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8篇
  3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北方高寒区水飞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飞蓟为菊科,水飞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瘦果入药.是近10年来新发展的一个药材品种,它原产地中海沿岸.  相似文献   
82.
黑龙江省双城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双城市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这4种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速效钾含量的C0/(C0 C)为49.96%,存在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速效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C0/(C0 C)变化范围是8.10%~14.39%,均表现出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均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总体分布趋势来看,4项养分指标均呈现出由西向东、由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3.
分析哈尔滨建成区土壤有机质和pH变异性与各养分值间相关性,利用GIS软件绘制样点分布图,采用SPSS 12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建成区整体土壤表现为弱碱性,从利用方式上表现出由草地-林地-路边pH呈上升趋势。建成区pH变异均小于10%,表现为弱变异性,其他养分除呼兰区速效磷变异达103.97%为强变异外,其他养分变异均在10%~100%为中等变异。建成区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5.4~73.3 g.kg-1,平均值为45.6 g.kg-1,变异幅度为21.23%~69.56%。有机质和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全钾、pH呈负相关性但不显著。建成区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为适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4.
土壤盐渍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为了广辟盐渍土改良的途径,笔者在典型的盐渍化草甸土上进行了有机肥改良土壤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结合,可以促进脱盐,抑制返盐。除Ca2 外,HCO3-Cl-、SO42-、Mg2 、K 、Na 含量年平均施有机肥的均低于对照,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5%。  相似文献   
85.
氮肥配施增效剂实现寒地水稻增产、提质与增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氮肥增效剂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旨在为制定合理的稻田氮素管理措施及增产、提质和增效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和2018年在黑龙江省方正县设置田间试验,研究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对水稻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和转化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CP和脲酶抑制剂NBPT(N+NI+UI)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017年较氮肥处理(N)水稻籽粒、秸秆和总生物量分别增产6.4%,4.9%和5.8%,2018年分别增产8.8%,7.2%和8.2%。施用氮肥增效剂可以提高寒地水稻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并促进水稻氮素吸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与N处理相比,N+NI+UI处理水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5.6%,19.1%和7.6%。CP和NBPT配施对氮素转化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延迟和降低土壤NH4^+—N含量峰值,保持水稻生育期较高的NH4^+—N含量,延长了氮素供应时间。施用氮肥增效剂可使寒地水稻增收2499.08元/hm^2。可见,寒地水稻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CP与脲酶抑制剂NBPT能够延长氮素释放周期,促进水稻氮素吸收,增加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6.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村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空间变异状况。采集土壤表层0-20 cm土样51个,面积约50 hm^2。经常规化验分析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变异系数〈0.1为弱变异,全氮、全磷、全钾在0.1-0.9为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全磷和全钾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机质和全氮的C0/(C0+C)分别为8.3%、8.9%,说明这两种养分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全磷、全钾的C0/(C0+C)分别为49.6%、49.9%,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1998年松嫩流域洪涝灾害致使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受到洪水冲刷、淤积和长期侵蚀,原本为中低产田的风沙土产量进一步降低。在遭受不同程度洪水侵蚀的风沙土上进行定点定位研究,以探明风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库容的动态变化规律。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遭受洪涝灾害的耕地按照淹水后土体平均含水量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在淹水地块进行了3年大豆培肥定位试验。探明了有机肥料的施入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可溶性盐含量,同时培肥地力能够改善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了风沙土水毁耕地以秸秆有机和鸡粪有机肥为主的培肥措施,建立了风沙土水毁耕地良性施肥体系。  相似文献   
88.
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盐渍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因此,为了广辟盐渍土改良的途径,笔者在典型的盐渍化草甸土上进行了有机肥改良土壤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有机无机结合,可以促进脱盐,抑制返盐。除Ca2+外,HCO3- Cl-、SO42-、Mg2+、K+、Na+含量年平均施有机肥的均低于对照,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5%。  相似文献   
89.
不同条件下有机物料在黑土中分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土壤中埋置砂滤管的方法明确不同积温、水分、pH以及物料与黑土不同配比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小麦和草木樨秸秆在低温下也易于分解,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玉米和大豆残体,在高温条件下易于分解,低温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的积累;在灌溉的条件下,小麦和草木樨秸秆易于分解;而玉米和大豆残体,在灌溉条件下易于碳的积累;不同量有机物料与土壤混合发现,加入秸秆量越少,分解越少;土壤pH在作物残体还田的第一年影响其分解速度,加速积累不易于分解,以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0.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处理对黑土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单施化肥(NPK)相比,配施有机肥(MNPK)、化肥配施生物炭(BNPK)、秸秆全量还田(SNPK)分别增加3.04%、2.44%、1.66%;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46.28%、7.57%、14.18%;配施有机肥(MNPK)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起显著的促进作用,秸秆还田(SNPK)和配施生物炭(BNPK)分别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17.20%和14.23%。配施有机肥能提高水溶性有机碳比例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比例。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施(MNPK)对于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有效调控其关键组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