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3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黑土中有机物料分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土壤中埋置砂滤管的方法研究有机物料在黑土中的分解规律.结果表明作物残体(根茬和秸秆)在土壤中前两个月分解最快,月分解率达20%~30%.三个月后分解速度逐渐下降.各种有机物料在黑土中的分解速率相差较大.其中以草木樨秸秆和根茬、玉米秸秆和根茬分解较快,第一年的分解率达65%~70%,厩肥和草炭分解较慢.埋入土壤两年以后,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逐渐变缓,年与年之间的分解率仅为2.6%~10%.各种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积累贡献大小顺序为草炭>厩肥>玉米秸秆肥>玉米秸秆>草木樨秸>草木樨根茬>玉米根茬.每年不断重复等量添加有机物料,可使土壤有机质不断积累,在土壤中残留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62.
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50年来东北黑土农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当前东北黑土退化主要表现在: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出现盐化、碱化、酸化等障碍;④理化性质恶化;⑤中低产田面积扩大.东北黑土区已形成30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和200亿kg商品粮的供应能力.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63.
土壤环境中的硒和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硒是生态环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现有研究表明,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硒在土壤中的含量、来源、有效性和调节的方法。为目前的富硒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东北3 个典型黑土区土壤无机硫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取样、室内分步浸提的方法, 系统研究了我国东北3 个典型黑土地区土壤无机硫的含量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耕层(0~20 cm)黑土中无机硫含量占全硫的百分比为22%, 其中水溶性硫占6%, 吸附性硫占3%, 盐酸可溶性硫占13%。水溶性硫和吸附性硫含量表现为海伦>北安>公主岭, 盐酸可溶性硫含量为公主岭>海伦>北安。水溶性硫、吸附性硫含量随剖面的加深变化不大, 盐酸可溶性硫在115 cm 深度以下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土壤水溶性硫、吸附性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0.002 mm 黏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pH 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 盐酸可溶性硫含量和土壤电导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海伦地区黑土无机硫总量和盐酸可溶性硫含量随开垦年限增加明显下降,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5.
探讨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估算其碳库量,对于提高土壤质量、保护黑土资源,维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配准完备的1:10万或20万的地形图和土壤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东北主要黑土区共7个市县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做出估算,并对其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区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27kg.m-2,变幅为2.43~11.36kg.m-2,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为2.92×108 t;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从北向南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且东北高、西南低。密度较高的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嫩江和五大连池的大部分地区,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66.
黑龙江省是缺硒(Se)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位于全国低Se带的始端。本文选择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了土壤中Se的形态,并运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Se形态、全Se的影响。结果表明:总Se含量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差异较大,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各结合态Se中以有机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8.16%~50.5%和26.32%~70.90%,酸溶态占0.80%~33.97%,而水溶态与交换态仅占0.70%~7.18%和0.75%~9.37%。通径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各赋存形态Se的含量和分解转化方向,但其各自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强度不同。在土壤各性质中,土壤有效铁、锰和黏粒以及它们间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土壤Se形态分布,其中,土壤有效铁对于除残渣态Se之外的4种形态Se的生成转化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土壤有机碳、pH等其他性质主要通过正或负的间接作用影响Se形态。土壤总Se方面,土壤有效铁、锰及黏粒含量对总Se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但土壤有机碳和pH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67.
东北地区黑土硫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兼顾土壤样点空间分布相对均匀的前提下,采集了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省北安市、海伦市和吉林省公主岭市的黑土样,对这些地区的黑土中硫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不同地区黑土中全硫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全硫含量依次为北安(北部黑土)海伦(中北部黑土)公主岭(南部黑土)。随剖面的加深,自上而下土壤全硫都呈下降的趋势,但在145cm深处升高。全硫在开垦前期呈下降趋势,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硫含量下降逐渐趋于平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硫与土壤有机质等指标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黑土中三种形态有机硫含量占全硫含量的78%。  相似文献   
68.
黑龙江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有效硫状况及硫肥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约为120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约为3000万吨,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1995~1999年每年化肥用量平均为251万吨(实物),其中尿素和磷酸二铵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80万吨和43万标吨;氯化钾为20万吨,氯化铵仅为8万吨.含硫肥料硫酸铵30万标吨,多数用于水稻育苗和本田施用.过磷酸钙60万吨,基本用作复混肥料的原料肥.硫酸钾仅有10万吨,主要用于烟草使用.元素硫的使用量尚属空白. 针对黑龙江省黑土、暗棕壤和白浆土等8个类型土壤,进行了耕层土壤有效硫含量的测定和硫肥有效性研究,为平衡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黑龙江省处于缺硒地区。盆栽和田间叶面喷硒试验表明,根外追肥是补充水稻含硒量的有效措施,叶面喷施硒肥(Na2SeO3)的最佳用量为11 25g/hm2。同时对水稻具有一定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0.
迟凤琴  王鹤桥 《草业科学》1994,11(6):17-19,24
通过对松嫩平原八市县草原草场生物学产量和生产力3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牧草产量呈两个明显趋势,一方面是采草场和草库仑草产量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放牧使放牧场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应采取必要措施使草原生产力向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