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几年薛埠镇联合收割机发展迅猛,本人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总结出联合收割机割台部分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以供广大农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一、割台上发现堆积现象割台堆积是指割下的作物堆积于拨禾轮与割台推运器之间的台面上,而不能及时喂入。当作物稀疏、矮小、割茬过  相似文献   
12.
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与水稻管理的配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在金坛市薛埠镇已应用多年,但一直稳定在较小范围,推广不开,原因在于麦秸秆难埋、易僵苗和倒伏。2008年,该镇加大了推进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的工作力度,探索了麦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相配套的农艺措施,实施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重点要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3.
餐厨垃圾与麦秸混合堆肥中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餐厨垃圾堆肥是实现营养物质资源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不同季节环境条件下餐厨垃圾与小麦秸秆混合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碳素物质变化规律,试验设定了具有中原地区季节代表性的3种环境温度在15、25、35℃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21d的堆肥。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和麦秸混合堆肥在25℃和35℃条件下,堆体温度能满足堆肥产品无害化要求,而15℃时不能满足;35℃条件下的pH值在前期下降幅度最多,15℃条件下pH值则始终保持在6.0以下;在25℃和35℃条件下,TOC含量明显比15℃条件下下降幅度大,堆肥物料中的糖类物质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经过10d95%以上的糖类物质就被分解,粗纤维降解率均达到60%以上,而在15℃条件下到堆肥结束时,仍有30%多的糖类没有被分解,粗纤维也只分解了27.57%。  相似文献   
14.
水解酶的活性直接影响有机物厌氧分解的效率,为了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原料,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添加量分别为发酵物总量的0、0.01%、0.02%、0.03%、0.04%、0.05%,35 ℃下发酵25 d,测定发酵过程中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鼠李糖脂添加量为0.01%~0.03%时,餐厨垃圾发酵累积产气量随添加量的增加有较大幅度提高,添加量超过0.03%后,产气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到40%以上,但增加幅度放缓甚至略有降低。鼠李糖脂添加量达到0.03%以上时,COD去除率接近70%,TS(总固体含量)降解率增加到30%以上,VS(挥发性固体含量)降解率增加到50%左右。鼠李糖脂添加量在0.01%~0.03%范围内时,四种水解酶的活性与添加量的增加成正比,添加量达到0.03%时,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60.23%、30.47%、38.51%和36.16%,此后酶活增幅不明显。综上结果表明,添加鼠李糖脂可以提高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水解酶活性,适宜的添加量应为0.03%左右。  相似文献   
15.
餐厨垃圾堆肥是实现营养物质资源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不同季节环境条件下餐厨垃圾与小麦秸秆混合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碳素物质变化规律,试验设定了具有中原地区季节代表性的3种环境温度在15、25、35℃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21d的堆肥。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和麦秸混合堆肥在25。C和35℃条件下,堆体温度能满足堆肥产品无害化要求,而15℃时不能满足;35℃条件下的pH值在前期下降幅度最多,15℃条件下pH值则始终保持在6.0以下;在25℃和35℃条件下,TOC含量明显比15℃条件下下降幅度大,堆肥物料中的糖类物质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经过10d95%以上的糖类物质就被分解,粗纤维降解率均达到60%以上,而在15℃条件下到堆肥结束时,仍有30%多的糖类没有被分解,粗纤维也只分解了27.5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氮素合理投入与作物合理增密种植之间的协调关系被普遍认为是挖掘作物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无机有机氮肥配合施用和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夏大豆光系统性能及产量差异,进而提出最佳施氮形式和密度组合模式,为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的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于2018—202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供试夏大豆品种为‘齐黄34’ (QH34)。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置4个密度水平,分别为90000株/hm2 (D1)、120000株/hm2 (D2)、150000株/hm2 (D3)、180000株/hm2 (D4),D1仅于2018年种植,D4仅于2019和2020年种植。设置不施氮肥对照 (N0) 和3个等氮量氮肥处理:单施尿素 (U)、单施腐熟鸡粪 (M)、尿素与鸡粪氮各占50% (UM)。测定各处理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后叶片含氮量,净光合速率 (Pn) 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OJIP曲线),分析大豆功能叶片 (主茎倒四叶) 光系统Ⅱ (PSⅡ) 性能,PSⅡ对单位氮素的利用差异,以及Pn和PSⅡ,Pn/SLN和单位氮素对PSⅡ的贡献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且4个密度水平下,M和UM处理的大豆产量均显著高于U处理,UM处理在2018年D1、D2、D3密度的大豆产量均显著高于M处理,UM和M处理在2019年高密度处理 (D4) 差异不显著,在2020年D2、D3、D4密度下均无显著差异。