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涵诗  毛艳玲  邹双全 《土壤学报》2017,54(4):1038-1046
应用脉冲标记法标记富集13C的杉木幼苗残体;采集在桔园、杉木人工林、米槠次生林和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表层样品,通过室内短期培养实验(20℃,培养90d)研究残体在250μm、53~250μm和53μm等三个水稳性团聚体粒级组中的分配。结果表明:在添加13C标记杉木残体下,不同粒级团聚体的δ13C值均显著升高,但以桔园土壤幅度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中,δ13C丰度值在53μm团聚体中最小,53~250μm团聚体中最高。随着外源碳输入量的增加,进入土壤的新碳含量也随之升高;C/N较大的外源有机残体在短期内更有利于新碳的积累。外源新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比例由小到大顺序依次为250μm、53~250μm、53μm,这表明短期培养有利于微团聚体新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82.
福建锥栗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探讨锥栗生产经营的现状,发展锥栗生产的有利条件,发展策略 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供发展福建省锥栗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3.
<正>1991年以我院为主的项目有四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另有一项与邵武市林委合作完成的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具体项目、奖别、完成者如下: ①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研究 省二等奖 张建国 余建辉 杨建州 林元辉  相似文献   
84.
施用人工菌剂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施用菌剂和未施用菌剂移栽圆齿野鸦椿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人工菌剂对圆齿野鸦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人工菌剂后,圆齿野鸦椿的移栽成活率和苗高生长量分别高于对照组20%和12.75%;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19.22%、16.60%、11.46%;N、P、K、Ca、Mg元素含量分别提高68.00%、13.92%、4.86%、1.92%、8.17%。说明该人工菌剂能提高圆齿野鸦椿移栽后的成活率,增加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和重要化合物含量,促进其移栽后的生长。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究圆齿野鸦椿Hsp20基因在强光、高温胁迫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圆齿野鸦椿Hsp20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从理化性质、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及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物种间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预测、蛋白网络互作和表达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含有32个Hsp20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中,分为5个大家族和12个亚家族,多数基因有1个内含子.EkHsp20家族的主要扩增方式为片段复制.圆齿野鸦椿含有多个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和激素类响应元件,如光响应元件、脱落酸响应元件等.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Hsp20基因与Hsp101基因有蛋白网络互作关系.ER家族是一类提高植株的抗冷性的基因,圆齿野鸦椿基因组中缺失ER基因家族,这可能与其不耐寒相关.根据高温、持续强光导致叶片蜷缩的现象,结合EkHsp20-04、EkHsp20-20、EkHsp20-25在系统发育树中与拟南芥Hsp17.6b聚合在一起、与拟南芥Hsp101呈现蛋白互作关系,且均为CⅠ家族成员,推测EkHsp20-20、EkHsp20-04、EkHsp20-25可能是促使圆齿野鸦椿在高温条件下产生自我...  相似文献   
86.
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组装得到了夏石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金花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约为156 657~157 046 bp,均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含89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7个tRNA;金花茶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在结构和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它们具有相似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均未发生大面积的倒位和基因重排;通过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掘了rps16和ycf1等高变异片段,这些片段可作为金花茶植物的分子标记;基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支持度,说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对其系统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施肥对圆齿野鸦椿果皮高抗炎物质色原酮碳苷(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采用L18(3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4年生圆齿野鸦椿幼树,设置生物炭、氮、磷、钾元素肥与微肥施肥配比,并设空白对照组,共19个处理。经方差、相关性、线性回归和隶属函数等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元素肥单施效果不明显,钾肥与微肥使isobiflorin(B1)和biflorin(B2)含量较大;配施时,B1、B2含量在T16处理时最大,分别为24.39、24.93 mg·g-1,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一致;B1和B2含量相关性为0.999,显著度<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B2=-0.082+1.026×B1。综上,T16处理是色原酮高含量药用林培育的施肥方案,圆齿野鸦椿存在体内互相转换的可能。本研究为其科学培育与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8.
WRKY蛋白在植物胁迫响应和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秋茄生长环境恶劣,生存压力使其进化出极强的胁迫响应能力,对各种胁迫的响应是决定秋茄逆境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秋茄WRKY基因家族的研究报道较少。对秋茄WRKY基因家族进行全面的研究,共鉴定出71个KcWRKY基因。结构域分析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KcWRKY基因高度保守且分为3组。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同组的KcWRKY基因基序分布一致而组间差异显著,说明同组的KcWRKY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染色体定位和复制关系表明,71个KcWRKY基因不均匀分布在秋茄基因组18条染色体上,存在4对串联重复基因和大量片段复制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秋茄胁迫响应进化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KcWRKY基因在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推测KcWRKY71参与调节编码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的胁迫响应,KcWRKY66参与秋茄叶和果衰老的调节。本研究揭示了秋茄WRKY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与性质,研究结果能为后续深入研究秋茄WRKY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结合金线莲的地理空间分部信息,建立生态位模型和空间优化模型,研究金线莲的适宜生境及在福建省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为金线莲种植基地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8.8%)、热月平均最高温(5.7%)、冷月平均最低温(6.1%)、年平均风速(6.2%)、降水年较差(6.7%)、年平均相对湿度(5.8%)、年最小相对湿度(8.7%)、冷月平均相对湿度(9.2%)、年日照时数(10.4%)、热月日照时数(10%)、冷月日照时数(12.7%)等11个环境因子为影响金线莲生境适宜性区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南平市武夷山市、宁德市柘荣县等地区是金线莲生长的最适宜分布区,面积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1.57%,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共占福建省总面积约83.02%,主要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中部地区。因此,福建省多处地区均适合发展林下金线莲种植产业。  相似文献   
90.
‘南安1号’是从福建省南安市向阳乡樟树中选育出的品种。树冠广卵形,2年生树高达1.3~2.0 m,枝叶≥31.5 t·hm-2,枝叶鲜样精油得率2.6%~3.6%。嫩叶呈酒红色,持续时间达15~25 d,观赏性好。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