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微卫星标记在家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微卫星(microsatellite)标记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子遗传标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其结构、遗传特性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检测快速方便等许多优点,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中,加速了动植物的遗传育种进程。1 微卫星标记的特性 微卫星又称简单序列重复(SSR),或称短串联重复(STK)。这是一类由几个核苷酸(一般2~4个)为重复单位,重复10~20次的串联重复序列。这些串联重复序列由于重复次数的不同而造成序列长度的多态性,因此称之为简单序列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中国荷斯坦牛多次重复超排的效果,对9头供体奶牛进行6次重复超排,每次超排间隔3个月左右,采胚47头次,生产可用胚胎292枚,平均每头次冲胚获可用胚6.2枚。每批获可用胚胎数依次为49,50,46,48,55,44枚。可用胚胎数并未随超排次数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荷斯坦牛以3个月的间隔多次重复超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肉牛异常黄体疾病包括持久黄体(Persistent Corpus Luteum)、黄体化囊肿(Luteinizing Cyst)、囊肿黄体(Corpus Luteum Cyst),囊肿黄体不一定是病态,是卵泡排卵后黄体化不足,黄体内形成空腔并积聚液体而成,通常情况,黄体囊肿指黄体化囊肿.无论是哪一种异常黄体,其功能与妊娠黄体和发情周期黄体没有区别,均能分泌孕酮,抑制卵泡的发育,使发情周期停滞,肉牛异常黄体疾病最为主要的症状是不发情.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盐中毒指动物因食用含多量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饲料引起的中毒,也称为“变性血红蛋白症”或“高铁血红蛋白症”。临床上以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困难并迅速窒息死亡为特征。笔者于2013年8月19日见到一起因喂食堆积过久的马齿苋引起的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适合草原放牧条件下西门塔尔牛的超数排卵技术,分别采用国产及进口促卵泡素(FSH)和三种方案(A:FSH+PG;B:FSH+PG+GnRH;C:FSH+PG+CIDR +GnRH)对放牧条件下西门塔尔牛进行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国产FSH超排时,方案A、方案B和方案C所获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3.43±2.41)枚、(5.93±3.54)枚和(7.21±3.19)枚,采用进口FSH超排时,三种超排方案所获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4.34±2.71)枚、(6.76±3.79)枚和(7.79±4.23)枚,采用两种FSH超排,方案B、方案C所获头均可用胚数明显高于方案A(P<0.05);3种方案中,国产与进口FSH所获头均可用胚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在放牧条件下,采用三种超排处理方案,以FSH+PG+CIDR+GnRH法最好,FSH+PG+GnRH法次之,FSH+PG法效果最差;国产FSH与进口FSH超排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隆牛Klf4基因并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得到稳定的产毒细胞株,本研究设计了带有酶切位点的一对引物,以接触抑制生长状态的MDBK细胞为材料,用RT-PCR方法克隆出牛Klf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将之插入干细胞反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构成真核表达载体pMSCV-Klf4;采用脂质体法将pMSCV-Klf4转染包装细胞PT67,通过G418筛选得到稳定的产毒细胞株,电镜观察培养液上清中的病毒颗粒,同时病毒感染NIH3T3细胞测定其病毒滴度。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的牛Klf4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与已发表序列(NM-001105385)比对有99.9%的高同源性;构建的重组载体质粒可正常包装,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病毒颗粒,筛选出的产毒细胞株病毒滴度达7.16×107CFU·mL-1。本研究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MSCV-Klf4和得到的产毒细胞株,为进一步开展有关牛iPS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类胚体介导体外自由分化与诱导分化,验证所建立的牛诱导性多能干细胞(Bovin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biPSCs)能否分化为外胚层的神经细胞。【方法】将biPSCs悬浮培养以制备类胚体,通过类胚体介导使biPSCs在添加全反式维甲酸(RA)和β巯基乙醇(β-Me)诱导体系中分化为神经细胞,比较其诱导效率;提取不同诱导体系的分化细胞与类胚体的总RNA,利用RT-PCR方法鉴定分化细胞中神经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结果】培养的biPSCs集落呈球形,中央隆起,周围界限清晰,与胚胎干细胞集落形态类似。biPSCs碱性磷酸酶(AP)染色为阳性,并表达SSEA-4干细胞特异性表面蛋白。biPSCs通过类胚体介导分化,在未添加化学诱导物的条件下,可自由分化为Nestin、GFAP与NSE阳性神经细胞,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5.14±1.13)%,(6.25±0.35)%和(5.45±0.62)%;biPSCs在RA诱导组中分化的神经细胞的数量最多,诱导后表达Nestin、GFAP和NSE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49.56±2.33)%,(16.58±1.28)%和(13.66±2.21)%;在β-Me诱导组中,表达Nestin的阳性细胞率为(42.23±1.25)%。2个诱导组的诱导效率与无化学诱导物组有显著差异(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诱导体系获得的分化细胞均能扩增到神经细胞特异性基因Nestin和βⅢ-Tubulin片段,产物长度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结论】biPSCs在体外具有向神经细胞发育的能力;RA是诱导biP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良好诱导物。  相似文献   
18.
供体牛应选择品种优良、生产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谱系清楚、体质健壮、繁殖机能正常、无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的种牛,年龄在15月龄到10岁以内为宜。若供体牛的数量多时,应对供体牛进行同期化发情处理,便于集中冲卵。  相似文献   
19.
20.
异种克隆技术是在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后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哺乳动物异种克隆技术为探求核质关系,细胞分化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并且对物种改良、濒危动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此,就哺乳动物异种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原理,异种妊娠、异种克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过的解决方法以及对异种克隆技术的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