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248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盘式吸渗仪测定土壤导水率的两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盘式吸渗仪测定田间土壤导水率具有快速简单的优点,但是测定结果的计算处理比较繁琐,寻求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广泛应用盘式吸渗仪的关键问题。该文改变盘式吸渗仪测定土壤导水率的三维入渗过程为一维入渗过程,简化了测定结果的计算处理。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的一维入渗过程达到的稳定入渗率和导水率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是三维过程计算的导水率大于一维过程。双套盘吸渗仪一维过程计算导水率与稳定入渗率一致性较好,但是和三维稳态、瞬态方法计算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因此在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适当调整参数,建议使用双套盘吸渗仪快速测定田间土壤导水率。  相似文献   
102.
细沟侵蚀动态过程模拟室内试验和模型验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以验证模拟细沟演变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模拟了细沟水流的动态过程、水力学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细沟中土壤的剥离、运输及沉积过程;模拟了细沟在侵蚀过程中的形态演变,其中包括沟宽、沟深、局部坡度在空间上的差异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模拟了细沟侵蚀/泥沙沉积后局部细沟形态的变化对细沟水流反馈效应。试验土壤为砂壤土,采用的坡度为:3%,5%,7%;3个流量:7.6,11.4,15.2 L/min。在同一试验条件不同工况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对细沟中沿程水流速度和细沟末端的侵蚀产沙量进行了模拟值和试验实测值的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和实测细沟形态演变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中提出的侵蚀、沟床形态变化和水力学特性参数间的互反馈环效应可以反映细沟侵蚀的动态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硝态氮迁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NO-3-N的淋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夏玉米生长正逢雨季,是NO-3-N淋失的主要时期。该研究基于阻水层理论和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垄作习惯,在手工模拟机具成垄压实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施肥法与传统的平地施肥、垄沟施肥(成垄不压实)条件下土壤NO-3-N的迁移动态,结果表明,在供水量相同条件下,由于平地和垄沟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差异,导致平地土壤中的NO-3-N较垄沟耕作易于迁移。在生育前期,由于作物根系对NO-3-N的吸收和拦截,成垄压实与成垄不压实施肥对阻止NO-3-N随水下移差异不大;生育后期,当作物需肥量减小时,成垄压实施肥能够阻止NO-3-N向深层土壤迁移累积。玉米收获后,3种施肥方式下土壤NO-3-N迁移深度为平地(>60 cm)>垄沟施肥(>45 cm)>成垄压实施肥(<35 cm)。  相似文献   
104.
多孔介质溶质运移边界层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春平  邵明安 《土壤学报》2001,38(2):256-264
研究了溶质运移边界层条件和边界层运动方程。采用一个小的运移通量脉冲定义边界层应满足的特征值。应用加Laplace变换方法求解边界层问题的浓度解,并推导出边界层运动方程。边界层问题浓度解与精确解比较表明在计算浓度方面误差很小。边界层运动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估算溶质运移参数。这个估算参数的新方法是应用边界层随时间运动的观测信息。这个方法简单,节省时间,并能充分利用边界层运动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05.
不同碎石含量的土壤降雨入渗和产沙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均质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降雨入渗和侵蚀产沙过程也因此受到影响,获取相关知识有助于模拟和预测土石混合介质中发生的水土过程。试验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对4种不同碎石含量(质量含量分别为0%,10%,20%和30%)的土壤入渗和产沙过程进行了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含量为10%时,土壤入渗率最大,当碎石含量超过10%时,入渗率反而降低;4种不同碎石含量的土壤侵蚀产沙高峰期均出现在降雨初期0~20 min,此后土壤侵蚀产沙相对稳定且在不同碎石含量的土壤间差别不大;降雨过程中,10%碎石含量的土壤侵蚀含沙率一直保持稳定较低水平,其他碎石含量的土壤侵蚀含沙率起初很高并在0~10 min内急剧下降,此后与10%碎石含量的土壤侵蚀含沙率接近。  相似文献   
106.
