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选用丽江新团黑谷和以其为背景的水稻单基因系Pi9为试验材料。试验分2组进行,一组以0.01 m M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将2个品种5叶期幼苗做喷雾处理,另一组喷清水作为对照,2 d后,2组同时喷雾接种稻瘟菌孢悬液,病原菌选取2012年辽宁省优势菌株ZA1,以无菌水接种做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1~5 d对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研究,间隔24 h取样1次,连续检测5次。试验结果表明,SA处理组POD和SOD的活性明显比清水对照组提高,接种稻瘟菌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无菌水对照组;Pi9单基因系高于丽江新团黑谷的酶活性。同时到显症期SA处理组发病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表明,在水稻抗稻瘟病过程中,SA处理提高了SOD和POD的酶活性,并通过改变基础抗性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22.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它与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稻瘟病分布十分广泛,全球80余个国家均有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40%~50%.90年代以来,我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2以上,每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公斤。  相似文献   
23.
北方杂交粳稻亲本遗传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北方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背景,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北方杂交粳稻亲本及其高代后续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鉴定和籼性程度分析。2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73个。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0.66处可分成5组,各组间材料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64个恢复系材料的籼性程度参数值(ADi)的变幅为0.056~0.684;24个不育系材料ADi的变幅为0.087~0.381。分析表明,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双亲之间遗传距离应在0.30~0.60,恢复系的ADi应在0.26~0.50,不育系的ADi不应高于0.20,杂交组合的ADi应在0.20~0.40,同时杂交粳稻组合优势受母本的遗传背景的影响较大,母本自身应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4.
通过测定灰飞虱在12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取食选择性和稻株的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及粗纤维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稻叶片和茎杆的结构及硅化细胞分布,从养分组成和显微结构两个方面研究灰飞虱对寄主的选择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植株的养分组成中,对灰飞虱取食选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粗纤维含量,它与虫口密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96;而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均与虫口密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89,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对灰飞虱取食选择性影响不显著.在显微结构方面,植株硅化细胞体积和密度大、叶脉间距小、叶脉宽的水稻品种对灰飞虱的非选择性强.  相似文献   
25.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熟组参试品种加以综合析,鉴定了以辽农06—7为代表的一批产量潜力大、抗病性强、米质优和综合表现好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6.
水稻条纹叶枯病以其常发性和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巨大损失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省份已将其列为水稻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笔者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概况、抗病基因定位、抗性遗传研究以及抗病育种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粳稻中缺乏高水平(免疫)抗源;分子遗传研究和抗病育种脱节以及抗性机理研究薄弱等.结合本课题组所进行的工作,认为当前水稻条纹叶枯病抗病遗传育种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继续筛选、创制粳稻抗源;应将聚合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应用,培育多基因抗病品种,同时展望了今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7.
Pita是最早被定位的抗稻瘟病基因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世界各稻区的抗稻瘟病品种选育中。研究不同地区水稻品种中Pita等位基因的类型及其对田间流行病原菌的抗性对于水稻抗病育种具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7份辽宁地区粳稻品种,通过对供试材料的Pita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发现该基因在这些品种中只有两种类型(Pita-A,Pita-B),他们之间存在7个单碱基突变(SNP),未发现插入缺失突变,这些突变导致5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没有导致基因表达的提前终止;通过人工接种鉴定,发现含有Pita-A的水稻抗病率仅为20%,而含有Pita-B的水稻抗病率高达70%,表明Pita-B对辽宁地区稻瘟病菌具一定抗病性,但当将Pita-B克隆并转化于感病品种辽星1号时,转基因T0代植株对同样的病原菌仍表现感病,进而表明单独携带Pita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对辽宁地区稻瘟病菌抗性较差,在进行抗病品种选育时,需与其它基因聚合使用,以提高品种的广谱抗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8个粳稻不育系和11个粳稻恢复系,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亲本的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品质性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不育系对各种品质性状的作用效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对于所测定的品质性状中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亲本的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双亲亲和力高低、配合力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育系对品质性状的作用显著大于恢复系。从表现看,多数组合杂种F1代品质低于高亲值,一些组合达不到优质稻米标准,表明粳型恢复系品系与不育系配组在杂交稻组合的品质改良上,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29.
以辽宁省最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把参试品种分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低产品种三类,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及其结实特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粒数、以及较高的二次枝梗粒率,具有较高的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结实率,具有较高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使穗粒结构得到较大程度的协调,以致其产量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水稻恢复系853及杂交稻新组合辽优85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增产效果,并指出栽培技术要点、制种技术要求和该组合的适种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