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65篇
  27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国内外暗管排水的发展现状与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暗管排水在20世纪中期初步形成,近30—40年在美国、日本、埃及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农田排水逐步由地面排水转向地下排水。用塑料管道代替其他管道。由机械化施工代替人力施工,排水管的外包料也趋向管滤结合的工厂化生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2.
国内外暗管排水的发展现状与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暗管排水在上世纪中期初步形成,近30~40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埃及等国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技术上逐步由地面排灌转向地下排灌,用塑料管道代替其它管道,由机械化施工代替人力施工,排水管的外包料也趋向管滤结合的工厂化生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3.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模型 (Grey Model)与时间序列方法 ARMA模型 ,提出了水稻各生育期平均日需水量预测的时间序列综合模型。根据提出的模型 ,利用沈阳农业大学 1 5年的水稻需水量试验资料 ,分别建立了沈阳地区水稻各生育期平均日需水量向前 l步的预测模型 ,并提出了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的向前 l步的预测模型 ,这是水稻需水量预测的最新理论与方法。该方法建模简单 ,所需资料较少 ,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4.
基于粗集理论的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区的运行评价中,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目前权重确定的方法有很多,简要概括了这些方法的不足,并引入粗集理论的概念,将粗集理论中属性重要度的确定方法与专家评分法相结合,得到灌区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东港灌区2004年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说明用粗集理论确定权重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5.
为探究调亏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辽宁地区花生农田CO2固定排放的影响,于2018、2019年设置测坑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和花针期、饱果期调亏灌溉(D))下施氮量(0kg/hm2(N0)、50kg/hm2(N50)、100kg/hm2(N100)、150kg/hm2(N150))对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D处理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分别提高了7.59%、15.08%和7.16%(2年平均)。两种灌溉模式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固碳量及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00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从苗期至饱果期,花生农田土壤CO2排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花针期达到最大值。与F处理相比,D处理显著降低了花针期、结荚期及饱果期土壤CO2平均排放量及全生育期CO2累积排放量。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CO2排放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施氮水平下,调亏灌溉较充分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CO2累积排放量,DN100处理较FN100处理CO2累积排放量降低了7.51%(2年平均)。不同水氮处理下,DN100处理花生植株固碳量和产量最大,且CO2排放量较低,是花生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56.
针对辽西半干旱区稻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下的问题,并为探明节水灌溉稻田中斜发沸石的节水减肥效应、明确其调控的氮积累过程参数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和2020年在辽西彰武县绿维农场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淹灌(对照)、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氮1/4、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磷1/4、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使用等量有机肥替代传统速效肥等5个处理,对水稻耗水量、干物质量、吸氮量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淹灌,节水灌溉条件下施用斜发沸石可以显著节水4.8%~11.4%、提高水分生产率6.2%~15.5%、减少磷肥用量25%,最高增产9.7%;水稻耗水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规律,而水稻需氮规律符合Richards生长函数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高产的3个关键因素为前期氮素积累量、氮素积累时间和积累过程的平稳性;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磷1/4处理与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处理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了叶片的氮素积累,继而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在穗部的积累量。综上,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并减磷1/4处理与干湿交替灌溉和施加斜发沸石处理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时效均较高,且氮素积累较平稳,是辽西半干旱地区稻田节水增效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57.
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作物需水耗水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包括水量平衡法、蒸渗仪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经验公式法和遥感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作物需水耗水在测定和估算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8.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水稻生产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水稻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重点分析了我国当代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并对水稻灌溉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59.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量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2020和2021年设置测坑裂区试验,研究充分灌溉(IF,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75%)和调亏灌溉(IRD,花针期和饱果期控水下限均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下,施氮量(0(N0)、50(N50)、100(N100))kg/hm2)对花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花针期调亏灌溉降低了花生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荚期复水后,由于补偿效应,调亏灌溉处理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高于充分灌溉。调亏灌溉耦合100 kg/hm2氮肥处理(IRDN100)显著提高了花针期和结荚期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P?0.05),且花生产量最高,较传统水氮处理(IFN100)2 a平均提高了13.4%(P?0.05)。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IRDN100处理生产的花生具有相对较高的蛋白质、油脂、油酸、亚油酸含量及油亚比,即出油量和储存品质均较好。因此,IRDN100处理不仅能节水增产,还能改善花生品质,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花生节水提质增效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