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2篇
  40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木质素对纤维素酶酶解形成的空间位阻、非生产性吸附等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预处理、木质素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及化学键、改性木质素,以及木质素酚类衍生物等对纤维素酶酶解抑制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木质素对降低纤维素酶酶解抑制的作用。借助现代技术分析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以期实现对木质素结构的定向调控,降低木质素对纤维素酶酶解抑制,减少纤维素酶酶解的成本。最后针对预处理成本、预处理对环境影响等问题及绿色、高效的纤维素酶酶解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甘肃南部不同密度云杉人工幼龄林的径级结构、树高结构、空间分布和土壤理化特征,探讨林分最佳留存密度,以期为人工云杉林的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定样地调查、角尺度研究及分层取样分析的方法,设置7种不同林分密度(850,1 060,1 350,1 550,1 750,2 300和3 000株·hm~(-2))人工云杉幼龄林(林龄30~40年)样地28块,测定径级结构、树高结构、冠幅、角尺度等林分结构以及土壤密度、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各指标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冠幅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平均树高则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密度林分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均呈现正态分布的单峰曲线,峰值径级随着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胸径处于12~24 cm树木的频度较高而DBH24 cm和DBH12 cm的树木很少;采用角尺度研究林分空间分布格局,林分角尺度值随着林分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林分密度≤1 550株·hm~(-2)时为随机分布,林分密度1 550株·hm~(-2)时为均匀分布;林分密度是影响云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的关键因子;中密度(1 550株·hm~(-2 ))时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土壤密度最小,表层(0~20 cm)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都最大,土壤理化特性均优于过密或过疏的林分。【结论】林分密度与林分结构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中等密度(1 550株·hm~(-2))利于保持较好的林分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是甘肃南部云杉人工幼龄林分的最佳留存密度。  相似文献   
53.
白龙江上游5种典型灌木林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水法,对白龙江上游5种典型灌木林(荚蒾、甘肃柳、中华柳、箭竹、绣线菊)林地枯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典型灌木林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大小依次为箭竹林甘肃柳林荚蒾林中华柳林绣线菊林。5种灌丛类型枯落物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均高于未分解层,中华柳未分解层持水量最高,箭竹半分解层持水量最高,绣线菊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都是最小,整个枯落层最大持水量大小为中华柳箭竹荚蒾甘肃柳绣线菊;5种典型灌丛林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4.
杜仲梦尼夜蛾是单食性食叶害虫,专性为害杜仲。本研究旨在摸清该害虫的发育及为害规律,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越冬蛹,室内羽化并交尾、产卵,对孵化的幼虫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精确测量幼虫各龄期的取食量,同时,观察并记述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杜仲梦尼夜蛾越冬代历时213.85d,蛹期172.40d;在寄主植物生长季,其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9.8d,其中卵期4.45d,幼虫期19.7d,蛹期28.85d,成虫期6.8d。幼虫期蜕皮7次,经历8个龄期,幼虫期存活率达98.9%。越冬代除蛹期外其他虫态历期与上述一致。幼虫全期取食,每头幼虫总取食量平均为1.65g新鲜叶片,6、7、8三个龄期幼虫总的取食量占幼虫期取食总量的79.71%。幼虫为害期约为20d,其防治工作应在5龄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55.
3种生物源杀虫剂对杜仲梦尼夜蛾的毒力及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专性为害杜仲的食叶害虫杜仲梦尼夜蛾(Orthosia songi Chen et Zhang)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比较了3种生物源杀虫剂对其3龄和5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并进行了林间药效测定和防治示范试验。结果显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3龄和5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 5和0.204 7μg/L,苦参碱的LC50值分别为65.306 0和124.735 8μg/L,印楝素的LC50值分别为165.871 7和257.749 0μg/L。林间药效测定结果显示5.7%甲维盐微乳剂300万倍液防治效果最好,7d后校正死亡率达91.34%。防治示范试验表明,5.7%甲维盐微乳剂75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69%,显著高于0.3%苦参碱水剂750倍液的防治效果(80.28%),且药剂成本7.5元/hm2,仅为后者的1.9%。  相似文献   
56.
沙棘水土保持林生态环境价值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阳 《中国林业》2009,(11):60-60
沙棘是“三北”地区最重要的灌木树种,具有多种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特别是随着以沙棘为原料的各种生活、医药用品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沙棘资源的建设。随着我国林业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森林效益补偿机制的逐步实施,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沙棘等灌木资源价值的研究,同时从货币价值方面探讨灌木资源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对指导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内蒙古“十五”林业生态建设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与分析,都是一些人为的定性描述,进入20世纪80年代,各国学者尝试性地把森林的生态效益从定性的描述统归到价值量计算。  相似文献   
58.
信息网络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林业科学研究信息为林业基础理论与适用技术研究节约了研究资源,提供了研究方向,拓展了研究领域,加大了研究深度.加快林业科学研究机构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林业数字化建没、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进一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9.
广东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广东农民人均生活消费品支出、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农民受教育程度这4个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了影响广东农民纯收入的因素,指出了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在北京山区9个自然保护区(林场)设置了10块公顷级标准地,通过对乔木基本因子的调查,运用Delaunay三角网技术,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三维褶皱指数.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10块样地中,5号样地三维褶皱指数最大,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最为稳定;9号样地三维褶皱指数最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相对最不稳定.通过对比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三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