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3篇
  25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生长的绒面ZnO透明导电(ZnO-TCO)薄膜应用于Si基薄膜太阳电池上能够形成"陷光结构",以提高薄膜太阳电池效率和稳定性。本文将电子束反应蒸发技术生长的掺W的In2O3(In2O3:W,(IWO)薄膜作为缓冲层,应用于MOCVD-ZnO:B薄膜与玻璃之间,可促进ZnO:B薄膜的生长,并且有效提升薄膜的光散射特性。当IWO缓冲层厚度为20nm时,获得的IWO/ZnO:B薄膜的电阻率为2.07×10-3Ω.cm,迁移率为20.9cm2.V-1.s-1,载流子浓度为1.44×1020 cm-3;同时,薄膜具有的透过率大于85%,且在550nm处绒度较ZnO:B薄膜提高了约9.5%,在800nm处绒度较ZnO:B薄膜提高了约4.5%。  相似文献   
82.
种蛋鸡在整个饲养期间都要比商品鸡严格,尤其是在18~36周龄时,即从开产到产蛋高峰期是其生长、发育和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机体上处于生理的转折阶段,其饲养管理要求严格而细致,它对于种鸡群的适时开产、迅速上升到产蛋高峰并维持较长的时间,以及保持较高的受精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本文总结分析了厌氧消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特点和影响厌氧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厌氧处理后的沼液、沼渣等综合利用途径和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利用厌氧技术处理养殖业废水,提高养殖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防止二次污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
赵颖 《新农业》2022,(2):34-35
我国水资源大面积紧缺,属于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国民的经济支柱.我国又是农业大国,每年农业灌溉的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5%.绿地喷灌施工技术可以代替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灌溉的用水量,更有效地节约用水.目前该技术已广泛运用到灌溉蔬菜、果树及大田作物等方面.传统的农业...  相似文献   
85.
国内外树苗自动嫁接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是树苗育苗的一项重要技术,采用树苗自动嫁接机进行树苗嫁接作业可以提高嫁接作业生产率和嫁接苗成活率,并降低嫁接作业难度.因此,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几种树苗嫁接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嫁接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典型机型的性能特点以及制约树苗自动嫁接机的因素,指出了树苗自动嫁接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正>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种流行性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小麦种植区尤其是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发生最为严重~([1,2])。它不仅能够降低小麦产量,其染病麦粒中还会产生对人畜健康严重危害的真菌毒素~([3])。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致病菌株。在我国,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以不同品种沙棘种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温、光暗处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溶液浸种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出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优条件,并对最优萌发条件下沙棘种子萌发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调控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表明,2种沙棘种子最优萌发条件为GA3浓度500 mg/L、光照16 h、浸种温度江孜沙棘是40℃、大果沙棘为50℃,此种处理条件下江孜沙棘和大果沙棘发芽率与无GA3添加相比分别增加了29%和42%。与对照(H2O)处理相比,萌发过程中不同品种沙棘种子经最优萌发条件浸种后可提高α-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且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可见沙棘种子经浸种处理后加速种子生理反应进程,从而有效促进种子萌发。本研究结果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褐煤基改良剂对石灰性土壤复合体镉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和评估褐煤基材料对镉污染的修复效果,降低通过垂直入渗进入地下水或通过地面径流污染更大面积水土的镉通量,通过将3%各种材料均匀混入污染土壤并培养120 d,提取其胶散分组复合体并测定镉化学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各改良剂处理的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质量分数在复合体中分布均为G0>G1>G2,而弱有机态、强有机态质量分数分布的顺序相反.残渣态镉质量分数具有G0组复合体低于G1组和G2组复合体内镉质量分数的趋势,除钙化处理,其他处理3组复合体中残渣态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施用褐煤基材料普遍提高土壤中弱有机结合态镉质量分数,主要提高水稳性复合体中弱有机态镉,G0、G1和G2中施用材料的比对照分别提高5.27%、20.74%和17.82%.褐煤、硝化褐煤、腐植酸显著提高水稳性复合体强有机态镉质量分数,平均分别提高27.26%、23.90%和40.05%,显著降低交换态镉质量分数和水稳性复合体碳酸盐态镉质量分数,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14.63%~22.79%和14.31% ~ 34.56%.硝化褐煤和腐植酸显著降低G1和G2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的质量分数.3)褐煤改性后多数提高了交换态镉和碳酸盐态镉质量分数,以碱化、钙化、去矿化和活性炭在改性后提高交换态镉质量分数的幅度较大,较褐煤提高幅度最大值分别是29.41%、34.03%、33.82%和43.32%.改性后所有材料普遍降低土壤弱有机结合态镉的质量分数,除腐植酸外,强有机态镉质量分数均比改性前降低.残渣态镉质量分数有向易利用态转化的趋势.总之,非水稳性复合体主要由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等易效性镉赋存,水稳性复合体中主要由有机态和残渣态等难效性镉赋存.褐煤、硝化、腐植酸处理显著降低污染土复合体中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物态镉质量分数,显著提高水稳性G1和G2复合体强有机态镉质量分数,腐植酸还提高残渣态镉质量分数,起到对镉的钝化作用,但改性后多数是削弱了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89.
针对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无序排放产生的环境问题,采用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以猪粪有机肥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有机肥施用水平(0、6.7、13.3、26.7、40.0 g·kg~(-1)土),研究了猪粪有机肥施用对潮土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为畜禽粪便田间消纳和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第二年土壤中各指标增加更加明显,第二年施肥处理各速效养分含量分别比第一年高2.7%~54.0%、6.7%~34.6%、36.8%~159.5%、20.3%~35.7%;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外源有机碳投入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有机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生菜产量,且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2年试验中,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和0.053 mm小团聚体所占比例较大,且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现降低趋势,而0.25~0.5 mm和0.5 mm大团聚体含量却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可见,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在有机肥施加量为40.0 g·kg~(-1)土时,土壤中0.25 mm团聚体的含量最高,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WD)最大,土壤的团聚化作用最强,土壤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90.
赵颖  张利 《茶叶科学》2011,31(6):479-484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季节采摘的蒙山茶鲜叶及其浸出液中矿质元素Ca、Mg、Fe、Mn、Cu、Zn的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出茶叶浸出液中各元素溶出率。应用SPSS-18.0分析软件对鲜叶中各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讨论了各元素在茶叶中季节性变化规率。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各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Ca>Mg>Mn>Fe>Zn>Cu;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茶叶中Ca和Mg元素,Fe和M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趋势,Ca和Zn元素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同条件下,不同元素的溶出率与该元素在茶叶中存在形态相关,而与其在茶叶中含量及采摘季节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