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7篇
  8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曹伟征  邢贞相    李衡    娄丹  张玉国 《水土保持研究》2018,25(6):126-130,136
日趋频繁的极端天气和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准确获取径流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运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采用趋势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和小波分析对佳木斯地区1956—2010年径流量变化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佳木斯地区各季节及全年径流量的年际总体变化趋势的倾向率各不相同,春季、夏季、秋季及全年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冬季径流量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季节及年径流量的时间突变点基本一致,都分别发生在1967年、1972年和1998年左右;该地区四季及年径流量的周期变化特征差异较大,22年、13年、9年和4年左右尺度波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随机理论方法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模型中的参数是对实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得到的,因此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针对模型参数的随机性问题,文章以Nash模型为基础,应用随机理论对具有随机系数的汇流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将参数k作为随机变量引入到了Nash模型中,建立了具有随机系数的汇流模型,并对模型参数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进的情况推导出了随机S曲线的均值和方差的一般表达式,将其应用于襄阳-皇庄的汇流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该方法能为实际应用中估计各种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三江垦区1995—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其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生育期的需水量,利用去趋势预置白(TFPW)的Mann-Kendall(TFPW-MK)研究3种作物需水量变化特征,并通过重标极差(R/S)分析法预测作物未来需水量变化趋势;借助通径分析法研究6个气象因子与作物需水量的相关性,识别了作物需水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了关键影响因子变化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三江垦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存在显著差异,3种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484.84、425.91、319.11 mm;影响水稻、玉米和大豆需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为平均气温、净辐射和日照时长,对作物需水量有明显增进作用;风速、相对湿度通过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对作物需水量有一定限制作用;在1995—2018年时间序列中,水稻和大豆的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的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未来,水稻和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呈降低趋势。研究可为该垦区作物灌溉水量分配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地结构改变对水土资源平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FH69蓝图模型思想和基于微观理论的格子波尔兹曼法(LBM)改进了TOPMODEL,进而构建了基于LBM的栅格型(Grid)TOPMODEL(LBMGTOPMODEL)。在利用LBMGTOPMODEL描述流域水循环的基础上,采用GIS等技术,以栅格为单元,定量计算了挠力河流域1990年不考虑水田的土地分布和2013年考虑水田的土地分布等两类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评价了土地结构变化对水土资源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13年期间挠力河流域草地、林地与建筑用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未利用地和旱田转化为水田,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水稻生育期内的5—8月上旬期间,旱改水田和水田下游坡面处其蒸散发量增加,补水量减小,失水量增加,适宜降雨量增加,使得挠力河流域蒸散常数增大,补水常数减小,径流常数增大,失水常数增大,气候特征常数增大;种植水田处和坡面上水田水流影响处适宜降雨量增加明显,使挠力河流域由轻微湿润地区变为不干不湿地区;在水田生育期的5—7月间随着时间延续,两种情况计算的干旱指数差值在变大;而8—10月间种植水田对干旱指数的影响在逐渐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水田开发对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影响和区域干旱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三江平原的平原-丘陵-湿地交融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显著,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紧缺等问题,然而揭示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报道较少,且难于精准描述地表、地下、湿地和绿水等水资源量时空变化。本文联合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法的分布式TOPMODEL和湿地水流运动模型构建平原-丘陵-湿地交融区水文模型,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地学信息图谱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及其对水资源量影响。结果表明:根据耕地面积变化和动态度分布得1990—2013年间挠力河流域草地和林地面积变化不大,旱地面积轻微下降;挠力河流域中部与北部区域生产条件优越的未利用地和旱地转为水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灌溉水田抽取地下水量、绿水储量、径流深、绿水流量、补给地下水量;水稻田不同生育期蒸发量不同,造成了挠力河流域5—6月期间绿水流量增加、绿水储量减少、径流深减少、补给地下水量增加和灌溉水田抽取地下水量增加等趋势,7—8月期间这一增加趋势逐渐减弱,8月后这一趋势结束;水田密集区域绿水流量大,绿水储量和径流深减少,而补给地下水量和灌溉水田抽取地下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东北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技术组装模式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东北半干旱地区的灌溉模式进行评价。针对AHP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用加速遗传算法同时计算AHP中各要素的排序权值和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实例表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权值计算精度高,对各个合理的方案进行优选评估,得出了可信度较高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水土流失现状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每年约有7.5×106t土壤从陆地上流失。由于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水土流失率是土壤再生速度的13~14倍。大部分农田的水土流失率高达13~40t/hm2·年。风雨冲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壤其流失尤为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物种多样性和可耕种土壤厚度下降,导致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在分析了三江平原的特点、水土流失现状及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针对三江平原水土退化的几点防治措施及其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挠力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挠力河作为三江平原最大的流域,其径流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获取该流域的径流量变化特征,首先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流域4个代表性水文站径流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然后采用滑动移除近似熵法(MC-Ap En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对径流进行突变检验,并对径流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挠力河流域上、中、下游径流量分布不均匀,且同一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不利于挠力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挠力河流域近50 a来径流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宝清站、保安站、菜咀子站径流下降趋势明显;挠力河径流量在196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径流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减少、农业开垦的扩张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滑动移除近似熵法在进行径流突变分析的过程中,表现出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适于径流序列突变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或者防止丘陵-平原-湿地区蒸发变大、径流减少和湿地退化等问题产生,有必要找到丘陵-平原-湿地区径流变化的驱动力。该文针对这种情况选定典型丘陵-平原-湿地区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识别研究区水文气象、降雨径流关系、覆盖类型和旱田作物种类等径流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利用情景模式反映影响因素的组合情况,将情景模式输入水文模型,分析径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对水文循环过程和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变化是径流变化的关键驱动力,降雨与径流总体上均呈递减趋势,并且径流深的递减趋势强于降水量的递减趋势;径流减少影响因素除了关键性因素降雨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并且影响在逐渐增强;气候变化也是径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1965—2014年期间夏季和秋季的气温、水汽压、日照和风速等都存在显著增加趋势,春季的气温和水汽压显著升高,春季的风速在降低;1965—2014年期间流域蒸发在5—10月间并不是总是随着气温、日照、水汽压和风速等增加而增加,在某些时段某些覆盖类型蒸发量存在减小的现象;集水区域内覆盖类型变化是径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未利用地转变成旱地、旱地转换为水田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研究区内流域蒸散发,导致径流深的递减速度加快,同时引起了径流深对降水响应的异常;降水、气候因素和土地覆盖类型等综合影响着蒸发、根系区含水量、非饱和带含水量和径流等水循环过程因素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20.
邢贞相  郭皓  付强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8):97-103,96
针对降水随机性较强、影响因素复杂、单一模型预测精度低的特点,采用集对分析法,研究降水量与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将基于密度参数的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灰色模型相结合,利用信息熵权重法计算2个单一模型的权重,构建基于信息熵的集合模型(Combing model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IE-CM),用于三江平原友谊农场的降水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模型相比,IE-CM模型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及均方根误差较单一模型均有所提高,分别为0.99、10.655%和3.03 mm,预测结果的合格率为83.3%,均满足水文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