区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2.
通过本项目组的调研,总结出在农业新形势下,我国肥料产品、技术和政策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肥料产品与农业需求不匹配;技术集成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肥料经营体制不利于科学产品和技术落地;技术服务供应能力和需求不匹配;管理政策制约。解决的思路:通过肥料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有机替代、精准施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系统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具体建议:构建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的国家化肥产品新体系,促进农业高产、土壤培肥、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加强有机肥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化肥有机替代减量;加强施肥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肥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加强国家绿色肥料体系建设;建议国家设立肥料重大科技专项,为上述建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83.
苦瓜又叫凉瓜、锦荔枝、癞葡萄、癞瓜等,为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因其果实中含有一种糖甙,具有苦味而得名。  相似文献   
84.
<正>六国安辛对比传统磷铵增效明显赵秉强:增值肥料是增效肥料的一个品种、类型,它主要是指在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海藻酸类、腐植酸类、氨基酸类这种通过生物发酵所提供的天然的活性物质。增值肥料特别强调了增效剂一定是天然的,是植物源的,是环保安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型肥料团队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致力于肥料增效剂的研发,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先后开发出海藻酸、锌腐酸、禾谷素这样的一系列肥料增效剂。六国安辛就是用我们的锌腐酸增效剂,通过生物发酵的技术生产出的新型产品。对比传统磷铵,锌腐酸的增值磷铵,也就是我们的六国安辛有五大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生物刺激功能,它  相似文献   
85.
腐植酸尿素氨挥发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室内模拟,研究了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培养条件下其氨挥发特性及其与土壤脲酶活性、氮溶出率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制的4种腐植酸尿素氨挥发量分别比普通尿素降低了48.14%、 47.99%、 30.89%、 59.22%,其中水溶性腐植酸含量11.78%的腐植酸尿素降低最多。腐植酸尿素降低氨挥发量与其养分释放模式和形成的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脲酶活性在培养前期相关系数较高,培养48和96 h分别达到0.825和0.808; 土壤氨挥发总量与肥料累积溶出量相关系数为0.903; 培养前期,土壤氨挥发量与铵态氮含量相关系数达到0.869。  相似文献   
86.
2008~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吸氮量与施氮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施氮量超过N240 kg/hm2,产量和吸氮量随施氮量增加略有降低。小麦起身期后,0—100 cm土层都有硝态氮分布,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相同土层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硝态氮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降低,N0和N120处理分别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后表现出氮素亏缺;成熟期,土壤表观盈余以残留为主,表观损失量占小部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而氮素残留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N 180~220 kg/hm2水平可以达到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残留率的较好结合,是限水灌溉下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87.
该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用成穗数中等,穗型中等大小的冬小麦品种泰876161,在适期播和晚播条件下,设置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了播种密度与小麦边际效应的相关规律,主工结果是;1.无论是适期播种还是晚播也无论密度如何,高产田条件下小麦的边际优势主要表现为边1行。内行之间的产量呈高低起伏的相同分布,差异较小。2.边行小麦和内行一样,也存在穗,粒,重的矛盾,大播量栽培并不能增加边行的绝对产量,而内行小麦却显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用了大穗型核生2号,多穗型烟农15和中穗型泰876161三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播种期对小麦边际的影响。主要结果是:1.适期播种晚插有利于发挥小麦边行优势。边行较内行的增产幅度,适期播种下以多穗型烟农15最大,大穗型核生2号最低;晚播下,则以大穗型核生2号最大,多穗及中穗型较低。2边行较内行增穗,增粒,增粒重,以适期播种增加幅度大于晚播。  相似文献   
89.
我国间套作持续健康发展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套作是我国农业重要的发展道路。要使间套作这项符合国情的农业措施能得以持续健康发展;需注意采取以下发展对策;(1)因地制宜发展;(2)协调好与粮食和主导物生产的关系;(3)科学增加投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4)重视商品生产,产销有对路,提高经济效益;(5)处理好农机农艺结合问题;(6)加强间套作的理论研究与配套育种工作;(7)重视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以山东南四湖流域典型县市区调查资料和农业统计资料为依据,系统分析得出,该流域农业种植结构,由改革开放前长期以粮食作物占绝对优势逐步转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并重、协调合理的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本流域农业种植结构表现为粮食压缩面积促单产,蔬菜扩大种植增效益;而以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为主的农用化学品投入则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