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从1985年始进行实验室体制改革,将分散的教学实验室合并为“通用型综合型”教学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生物专业实验内容的系统改  相似文献   
12.
动物组织胚胎学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微观形态学基础课,是学好病理学、生理学和繁殖学等课程的关键所在。在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后,从提高教师素质、改进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如何进行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验对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的肌肉组织学性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羔羊的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病,会引起羔羊腹泻,重者造成死亡,给养羊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根据发病情况调查,保定地区羔羊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夏季最为高发,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其中4~8周龄的羔羊最为高发。病原菌的分离发现:在血琼脂中可正常生长,但未发现溶血;通过麦康凯培养基的培养,出现了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中,有紫黑色的菌落长出,菌落的周围伴有绿色金属光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两端略圆的杆状菌。再利用MALDI-TOF质谱鉴定确定大肠杆菌的存在。根据治疗试验得出,新霉素与白头翁散对羔羊的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好。以上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主要肉羊品种肉品理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对小尾寒羊、河北本地山羊和河北本地绵羊的肉品理化性状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三种肉羊肉品品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pH24值、大理石纹、熟肉率、蒸煮损失在品种和部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肉色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部位同差异不显著;pH1值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部位间差异不显著;失水率、系水率、水分和干物质含量在部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品种问差异不显著.不同部位间背最长肌失水率和水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小尾寒羊及杂交后代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的肌肉组织学性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深州猪、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的单位面积内肌纤维所占比例、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密度以及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深州猪单位面积肌纤维所占比例明显小于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②深州猪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③深州猪、汉沽黑猪和大约克夏猪的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④眼肌面积和瘦肉率以大约克夏猪为最大,汉沽黑猪次之,深州猪最小。  相似文献   
18.
由于猪品种的不同,而产生了肉的品质差异,因此,猪的品种改良和提高肉的品质不容忽视。现通过对几个品种猪背最长肌的组织学相关性状进行研究对比,以期为我国猪种的选育和提高猪肉的品质提供基础资料和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牛胴体温度与pH变化规律对牛肉汁液渗出性的影响,本研究对100头秦川牛胴体的前部(脖肉)、中部(外脊)、后部(臀肉)在屠宰后冷却排酸过程中温度与pH随屠宰后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同步跟踪测定,并对冷却排酸后相应部位肉表面的汁液渗出性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中部胴体温度下降速率最高,分别是前部和后部的1.75和1.45倍。前部胴体pH下降速率最小,中部和后部胴体下降速率分别是前部胴体的6.56和4.88倍,最终pH为前部胴体>中部胴体>后部胴体。而pH下降至6时的温度与汁液渗出性之间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其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R2均达到0.8以上。pH为6时的温度均对汁液渗出性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胴体温度与pH的相对变化会对肉的持水力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波尔山羊肉品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子多水平重复的试验方法,通过对波尔山羊肉品不同性别和不同部位的组织学性状和理化性状等品质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山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系水力、熟肉率在性别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肉色和大理石纹在不同部位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肌纤维密度在性别上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并且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性别×部位互作效应,水平组合间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波尔山羊母羊背最长肌>波尔山羊母羊股二头肌>波尔山羊母羊臂三头肌>波尔山羊公羊背最长肌>波尔山羊公羊股二头肌>波尔山羊公羊臂三头肌。揭示了波尔山羊的肉品品质特性,综合评定波尔山羊肉质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