黄土高原雨养区坡面土壤蓄水量时间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区域土壤蓄水量(SWS)时间稳定性为准确预测土壤墒情提供了理论保障,同时为植被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帮助。利用中子仪获得黄土高原雨养区六道沟流域坡面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间剖面SWS,通过时间稳定性分析,研究该区域SWS的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月份SWS均表现为中等变异,干旱条件下的变异系数比湿润条件下小。0~4 m的SWS累积概率比其他土层的变化小,平均相对偏差的变化范围(-39%~53%)及标准差(5.6%)较小,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且呈现出极显著相关,通过时间稳定性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研究区平均SWS的代表性测点。SWS变化较大时,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小,而SWS变化较小时,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大。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分析该区域SWS的时间稳定性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07.
降雨强度对含砾石土壤产沙及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研究降雨强度对含砾石土壤产沙及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降雨过程中,60mm/h的降雨强度下,产沙率变化相对平稳,90 mm/h和120 mm/h的降雨强度下,土壤产沙率的变化均因为有细沟而产生波动,120 mm/h的降雨强度下,细沟出现的时间较90 mm/h的降雨强度提前了5~20min;降雨强度的增加导致土壤总产沙量也显著增加,当降雨强度从90 mm/h增加到120 mm/h时,总产沙量的增加量是降雨强度从60 mm/h增加到90 mm/h时总产沙量增加量的0.83~2.82倍;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土壤的入渗率有减小的趋势.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均可以很好模拟3种降雨强度下含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而在60 mm/h的降雨强度下,Horton模型优于Kostiakov模型,在90 mm/h和120mm/h的降雨强度下,Kostiakov模型优于Horton模型.  相似文献   
108.
模拟降雨条件下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和入渗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含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了砾石含量和坡度对土壤坡面产流时间和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砾石土壤的坡面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和坡度密切相关,当坡度>5°时,产流时间与砾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当坡度<5°时,不同砾石含量的土壤入渗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砾石含量为20%~30%时,土壤入渗相对增加;当坡度>10°时,砾石含量对入渗能力的影响不明显。利用Kostiakov入渗经验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含砾石土壤的降雨入渗过程,模型中的经验系数K能够反映出降雨开始1 min内坡度和砾石含量对入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毛乌素沙地圪丑沟小流域沙柳水分利用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典型治沙植物根系吸水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测定毛乌素沙地圪丑沟小流域沙柳(Salix psammophila)(18~20年)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 O),利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研究沙柳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监测期间(6-11月)沙柳木质部水、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δD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2.41‰~-52.91‰,-144.81‰~-6.60‰,-96.94‰~-42.65‰和-86.42‰~-71.82‰,δ18 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0.77‰~-7.29‰,-18.86‰~-2.07‰,-12.85‰~-0.79‰和-10.86‰~-9.74‰。雨季(7-9月)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旱季(6,10,11月)24.80~90.10 mm和0.95%~1.84%,但6-9月地下水位却低于10-11月2~7 cm。沙柳根系在旱季6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200 cm)(33.70%)和地下水(26.20%),雨季(7-9月)逐渐转变为以吸收浅层土壤水(<200 cm)为主(50.70%~54.00%),10-11月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及沙柳生命活动减弱,浅层土壤水(<200 cm)对沙柳根系吸水的贡献高于雨季(7-9月)35.20%~40.00%,而地下水对沙柳根系吸水的贡献显著降低(<5.00%)。因此,沙柳根系对于毛乌素沙地季节性干旱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其吸水来源随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季节波动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0.
研究高寒地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评估脆弱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和构建区域水文模型提供参数。通过测定青海省东部南北样线24个样点(0—30 cm)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饱和导水率(K_s),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K_s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K_s均值表现为林地(1.89 cm/h)草地(1.62 cm/h)农地(1.41 10 cm/h),其中农地K_s(0.10~3.92 cm/h)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而林地(0.28~7.69 cm/h)和草地K_s(0.10~5.34 cm/h)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不同利用方式下K_s均与pH、容重、孔隙度、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及饱和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农地以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为输入因子的K_s传递函数,林地以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为输入因子的K_s传递函数和草地以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为输入因子的K_s传递函数。研究结果可为其他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K_s的模拟和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