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本文在探讨福建林学院二个教学林场30年间,在经过的4种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教学林场的模式及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2.
杉木幼林套种经济植物的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杉木幼林5种套种经济植物模式的林木生长、林分时空竞争格局、营养元素分配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研究发现:杉木套种油桐、仙人草模式最优,其前3a每年可增收4365.0元·hm-2,8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0.99m和0.83cm;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0-20cm土层有机质与全N含量分别提高了15.64%和19.62%、容重下降了11.97%、总孔隙度与非毛管理孔隙度提高了14.95%和29.68%,20-40cm土层及其它指标也有类似的有益变化.表明以葡伏地表能快速扩展的多年生经济植物为地被、以早期速生的经济林为伴生树种所组成的模式是较为理想的杉木幼林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施用生物菌肥对桂花移栽幼苗的影响,试验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后,桂花移栽苗的成活率提高了24.44%;苗高生长量提高了7.00%;AMF感染率提高了22.87%;N、P、K、Na、Ca和Mg元素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2.77%、18.04%、10.07%、1.28%、12.72%和9.64%;可溶性糖、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98%、9.85%和8.77%。在干旱胁迫试验中,施用生物菌肥后,桂花幼苗的成活率和苗高生长量分别提高了38.10%和11.34%;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4.71%和22.82%。说明生物菌肥可以促进桂花移栽苗体内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积累,提高桂花移栽苗的抗旱性、成活率和苗高生长,为桂花幼苗移栽种植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正>由福建林学院林学系提供技术,建瓯县科委牵头,建瓯县房道乡提供基地和组织劳力实施,联合建立的建瓯县万亩毛竹丰产示范林的项目于1990年5月18日在建瓯通过论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福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毛竹林面积居全国之首,但毛竹产量和产值却相当低,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均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选择福建省最大的毛竹生产县建瓯县。推广毛竹丰产技术,建立万亩丰产示范林,对于全县,全区乃到全省推广毛竹科学经营的丰产技术,具有巨大的示范促进作用。同时对科技进山,科技兴林,提高毛竹经济效益,振兴闽北山区经  相似文献   
25.
通过LI-6400对闽北锥栗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呈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5:00;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趋势大致呈单峰变化,不同季节里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春季与冬季最高值出现在13:00,而夏季与秋季分别出现在17:00与15:00;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以冬季较小,春季最大;土壤呼吸Q10值的季节变化中,冬季Q10值最大,夏季最小,Q10值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类黄酮与总三萜含量,以筛选最佳药用部位与采收期。[方法]用超声法提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片、根、果皮、种子和枝条中的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结果]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类黄酮含量依次为:叶片枝条果皮根种子,总三萜含量依次为:叶片果皮种子枝条根,两者均以叶片含量最高。3—12月叶片类黄酮及总三萜测定表明,均以11月份含量最高,分别为17.68、37.73 mg·g~(-1)。[结论]圆齿野鸦椿叶片的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最高,是利用的最佳部位,同时适宜采收期为10—12月,以11月份最佳。  相似文献   
27.
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圆齿野鸦椿果皮中的活性物质isobiflorin和biflorin,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超声提取圆齿野鸦椿中isobiflorin和biflorin的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6 min、乙醇体积分数62%、液料比15∶1;isobiflorin和biflorin总提取率模型的预测值为0.601%.通过试验验证发现,在此最佳提取工艺下,总提取率为(0.602±0.002)%,与预测值接近,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17%,说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圆齿野鸦椿果皮中isobiflorin和biflorin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8.
圆齿野鸦椿朔果着色及呈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圆齿野鸦椿朔果果皮色素的变化及其呈色过程,以不同发育时期圆齿野鸦椿的果皮为试材,首先进行果实颜色的数字化描述,然后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果实逐渐变红与典型色域的CMYK模式中M(洋红)、Y(黄色)值关系密切,M值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则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其它色素含量呈负相关;类黄酮含量出现降升降的S型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花青素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圆齿野鸦椿果实由绿转红的过程中,伴随着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盆栽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对照(CK)、化肥(F)、低炭(LB)、高炭(HB)、低炭+化肥(LBF)、高炭+化肥(HBF)6种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CO_2)平均排放通量范围为:-189.81~-97.34 mg/(m~2·h),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CO_2的排放通量,且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正相关,平均降幅为54.62%;(2)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甲烷(CH_4)的排放通量,而且生物炭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配施化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3)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与对照相比低炭、高炭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67倍、1.97倍,配施复合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4)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综合温室效应(GWP),生物炭施用量越大,对综合温室效应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低炭、高炭处理GWP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2%、319%。配施化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短期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亚热带红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综合温室效应,且生物炭施用量越大,效果越佳,配施化肥,则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过高(90%)或过低(40%~50%)的杉木林下,三叶青的光合性能和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三叶青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生理性能均优于杉木林下和毛竹林下;大棚栽培的三叶青比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出更优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最终发现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用控根容器并架设攀援网种植三叶青,可能会获得较佳光合性能和较佳叶片形态的三叶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