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30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2005、2010和2015年凉水井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和人机交互处理,获取3期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外加调研数据、统计数据,借助单一、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基于GIS技术计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煤矿开采对生态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凉水井矿区2005—2010、201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水域、草地面积均呈减小格局,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分别由起初的0.578、0.287 hm2增加到0.984、0.725 hm2。2005—2010年,工矿仓储用地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141.11%;2010—2015年,水域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93.66%。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经历了先有序后无序状态演变的格局,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14万元。  相似文献   
82.
基于农地流转的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技术体系优化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动山地丘陵区农业现代化,该文论述了农业转型中的资源流动过程、优化路径和整合技术,并以重庆市江津区小园村为示范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通过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联动实施,能够整合土地流转以经营权集中为方向的产权调整功能和土地整治的工程改造功能,既克服了土地集中过后田块归并整形和基础设施配套难题,又弥补了以农户地块为单元的工程规划与设计缺陷,适应了农业转型发展的资源流动与整合需求,为各类资源要素的耦合协调奠定了产权基础和工程基础。将基于土地流转的资源优化路径及其驱动下集成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应用于实践。结果显示,应用前后,示范点土地流转率由10%增至36.5%,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由5%增至54.02%,农业产业多样化指数由5增至18.56,平均田块密度由10.90降至6.69块/hm~2,耕作田块形状指数由15.85降至11.18,有效土层厚度由35~40 cm增至50 cm;同时,灌溉保证率提升13.15%,田间道密度提升值为41.39 m/hm~2,生产路密度提升值为87.04 m/hm~2,农业机械动力提升130.77%;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率达26.52%,农民新村建设集中率达39.56%,宅基地拆除废渣就地处理率达81.45%,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统筹城镇建设用地率达70.24%,农户宅基地复垦增值水平平均每户89 195元。由此可见,在山地丘陵区崎岖地貌背景下,释放农业规模经营的资源优化效应关键在于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联动实施,而基于农地流转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优化,能够为山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矿产资源的供给不足已形成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压力,并日益突出。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国外资源利用力度有限、方式单一。实行开源节流和开拓国际资源市场是满足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4.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张贞  魏朝富  高明  邵景安  秦建成 《土壤通报》2006,37(5):999-1006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内部属性变化的总体描述,发展经历了定性到定量的过程,融合了多学科的特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及其研究成果。指数法简单易行,但是带有主观性,会掩饰土壤性质某些质的变化;动态评价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将评价结果用于经济学分析,研究范围拓宽;生命周期评价完整研究土壤发生发育的周期,时间尺度上考虑全面,但是没有考虑空间尺度;G IS用于土壤质量评价,能将定量分析与空间分析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85.
近20a三峡库区泥沙输移比估算与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把泥沙输移比细化到栅格空间,以反映流域水文过程的地形指数作为泥沙受汇流的动力系数、植被截留阻力作为泥沙输移的阻力系数,构建泥沙输移比模型,最后运用已有的土壤侵蚀模型、泥沙负荷模型和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近20 a三峡库区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影响库区泥沙输移的动力系数主要集中于中等以上区间(0.4,0.8),空间异质性不显著,而阻力系数表现较为复杂,坡度低的平行岭谷区和河流冲积缓坡以及台地区较高,坡度陡的秦巴山地北部区和武陵山区的高山峡谷地带偏低;2库区泥沙输移比呈"单峰"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均值为0.48。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中、西部平行岭谷区泥沙输移比较小,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较高,以河流河道为中心向两侧呈梯度增大趋势;3泥沙负荷均值与负荷总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相同,泥沙负荷总量的模拟值(0.9亿t)与公报监测值(0.92亿t)最为接近的是1995年。空间格局上因近10 a库区泥沙负荷量的均值变化不大,泥沙负荷的低值区与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比较稳定,低值区的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度高,而高值区的分布较为离散和破碎;4吸附态氮磷负荷量与土壤侵蚀模数、泥沙负荷量在数值上同比增长,在2010年负荷总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和0.6亿t。空间上总体分布相似,具有不平衡特征,从东向西呈逐渐减小趋势。与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吸附态氮负荷的模拟效果比吸附态磷更好,且吸附态氮磷负荷在库区流域内存在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结构优化是农村居民点问题研究的核心,对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丰都县各乡镇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层次筛选法、SPSS聚类分析的方法,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现实潜力,并根据耕地系数对全县进行聚类分区。结果表明:①丰都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 287.78hm2,耕地增加率为13.37%;②依据整治潜力可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整理乡镇7个、适度型整理乡镇16个、重点型挖潜乡镇7个,分区调控提高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87.
土壤侵蚀是影响三峡库区土壤养分流失、河道淤积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GI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三峡库区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并对研究区1990-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三峡库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侵蚀量呈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为18 356.450 7万t,属于中度侵蚀;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微度、轻度侵蚀等级分布面积最广.在同一年分内,6种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侵蚀模数依次为:旱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田>建设用地;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侵蚀差异显著,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相差很大;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微度侵蚀的面积逐渐增加,中度侵蚀及以上侵蚀等级的侵蚀面积,都不同程度的向低等级转移;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库区的土壤侵蚀总体上呈现转好的趋势,但是局部地区的治理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8.
利用电生理和生化方法,以美洲大蠊为材料,研究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混用的增效机理。结果表明: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混配,特别是1×10-5mol/L辛硫磷与1×10-6mol/L溴氰菊酯混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开始兴奋时间比单用溴氰菊酯缩短了67%,阻断时间缩短了36 min以上,说明混剂提高了乙酰胆碱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的积累。生化分析认为,混剂增效的原因之一是提高了对靶标酶——AchE的抑制。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我县的畜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财政实力增强的重要来源。我县畜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果,关键在于我们狠抓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下简称无疫区)建设,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防、检、监指标达到了国家及省定标准,降低了动物病死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县在无疫区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县在无疫区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吉林省无疫区…  相似文献   
90.
二甲苯胺噻唑对绵羊血液及脑脊液中乙酰胆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方法研究了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对乙酰胆碱(ACH)的影响,肌注2.5mg/kg该药后,血液及脑脊液中ACH浓度呈上升趋势,于2.5小时达峰值,血液ACH由0时7.965±0.418ng/ml2.5小时的43.939±1.307ng/ml(n=5,P<0.01),ACH浓度增加了4.5倍,脑脊液ACH则由0时的12.722±1.347ng/ml增71、954±2.257n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