从产量分析,密度为D2或D3更有利于黄淮海地区大豆的生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叶片Pn、PSⅡ的供体侧 (Wk)、受体侧 (Vj) 和PSⅡ对光能的吸收 (PIABS)、捕获 (φPo)、能量转化 (φEo) 及电子传递活性 (Ψo);有效提高单位氮素对PSⅡ的贡献能力 (φPo/SLN、Wk/SLN、Vj/SLN、φEo/SLN、Ψo/SLN)。2018年各处理大豆的光合效能表现为UM > M > U,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UM和M处理之间差异逐渐缩小,到2020年时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同一肥料条件下,密度处理之间光合效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n和PSⅡ,Pn/SLN和单位氮素对PSⅡ的贡献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且施氮肥显著提高了Pn和PSⅡ的相关性,以UM处理效果最好。而在相同肥料处理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Pn和PSⅡ的相关性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施氮肥后PSⅡ性能的改善是Pn和大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结论】  在黄淮海地区,稳定的有机肥投入与中高种植密度的结合更有利于大豆的高产高效优质。夏大豆多年连续种植模式下,可将夏大豆密度提高到150000株/hm2 (D3),重视有机肥氮的投入,在开始施肥的第1~2年,以一半尿素一半鸡粪为佳,之后改为单施腐熟鸡粪即可满足大豆的高产需求。  相似文献   
17.
姜灵彦  李庆召  刘蕾  郑宾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46-19147,19150
[目的]研究酸雨对中原地区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壤养分缺失的综合防治和土壤酸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郑州地区土壤作为试验土样,配制模拟酸雨进行淋溶试验。[结果]土壤中总氮、总磷和总钾的淋失量随酸雨pH增大而下降;与对照相比,不同酸度酸雨对磷、钾淋失量均无显著差异,而且淋失量很少。随着模拟酸雨淋滤速率的降低,土壤中N、P、K淋失量均增大,且增大幅度显著,在同一pH和同一淋滤速率条件下土壤中营养元素溶出量大小顺序均为N〉P〉K。[结论]强酸性酸雨会促进土壤营养元素的淋失,相对来说土壤中磷、钾对酸雨不敏感。长期的酸雨淋洗会导致土壤养分库的损耗,造成土壤养分贫瘠。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马铃薯/花生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单作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花生套作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产量套作明显高于单作,其中2∶2、3∶2处理的春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77%和2.12%,秋季马铃薯产量分别提高8.24%和6.81%。与单作相比,套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维生素C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马铃薯/花生相对较高的产量保证了较高的产值,尤其是2∶2行比套作模式,表现出最高的经济效益。综之,套作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可改善马铃薯块茎品质;2∶2行比具有较强的套作优势,生产中马铃薯/花生套作宜采用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方式与氮肥类型对夏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氮肥类型对夏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试验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通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及820 nm光吸收等技术,深入研究了玉米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含氮量、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II(PSII)、光系统I(PSI)及二者间的协调性。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均可显著提高玉米花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及后期气孔导度(Gs),明显改善光系统间协调性。与旋耕相比,深松可进一步加强施氮对玉米叶片光合性能的促进作用。控释尿素结合深松可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及Pn,明显改善叶片PSII反应中心供体侧和受体侧性能,增强电子由PSII向PSI的传递,使花后叶片PSII与PSI间协调性显著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期光合性能稳定。光合性能的提高显著增加了穗粒数和单株籽粒产量,最终提高玉米产量。因此,深松与控释尿素结合可有效地协调PSII与PSI,提高夏玉米光合性能,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20.
沸石粉对溶液中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沸石粉是广泛用来控制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无机材料,为了探究沸石钝化重金属Cu2+的作用机理,笔者通过批次振荡试验研究了沸石粉吸附溶液中Cu2+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过程极显著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沸石粉中Cu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839 g Cu/kg,为优惠型吸附。吸附动力学极显著符合Lagergren准二级、Elovich和双常数方程,为快速吸附过程,吸附速率主控步骤为液膜扩散。△G<0,△H>0,△S>0,表明沸石吸附溶液中Cu2+的过程为自发吸热熵推动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