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本文利用运筹学的线性规划这一数学方法,以内蒙杭锦后旗为例,做出了一个县级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安排。这一规划方案,在充分满足国家和地方对粮豆、食糖、食油等的需要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了经济收益,并考虑了人、物力的调配及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该方法是发展大农业远景规划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是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台湾省的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块热带领域(约占我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海南岛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目前尚有近千万亩土地未被开发。建国三十多年来,海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热作的发展由解放初期占总耕地面积的4%上升到40%,目前橡胶园已达400万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后山地区降水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少、土壤肥力水平低和作物布局不合理。其解决途径是,逐步实行体闲轮作制,建立种植业优化结构,增施肥料、以肥调水和改善土壤耕作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作物的降水利用效率可以从目前的0.14~0.15kg/mm·亩提高到0.25~0.30kg/mm·亩,在正常年降水量的条件下,旱坡地粮食产量可达85~90kg/亩,旱滩地可达100~110kg/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分析热带作物生物学特性和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与热作关系密切的10个农业气候因子作为区划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首先,将热作对气候条件的适应程度用隶属度来表示;然后,在计算机上通过特定的模糊关系运算,取得了模糊等价系数矩阵;最后,根据这些系数与各中心的亲性关系,建立了模糊中心聚类系统,即热作生态条件的模糊区划系统。试图为海南岛热作生产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土壤水分模拟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土壤—植被—大气生态系统的动态分析,建立了土壤水分的系统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仅需常规气象资料,即可模拟计算逐旬土壤水分均值。通对对比实测可模拟的结果,表明两者在变化趋势上有明显的一致性,模型可基本反映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概言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性强、变率大,旱涝灾害也较频繁,因此水份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结构和类型,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增产潜力。进行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对统观全局科学地进行规划,其中水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斯用桑斯威特(E.W.Thornthwaite)和马瑟(J.R.Mather)修订的水份区划方法,通过对全国233个气象台站(资料以1951—70年为主)湿润指数的计算,参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