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2篇
  40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霍怀成    曹秀文    刘锦乾    王飞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王若鉴    要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64-72
为明确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不同次生林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地区红桦和辽东栎2种主要次生林各器官(根、主干、各级枝、叶片)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和K含量以及各元素之间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2种次生林叶片含水率最大,红桦各器官含水率在34.09%~59.01%,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一级枝>根>二级枝>三级枝,辽东栎各器官含水率在33.98%~52.66%,叶片>根>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四级枝,叶片含水率均最高,其次为根,枝级越高含水率越小。2)2种次生林叶片的C、N、P、K含量最高。辽东栎C含量在387.19~529.64 g·kg-1,叶片C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含量相差不大,C属于弱变异。N含量在5.03~19.54 g·kg-1,从大到小依次是叶片>三级枝>四级枝>根>二级枝>一级枝>主干。叶片P和K含量也是最高,除根的K含量以外,其他器官都表现出2种元素含量从形态学的下端到上端依次增加。N与K含量呈显著性相关,P变异系数较大,属于强变异。红桦C、P和K变化一致,除根以外,从主干到叶片3种元素含量依次增加,P含量从根到叶片依次增加,C变异系数最小属于弱变异,K含量属于强变异。3)2种次生林叶片的C:N、C:P、C:K和P:K最小,N:P最大。红桦叶片的N:K也是最小,C:N与N:K呈显著性负相关,C:P与N:P以及C:K与N:K呈显著性正相关。辽东栎的N:K除叶片,从根到四级枝依次减小,C:P与N:P呈显著性正相关,C:K与N:K和P:K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由此可见,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相应器官的功能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正>1农业防治1.1合理修剪适时剪除病虫枝、枯枝及无效枝,大力改善植株的通光透风条件。1.2及时清园冬季至次年春季,应及时清园,将病虫枝、叶集中深埋或焚烧,并用晶体石硫合剂等药剂封园,减轻枝、叶病害和在土壤中越冬害虫的发生,对于修剪后的大伤口,最好使用波多尔浆、接蜡或环烷酸铜保护。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48%甲基磺草酮·莠去津SC防除夏玉米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48%甲基磺草酮·莠去津SC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的适宜用药量以1 650~1 800 g/hm2(ai.792~864 g/hm2)为宜,在夏玉米3~4叶期施药,用药量对水600 kg/hm2常规喷雾,可控制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夏玉米田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24.
储粮过程由微生物及害虫等组成的生物场与温度和湿度等构成的非生物场所造成的影响会降低粮食品质,影响粮食安全。储粮中二氧化碳浓度反应粮库生物场状况,是储粮生物场监测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储粮二氧化碳浓度高精度检测,该研究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研制了一套储粮二氧化碳浓度现场检测系统,并建立了二氧化碳激光光谱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基于便携式要求,系统采用紧凑型设计,集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及湿度检测功能于一体,同时实现弱信号调理、二氧化碳浓度计算及生成多参数云图、水势图显示等功能。整机尺寸338 mm×251 mm×88 mm,室温条件下功耗小于1.3 W。试验结果显示:该检测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人机交互功能鲁棒性较好,对储粮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的响应时间小于20 s,线性误差小于1.2%,检测重复性为0.4%,检测精度为10 mg/m3,检测范围为 0~20 000 mg/m3,温度的检测范围为-40~120 ℃,湿度检测范围为0%~100%。在实仓检测中,不同工况环境下针对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玉米,储粮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的响应时间为15~18 s,温度的检测范围为25.6~26.8 ℃,湿度检测范围为43%~47%。结合多参数云图以及水势图显示分析等人机交互功能,能够全面反映粮仓生物场安全状况,对减少粮食仓储过程中因虫害霉变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为了有效利用热解技术处理废弃人造板,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比分析桉木、添加质量分数10% 脲醛(UF)树 脂的桉木、添加质量分数10%三聚氰胺改性脲醛(MUF)树脂的桉木、UF 树脂、MUF 树脂的热解液组分。结果表 明:桉木热解液成分复杂,其中2,5-二甲基呋喃的相对含量达到27.56%,3-甲基-2-羟基-2-环戊烯-1-酮和4-(2-氧 代)-2-环己烯-1-酮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04%和7.02%,2,6-二甲氧基苯酚的相对含量为9.48%。添加UF 树脂的 桉木热解液检测到含氮物质的相对含量比桉木热解液增加22.93%,该热解液有望用于肥料生产和土壤改良;添加 MUF 树脂的桉木热解液出现了木糖、丁内酯等桉木热解液中未检测到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对安徽祁门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及穿透雨进行持续监测,探讨森林降雨中可溶性有机碳、氮动态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本试验设置了2个处理即高氮处理和无添加对照。结果表明,降雨中水溶性有机碳(TOC)年平均含量为3.204 mg·L-1,NH4+-N为0.243 mg·L-1,NO3--N为0.408 mg·L-1,可溶性有机氮(DON)为0.754 mg·L-1。经过森林林冠淋洗后,穿透雨中TOC年平均浓度达5.623 mg·L-1,对照林分(5.923 mg·L-1)>高氮处理(5.322 mg·L-1);NH4+-N年平均浓度为0.285 mg·L-1,对照(0.273 mg·L-1)<高氮处理(0.297 mg·L-1);NO3--N年平均浓度为0.509 mg·L-1,对照(0.523 mg·L-1)>高氮处理(0.494 mg·L-1);DON年平均浓度为0.691 mg·L-1,对照(0.665 mg·L-1)<高氮处理(0.716 mg·L-1)。降雨经过林冠层后,TOC、NH4+-N、NO3--N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但DON的含量有所下降;短期的模拟氮沉降对穿透雨可溶性碳和氮没有显著影响。大气降雨中TOC、NH4+-N、NO3--N、DON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受控于降雨强度、降雨量,穿透雨的变化可能和树木的生理需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7.
因侵塘占垦和泥沙淤积,安丰塘面积日渐缩小,不能充分发挥其灌溉效益。50年代后,寿县人民开始对安丰塘进行综合治理,经历了恢复整治、兴建发展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通过三期整治,增加了安丰塘的蓄水能力以及灌溉面积,显著提高了灌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
赵如臣  赵阳 《山东饲料》2013,(20):223-224,280
鉴于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特点,在对基本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几种传统改进模型的原理和它们在电力负荷预测局限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新方法——组合灰色预测模型。由于背景值和初始值对模型的精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该预测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指数拟合及高斯求积公式分别对初始值和背景值提出改进,提高了预测精度。并用吉林省2006年到2011年的农村用电量作为历史数据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9.
树坑里挖出的石头和从山下往山上树坑里背的土累计达150余万立方米,如果砌成一道1米宽1米高的墙,那么,这道墙可以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向南经过南京一直延伸到上海……  相似文献   
30.
9月22日,在北京参加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日本近万名友人来到八达岭长城脚下,与中方代表参加“中日友好万人谊林”揭幕仪式,并携手共植友谊林。这次以“世代友好、相约中国”为主题的大型旅游交流活动是由中日旅游友好交流促进委员会、中国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